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峰
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1.足球——腳背外側撥球,腳內側推球;
2.游戲——渡河取果。
二、指導思想
本課以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結合初一學生身心特點、動作技能形成規律,以培養學生的自學、互學、自練、互練的能力為發展目標,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精神得到陶冶,身體得到鍛煉,技能得到發展。
三、背景分析
(一)學情分析
此教學班為初二年級2,5班的男學生。這個班級大部分學生的自覺學習能力較強,學習熱情比較高漲,對新技能新動作的接受能力較強,喜歡研究與探索。但此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一般,課上自制能力較差,時而較散。針對這種情況在教授足球技術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分組教學,看圖學習,分組練習,相互評比的教學形式。學生們在初一年級階段已接觸過足球項目,對此項目的興趣也較濃厚。本學年在第一學期就安排了足球這個內容,正好與其相銜接,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力。本節課是武術單元教學計劃的第六節課,已有60%的學生基本掌握,所以本節課安排學生足球的基本推撥球技術。
(二)教材分析
本年級所選用的內容是武術——足球。此項目的練習可以提高學生動作的熟練程度并增強鍛煉身體的實效性。由于足球項目球路的變化比較復雜、動作幅度大,有一定的運動量,因此對肌肉、韌帶、骨骼、循環、呼吸、神經等系統均有較高的要求,鍛煉價值較高,能有效促進人體全面發育,使青少年剛強而靈巧。所以教學中要把握動作的正確規范性,適當安排練習次數,要求高質量為準則。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練武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腳背踢球的基本技術與方法。
(二)技能目標
第一,通過四角過桿傳球的練習,使學生80%基本掌握足球運動的推球撥球基本技術,20%學生熟練掌握此基本技術。
第二,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性以及控球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三)教育目標
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勇于競爭的拼搏精神。
(四)負荷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最高運動負荷達到140/分鐘,運動密度為35%。
五、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推撥球運球動作協調連貫。
(二)教學難點
運球時降低重心,踝關節外展內收。
六、教法措施
根據學習內容的過程先后采用了示范法,圖板講解法,語言提示,提問法,集體糾正,個別指導,語言激勵法,展示與觀察法 ,游戲與比賽法等。牢記動作關鍵詞,反復帶球通過障礙練習等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突破采用培養學生氣質、語言激勵等方法。
七、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
利用集合整隊,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從下課的散漫狀態馬上進入到課上狀態,集合快、靜、齊。通過集合整隊和師生互相問好,培養學生尊師、敬師的良好品質;通過宣布練習內容及目標要求,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通過隊列隊形的練習,進一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投入到課堂練習環境當中來。
2.準備部分
準備部分由慢跑和徒手操,素質游戲三個內容構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慢跑和徒手操的方式進行充分熱身;利用直角轉彎跑步路線的特點加強學生膝,踝關節的柔韌性。徒手操使學生全身各個部分得到活動,避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受傷,為下面的主要內容做好準備。素質游戲主要加強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性以及上肢力量。
3.基本部分
本節課是足球課程的第六次課,在之前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腳背校內側推球與撥球的基本技術。本課主要內容是以四角過桿傳球和一個團隊游戲所組成的。運球過桿的意義在于設想通過障礙物的限制使學生們更好更準確的完成腳背側撥球和腳內側推球,運用障礙物之間的交叉運動路線,限制學生前進路線,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如何能將球順利的運過去,提高學生集體討論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附加四角傳球結合繞桿,加強學生在運球過程中的思維靈活性,保持頭腦清晰,明確奔跑路線。游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足球如同游戲一樣是集體項目,需要大家協同努力,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團結進取的良好素質;同時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勇于競爭的拼搏精神。
4.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的內容拍擊大腿和雙人甩臂,跟隨教師一起做,使學生身、心兩方面得到放松。布置作業俯臥撐:男20*2。學生收器材時,囑咐學生注意安全,教育學生樹立安全意識。體育委員帶領值日生把器材放回指定地點,輕拿輕放,愛護器材。
八、預計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日常教學中理解知識能力、接受能力及練習掌握能力情況,通過學習和練習,我預計將有80%以上的學生能在教師口令的指點下基本完成足球推撥球過桿的技術動作,20%的學生可以熟練掌握該技術動作動作。
九、安全預案
在準備活動充分的條件下,若遇到突發性的意外傷害事故時,先進行適當的急救處理,及時撥打120或999急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