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紅
歷史這門學科,突出的特點就是內容多、跨度大、時間緊、任務重,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40分鐘內實現歷史課堂的高效呢?這一直是歷史教師不停琢磨、探討的問題。就如何實現歷史課堂的高效談幾點看法。
我在教學中把學生自學、互學和分層訓練落到實處。
一、學生自學
1.新課內容自學情況
我打破了原來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每節課給學生出示導學案,學生根據導學案要解決的內容看書,原來學生看書的時間需要18分鐘,才能找到需要總結的內容,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約需要15分鐘,現在10分鐘學生就可以把一課的內容弄清楚。并且學生根據本課的內容可以完成練習冊上的選擇題。
2.復習課的自學情況
在實施“先學后教”,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之前,我在復習課教學中基本都是包辦代替,我把知識點歸納的很細,生怕落下什么知識點,在課上我真的很累,而學生似乎聽的很認真,但是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在課題實施之后,我試著讓學生自主復習,課上我讓學生歸納知識點,并且根據知識點學生自己命題,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自學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識掌握的也很扎實,當然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二、談一下學生的互學
在新課學習中,學生在導學案完成過程中,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把她們分成學習小組組內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可以組與組之間交流,學生存在共性的問題由教師解決。在教學中我還把優生和差生結成對子,采取一幫一,負責差生的答疑、答題的書寫規范等問題。
在復習課學習中,學生在總結知識點過程中有疏漏的,由其他學生補充,可以發揮小組的集體智慧。小組合作每個單元出一份小卷兒,題型可以是填空、選擇、改錯、列舉等形式,每道題后注明出題人,組與組之間互測,然后寫出對試卷的難易、是否重點突出等評價,如有重點遺漏你可以給出補充意見。
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很高,學生自己動手可以明確自己學習中欠缺的地方,同時也避免浪費時間和知識點的單純羅列。
三、分層訓練的必要性
如何劃分訓練層次,落實訓練內容。“分層訓練”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個體差異,將學生分為A、B、C三類,分別給出不同的學習任務,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得。具體做法是:
一是在課堂上,全體學生必須完成教材上的內容,B類學生可完成練習冊上的部分內容,A類學生可完成練習冊上的全部內容。二是課外作業,全體學生必須完成“必做題”,B類學生可完成“選做題”的部分內容,A類學生可完成“選做題”的全部內容。“分層訓練”保底不封頂,符合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快者快學,慢者慢進,既體現了學習的差異性,又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四、恰當運用歷史教學技巧
教學技巧的運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1.參觀教學
結合課件,讓學生參觀歷史遺跡。
2.演講活動
結合所學知識舉辦演講活動,開展“人人學歷史,講歷史”的演講活動。
3.知識競賽
例如鴉片戰爭時期歷史知識競賽;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知識競賽;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知識競賽等。
4.課外寫作
指導學生做課外閱讀札記、知識卡片,撰寫歷史小論文,開展歷史小論文征文比賽。
5.辦歷史手抄報
各班成立歷史手抄報興趣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可以進行評比,各班同學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6.課前五分鐘小測
每節課前短時高效的五分鐘小測,使學生對上節課的內容有效的溫習一下。
7.我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
比如學校組織的研磨課、一課多講、同課異構,還有去周邊學校聽課評課等活動,我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在教學上不斷的完善自己。
經過這兩年的探索,我的學生在歷史課上學習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我自身在駕馭課堂的能力上也有所提升。然而任何事情都沒有盡善盡美的,大部分學生能跟著我的思路走,還有一小部分學生的學習歷史熱情沒有被調動起來,這是我下一步工作要解決的問題。其次,歷史學科是學生眼中的小科,學生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搞課外活動的時候比如辦手抄報,有些學生認為是浪費時間,所以不太積極去做。
初中生歷史教育不容忽視,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們都需要不斷地通過試驗和實踐來充實總結,以求教會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努力營造出歷史高效課堂。誠然,任何新方法在實施過程中總會遇到新問題,不能淺嘗輒止遇難而退或新鞋老路虛與委蛇,只有不斷地實踐、思考、總結才能逐步完善。我校將繼續根據本校師生的實際情況,把實施“先學后教”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發揚光大,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