劉媛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做好數學課堂內與外互相補充,讓學生通過評價實現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溝通,學識上的提升,從而讓課堂教學因課堂內外有效評價而美麗!
那么新課程的先進評價理念,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的“內外呼應”的評價,在實際的教學中應怎么樣體現呢?筆者從自己長期的教學中不斷借鑒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下面就談談怎樣做好小學數學課堂“內”與“外”的評價。
一、做好數學課堂內的評價
1.示“意”代評
善的“意”和巧妙的“意”是課堂評價的好辦法。課堂即時評價時教師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數學學習方式的滲透,而且可以通過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地評價。應指出的是,特別是批評學生,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給學生“留一點面子”,不要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個別同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不應大聲地呵斥,而是一邊講課,一邊自然地走到這位同學的身邊,用手摸摸他的頭,輕輕地把他玩的東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我平時常用的方法是既讓不認真的孩子知道我是在提醒他,但是卻不用點到孩子的名字,這用在高年段的孩子非常合適,要讓孩子在心底里接受老師的提醒才有效,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提醒、或者釀成了師生的對立關系,那往下的學習都成了空談。
2.巧“問”促評
不言而喻,以問促評就是教師通過提問、設問或反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動他評,讓學生有評價的意識。矛盾是激化現有知識與固有知識的本質區別的原動力,當學生在探究中發現了錯誤,則更有興趣去探究錯誤的原因,才會深入的展開研究,發現問題的本質,最后才會恍然大悟,此過程真是學生體悟新知識形成過程,才會更有效地建立新知的連結點,有助于學生內化知識,也有助于知識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時探究中迸發的思維火花會不停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帶給學生巨大的樂趣,學生審美的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3.借“物“獎評
“給孩子兌換獎品的物質獎勵才對學生有效嗎?”我想對孩子的少搞一些物質評價更好些,有些物質獎勵,對孩子有個努力的過程是很好的,但是有些老師在當堂課上有一些物質獎勵。這個就不應該提倡的,可能會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功利性。我所說的借物獎評是指借助物化的東西,給予學生一種階段性的期盼。
4.言“語“實評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是可以黏住學生;雖不是磁,但是可以吸引學生。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需要,關懷學生的精神家園,要善于通過引導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另外,根據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的不同,在進行評價時,可以采用書面評價方式、觀察訪談的口頭評價方式、作品展覽的評價等多種方式。通過語言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這里只強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針對不同的行為主體做真實、具體,也只有用心說出來的評價語言才最具有實效,要以交流的形式、讓學生通過你的語言、語氣、語意得到啟發,要讓學生知道此語對誰而言?為何而言?同時也要讓學生了解到所言是非、程度和導向。要做到言之有理,語過添情。
二、做好數學課堂外的評價
評價效應從短效到長效的轉變。課堂上的學習評價一般都是瞬時評價、即興評價,它關注的是學生當前的行為表現,它所具有的效應也多是短期的。我們一個從課堂內到課堂外的有效的評價,把課堂內外批改作業評價以及對作業情況展示墻評價有機結合,不孤立任何一種評價形式,從而建立完整的、科學的評價體系,讓課堂評價也發揮它的延遲效應,讓課堂評價也成為學生一個基本信息,為學生的長效發展服務。
作業的批改,不僅僅是了解、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評價越來越成為我們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新課程重在幫助學生發展多方面的潛能,認識自己,擁有自信。在數學教學中,更注重以推行作業批改的及時評價為突破口,盡量客觀地對學生優勢、進步以及不足進行評價,但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評價時采用鼓勵性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只要自己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證客觀的評價。同時,與新理念相吻合的評語,應該同凸現激勵性、針對性、靈活性是一種肯定式、個性化的評價。因此對數學作業中的缺點和不足不掩飾、不回避、不遷就,盡量使學生在讀評語時即有驚喜、又有領悟。
其次要對作業情況進行有效記錄,在利用展示墻展示,讓評價效應從短效到長效的轉變。從每次的作業批改的有效評價,過渡到一周作業評價,一個月作業評價,乃至一個學期的作業評價。那怎樣體現呢?平時批改作業把每次的評價等級寫在作業本的封面上,這樣方便統計A+的次數,更重要的是更好地督促孩子們改正做錯的作業,老師每次批改時發現已經改正的在前一次的等級打勾,2次自覺改正錯誤作業又改正正確獎勵一個A+。學習園地設立數學評價墻,把學生每周A+次數及時記錄,并及時進行表揚,然后每月進行合計并表揚獎勵。適當時候評出每周“周作業之星”、每月“月作業之星”,最后學期末評出“學期作業之星”。
新課程的課堂評價提倡的是強化激勵和反饋的功能,幫助學生發展多方面的潛能,認識自己、擁有自信。我們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走到學生的心中,以我們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為我們的學生構建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讓他們在數學的王國中自由地遨游。總之,評價有法,但無定法,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從課堂的“內”與“外”,做到“內外呼應”,評價才能屢評屢新,越評越精,越精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