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
摘 要:建筑工程合同在建設項目中的重要性及在法律上的嚴肅性已在行業內相關人士中形成共識,其涉及價款高,帶長期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使其本身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如何防范與控制高風險,保證制訂合同的雙方的利益,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本文闡述了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探討總結了加強合同管理及風險防范的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重要性;風險防范;措施
1 前言
當前,建筑市場價格存在許多無序競爭,集中反映在招投標上,盲目壓價,低價中標,加之建筑商相互殺價,惡性競爭,使建筑工程價格嚴重偏離了價值。因此,如何加強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風險,對每個施工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工作,它不僅關系到建筑企業的經營效益,更關系到建筑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加強合同管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使用合同來引導和管理建筑市場,順應了政府轉變職能,應用法律、法規和經濟手段調節和管理市場的大趨勢。而各建筑市場主體也必須依據市場規律要求,健全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建設項目管理的核心,加強合同管理是進行有效項目管理的需要。任何建筑工程項目的實施都是以簽訂系列承發包合同為前提的,忽視了合同管理就意味著無法對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工程費用進行有效控制,更勿論對人力資源、工作溝通、工程風險等進行綜合管理。只有抓住合同管理這個核心,才可能統籌調控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運行狀態,實現建設目標。
加強合同管理也是規范各建設主體行為的需要。建筑工程項目合同界定了建設主體各方的基本權利與義務關系,是建設主體各方履行義務、享有權利的法律基礎,同時也是正確處理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當中出現的各種爭執與糾紛的法律依據。縱觀目前我國建筑市場的經濟活動及交易行為,所出現的誠信危機、不正當競爭多與建設主體法制觀念淡薄及合同管理意識薄弱有關。加強合同管理,促使建設主體各方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并處理所出現的爭執與糾紛,能夠起到規范建設主體行為的積極作用,對整頓我國的建筑市場起到了促進作用。
加強合同管理是我國迎接國際競爭的需要。至今,我國建筑市場已全面開放,面對來自國外建筑企業的沖擊與挑戰,就必須適應國際市場規則、遵循國際慣例。只有加強合同管理,建筑企業才有可能與國外建筑企業一爭高下,才能贏得自己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3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風險因素分析
合同風險是合同中的不確定因素,它是工程風險、業主資信風險、外界環境風險的集中反映和體現。根據合同主體行為劃分,它包括主觀性合同風險因素和客觀性合同風險因素兩方面。
3.1 客觀性合同風險因素
合同的客觀風險是法律法規、合同條件以及國際慣例規定的,其風險責任是合同雙方都無法回避的,合同一旦形成,往往無法改變。如在清單報價時,一旦中標,其綜合單價施工企業是無法改變的,只能按合同約定的條件承擔市場價格風險。
3.2 主觀性合同風險因素
合同的主觀性風險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同時能通過人為因素避免或控制的合同風險。在很多的國內施工合同中,業主利用有利的競爭地位和起草合同條款的便利條件,在合同協議中通過苛刻的條件把風險隱含在合同條款中,而承包商為了急于承攬工程,對自身權利不夠注意或不敢據理力爭。這樣就容易導致簽訂不平等甚至欺騙條款,在合同簽訂上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另外,承包商受制于業主,很難體現平等性,自然增加了履行合同的風險性。
4 防范合同風險的方式
4.1 控制風險
控制風險包括避免風險、消滅風險和減小風險三種。控制工程項目風險的主要措施包括: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階段的有關法律法規;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標文件,簽訂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市場價格動態要素;加強履約管理,分析工程風險;管好分包商,減少風險事件。
4.2 轉移風險
轉移風險包括向對方轉移風險和向第三方轉移風險。轉移工程風險主要有如下幾種措施:(1)推行索賠制度。在索賠事件發生后的28d內,承包商必須提出索賠意向通知,否則索賠失效。(2)向第三方轉移風險。主要包括推行擔保制度和進行工程保險。①推行擔保制度。我國5擔保法6規定了五種擔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階段以推行保證和抵押兩種方式為宜。②推行保險制度。工程保險是發包人和承包人轉移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一般在招標文件中,特別是在投標報價說明中都要求承包人作出保險承諾。
4.3 保留風險
保留風險又稱自留風險,其主要分為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自留風險兩種。在建筑工程固定價格合同中考慮一定比例的風險金,一旦出現風險,發生經濟損失,由風險金支付。
5 加強合同管理及風險防范的措施
5.1 加強合同法律意識,堅持“利益原則”
(1)了解業主和有關部門落實的工程是否合法。(2)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實,合同約定支付高比例的進度款和中間結算,切勿墊資;或要求對方和第三方提供擔保,以保證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導致的損失,其擔保由對方承擔。其次,締約合同雙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一旦中標后簽訂合同,業主也不能隨便毀約。承包商有權簽訂一個平等互惠的合同條款,這是承包商減少或轉移風險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始終堅持“利益原則”不僅是合同談判和合同簽訂的基本原則,而且是整個合同管理和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原則。
5.2 明確風險責任條款,在合同中限制和轉移風險
承包商應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風險和轉移風險。承包商對于業主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免除責任的條款應認真研究,切忌輕易接受業主的免除條款,否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業主可能引用所謂法律障礙和合同依據,拒絕補償承包商的損失,并應用免除條款對其拒絕付款推卸責任,承包商將會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由此,對業主的風險責任條款一定要規定地具體、明確。
5.3 不要輕信任何口頭承諾
在合同的簽訂和實施過程中,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口頭承諾和保證,少說多寫是一個必須養成的工作習慣,一字千金,而非一諾千金,這是防范和控制合同風險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
5.4 防范工程款支付條款中的風險
工程款的支付按時間劃分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即預付款、工程進度款、最終付款和退還保留金。當前拖欠工程款已成為困擾施工企業的嚴重問題,也是造成“爛尾樓”現象的成因之一。許多工程合同對這部分條款不甚明確,尤其是對工程款支付違約索賠條款約定不完整、不嚴密,給施工企業造成經濟糾紛和經濟損失。
建筑企業應當把依法治企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維護企業自身合法權益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合同管理。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發包方和承包方雙方利益的有效保證。在履行合同的實際過程中,應該避免出現上文提到的問題,用清醒的頭腦對待合同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對其進行有效的防范控制。
參考文獻:
[1] 李昕.淺析業主建設工程管理[J].建材世界,2011(2).
[2] 張單丹.大型油氣企業合同風險管理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