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瓊
小學音樂課堂教育就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塑造思想道德教育和小學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小學生得到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和藝術氛圍。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音樂教師應該把握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1.對學生道德情操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音樂教育能夠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體驗。音樂以美的音色、節(jié)奏、和聲、旋律構成美的形象,所以能振奮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使人身心愉悅,它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
現在學生的學習負擔特別的重很多孩子甚至有了厭學等不良學習狀態(tài)。但是我們普遍發(fā)現學生對音樂課都是非常熱愛的,理由有以下:音樂課輕松,音樂課沒有作業(yè),音樂課可以釋放壓力等。當我們從關注學生學習心理的角度出發(fā),會發(fā)現音樂是一種有助于調節(jié)身心健康的方式。所以,通過音樂學習來減壓,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緒是音樂學習幫助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一個方面。在音樂學習中很多欣賞、歌唱都需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與他人合作的良好意識。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yǎng)自身態(tài)度和價值觀,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樂藝術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動欣賞者的心靈,陶冶著人們的情操,塑造人的理想和健康人格。
2.對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音樂能開發(fā)人的智力,這是符合大腦機能活動科學規(guī)律的。音樂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大腦建立更多、更復雜的神經聯系,因為熟悉旋律,感知節(jié)奏等音樂活動都需要右腦的參與,而對音樂性質及樂曲之間關系的理解中左腦則起著決定作用,尤其是音樂技能訓練的工具大部分都是雙手協調活動促使左右半腦的興奮和思維,從而促進全腦的開發(fā)。
音樂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fā)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一般的智能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分析判斷能力等。學習音樂需要記住各種音符、節(jié)奏等,這自然會鍛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而將無聲無色的樂符演變成生動的旋律,不僅需要學生手腦等的配合,更需要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領悟,直至對人生、精神和宇宙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人腦的抽像思維能力,能促進人的想像力,有助于啟迪、開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歌唱、樂曲演奏、邊歌邊舞等活潑豐富、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讓小學生全身各個器官都活躍起來,在提高興趣和注意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小學生記憶力的提高。并且,音樂能改變人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聽一些輕松愉快的抒情曲,能使人們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對改善記憶有明顯的效果。
音樂教育對人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視唱、練耳使小學生聽覺的訓練科學化、系統化、規(guī)律化,使他們的聽覺能力積極發(fā)展起來。音樂學習和活動處處要依靠記憶,音樂教育通過生動的音樂想象常常引起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
3.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科學實踐證實,音樂有益于身心健康。當悅耳的音樂通過人的聽覺傳人大腦皮層以后,美麗的旋律能刺激并興奮神經系統,煥發(fā)人的精神,而隨著感情的變化,能使人產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質,產生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促使人身心和諧、情緒振奮、心情愉悅,同時起到加強血液循環(huán),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憊的作用。小學實施素質教育重視音樂教育,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音樂氛圍,開展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如我校組織的舞蹈、合唱興趣小組,通過舞蹈訓練,可以增強他們的體質,促進學生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經系統和循環(huán)的生理機能發(fā)育,加快身體新陳代謝,使他們的肌體不斷地生長發(fā)育,隨著起伏的旋律,歡快的節(jié)奏,學生身心都得到愉悅和鍛煉。另外,練習歌唱時,做平緩的胸腹深呼吸運動,能鍛煉肺活量,對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美麗的歌聲,使學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一種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更能鍛煉學生有一個身心健康的體魄。
4.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能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fā)小學生的道德情操,這使其他各門學科所不及的。審美素質本身是現代人才不可少的素質。由此審美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教育則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觀點和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審美素質提高了,他們就能辨善惡、識美丑、明是非,從而使他們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身心健康的人。音樂教育的過程是通過藝術實踐產生的藝術形象來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美的能力。由于它集中了人類審美實踐的豐碩成果,所以在美育中占有特殊地位。
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它通過美的音色、美的節(jié)奏、美的和聲、美的旋律構成美的藝術形象和對音樂作品(健康向上的)的演唱、演奏、欣賞等教學活動,把學生帶進一個真善美的藝術天地,使人們接受審美教育的熏陶,激發(fā)其情感,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構建和提高整體素質,是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帶給學生不僅僅是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也包括了心理、人格、道德、審美等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有義務要上好每一堂音樂課,不斷把學生引領到更高更廣闊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