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峰
摘要:科學教學是面向兒童終身受益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對自然的好奇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科學素養,建立科學的概念。其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對其他科學素養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科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呢?本文根據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從教師的教學觀念,學生學習態度,以及課堂上師生如何實現
關鍵詞:好奇心;態度;興趣;學習過程
一、好奇心成就夢想
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夢想,那么小孩子有沒有夢想呢?我說有,雖然不是像大人一樣具體。但是,在孩子們腦海里會留下所看、所聽、所想。那些奇妙的想法對孩子們樹立夢想,以及實現夢想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孩子的哪些奇妙想法從哪里來呢?——從孩子們的好奇心中來。好奇心驅使著我們不斷地提出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可以說,好奇心是干好一切的開端,因此,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就顯得十分重要。
帶著我對自然科學的迷戀,帶著一份好奇心,我非常開心地從事著科學課教學,實現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我參與了雙語、做中學等課題的研究。這一切對我的課堂教學都是受益匪淺的。我的夢想也從當一個合格的老師,上升到了成為優秀的骨干教師。而這一切,都是好奇心成就了我的夢想。
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怎么做的才能促進學生科學的思維呢?
二、態度決定一切
首先態度決定一切。這個態度主要體現在學習習慣的管理上。在開學第一課中,我重點與學生探討“課堂約定”,我實行了五星級管理,首先課前準備為1星,課前準備包括教科書、練習冊以及其他的文本、圖片等資料。課堂上積極發言為1星,認真傾聽為1星,小組合作參與活動為一星,課后反思為1星。這里需要提醒的是這些是最基本的五個方面,每節課都由小組長來評價。實施一年來,反響還不錯。今后為發揮自主性,還可以加入自評。
三、激發和保持興趣
學生的好奇心要保護,學習態度端正了,激發和保持學習興趣更重要。這里我主要采取了課前5分鐘給自主探究的學生一個展示交流的機會,得到鍛煉的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更高。或者對于四、五、六年級,個別資料交流型的課還讓孩子們課前準備資料,當小老師。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另外,練習冊除了課堂記錄外,有一些練習是沒有時間在課堂完成的,因此對課后自主完成練習的學生蓋圖章,孩子們非常喜歡,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為教師,我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前會適當制作一些小幻燈片,課前給孩子們播放自己拍攝的花草等自然景觀。很多時候還會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引發思考,同時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四、課堂上扎實落實每一個學習過程
精心備課是很必要的,首先了解學生前概念,然后系統了解教材所在一個單元的概念,接著再去了解本節課的核心概念,明確其在本單元的地位;根據核心概念思考本節課設置幾個活動,每個活動所使用的材料有哪些,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如分組實驗還是演示實驗,怎樣小組合作?怎樣討論交流?最后還要明確實驗中安全注意事項。這里我想提到的是教師必須提前實驗,預知實驗的效果。就好比好多語文教師需要寫下水文一樣,及時把握教學活動的難易程度。
有了精心的備課,我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怎樣的學習過程呢?教師引導,學生主體,教師和學生也是合作關系,學生之間更多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在核心目標指導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一定要及時評價孩子的課堂表現。對于努力的孩子,有進步的孩子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例如與我握手,例如和我一個擊掌,同學們的鼓掌)對于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們可以在必要時候單獨談話,科學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更是全面育人。
下面重點看看科學思維過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由教師或者學生提出問題。這里提出的問題一定是“Open question”即開放性的問題。(鏈接課件)例如給兩幅圖,請同學們說說圖上有什么?這是有確定性答案的問題。應該問這兩幅圖有什么不同?這樣,孩子們就不是簡單的回答了,而是需要比較觀察,思考后才能給出答案。接著還可以問,為什么這個有的地方枝繁葉茂,而有的地方卻寸草不生呢?我們在什么地方,哪些行為污染了土壤?怎樣才能使土壤恢復良好的景色?我們能做什么?我們看到在課堂上,我們設置的問題是開放的,同時問題之間是有聯系的問題串。
有了問題后,接著要做的重要一步就是做出假設,假設也就是猜測。通常用如果——那么——可能-----表示。這里必須有依據對地做出假設,要符合邏輯性。比如在語文造句中就可能含有邏輯因果關系。
假設是否是正確的呢?我們怎樣知道事實呢?我們必須用多種方法去收集證據。可以用什么方法呢?有的說查資料,有的說可以是實驗,有的說可以調查研究。那么在我的課堂上我們都真刀真槍地實驗,認真記錄收集到的第一手證據。比如《降落傘》一課,我就發現有一個小組設計了實驗后,直接寫上了實驗結論。我問這樣是不可以的,他說這是事實呀,我告訴他,我們就是要親自收集證據才能寫結論。而且一次實驗也是不能證明問題的,需要多次實驗后,才能寫實驗結論。我就是這樣教育孩子們實事求是的精神。
在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我要求每個孩子都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一同總結歸納小組意見。最后小組派代表表達與交流小組活動過程與結果。這里我強調不要只是那一個人發表意見,人人都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人人都有權利不同意別人的想法。
教師會提問,學生也要學會自主提問題-作出假設—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這是我針對《吹泡泡》一課,專門訓練學生的科學學習過程的課件。
在整體的科學教學目標指導下,我經常與學有余力或者興趣濃厚的孩子談心,鼓勵他們參加科技活動,探索者講壇,六一課程中去。這樣孩子們學得的科學知識將會更豐厚。
最后我想探討對于孩子們學習效果的評價手段,這近兩年,我都采取了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或者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所學的科學概念,我知道這種方式可能不能全面考察孩子的收獲,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思維導圖就是在孩子的大腦畫地圖,通過這樣的地圖,將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知識點連接起來,避免了孩子們死記硬背科學概念,孩子們學會了自主總結與歸納,聯系生活建立科學概念,增強了理解。這可以說是科學課本真崇高的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