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馬益敏 葉波 王海霞
[摘要] 目的 評估協同護理模式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抽選2014年5月—2017年5月該院接收的3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17例予以協同護理模式,對照組17例予以常規護理,對2組護理效果展開對比。 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率100.00%,比對照組77.78%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空腹血糖為(6.10±1.45)mmol/L、餐后2 h血糖(7.23±1.50)mmol/L,比對照組的(7.58±1.48)mmol/L、(8.75±2.18)mmol/L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協同護理模式,效果確切。
[關鍵詞] 協同護理模式;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蛔o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141-02
有資料[1]顯示,糖尿病患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相關性。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慢性疾病,患病特點表現為病程較長、易伴發并發癥等,對患者心理狀態會造成很大影響。因此,為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其消極情緒,在患者出院后配合相應的護理就顯得很有必要[2]。該研究分組對照2014年5月—2017年5月該院接收的3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別予以協同護理模式、常規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4年5月—2017年5月該院接收的3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17例,男∶女比例為:5例∶12例;年齡:37~82歲,平均(59.65±5.50)歲;對照組17例,男∶女比例為:6例∶11例;年齡:35~82歲,平均(60.50±3.45)歲。3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排除標準:①納入溝通能力良好、意識清楚者;②納入已配合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排除其他嚴重臟器損傷患者;④該院醫學倫理會支持此研究[3]。
1.2 方法
對照組展開常規護理,內容涉及:出院后健康教育、出院后觀察及指導等。實驗組實施協同護理模式:①創建協同護理小組:小組由2名護理經驗較豐富、專業能力較強的護士組成。組員應具體善于協調、溝通等能力,熟知且掌握豐富的延續護理、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方面的知識,經護士長考考核合格之后方可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小組成員需耐心地告知患者與糖尿病相關的知識;在患者出院后組員需對患者展開一次健康宣教,內容涉及飲食、用藥、功能鍛煉等指導、按時復診、疼痛護理等,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應耐心解答。②病情評估:患者出院后,協同護理小組成員需依據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發展等,評估其心理狀態、飲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肢體功能等。③健康指導:患者出院后小組成員需要依據患者情緒變化、生活習慣、血糖及生活自理能力等,予以其心理調節、合理飲食、藥物指導等相關的健康指導。比如,告知患者監測血糖的方法,且詳細說明血糖診斷依據、處理方法,以提升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護理水平;對患者日常運動、飲食及生活等展開健康指導,合理控制患者的糖攝入量,告知患者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并對其制定全面、系統的護理方案;告知患者服藥方法、服藥時間、服藥劑量等,若服藥期間出現任何不良反應,需立即到醫院就診。④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話(或微信)回訪,回訪時間為:患者出院后第一個月,可每周回訪1次;出院后第2個月,可每兩周回訪一次;出院后第3個后,可每個月回訪一次,告知患者定時到醫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率:選該院自擬量表調查分析2組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95~100分,即非常滿意;85~94分,即一般滿意;0~85分,即不滿意??倽M意率等于非常滿意率與一般滿意率之和[4]。②血糖水平控制情況:護理前后,護理人員需仔細觀察并準確記錄下2組血糖變化,主要涉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標。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計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2組入選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護理后,實驗組17例護理滿意率100.00%,對照組17例為77.78%,2組護理滿意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2組入選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
護理前,2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對比,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是較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出院后若患者血糖未得到較好控制,加之受長時間關節損害伴發的關節疼痛影響,則會使病情發展愈發嚴重且持續惡化,從而影響預后[5]。對此,臨床上應在患者出院后的延續護理過程中酌情施予協同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展開健康宣教、院后健康指導,以改善患者情緒,提升其生活質量,從而改善預后[6]。
該次對實驗組展開協同護理模式,護理效果表現為:①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該研究發現實驗組空腹血糖(6.10±1.45)mmol/L、餐后2 h血糖(7.23±1.50)mmol/L,均比對照組(7.58±1.48)mmol/L、(8.75±2.18)mmol/L低(P<0.05)。這是因協同護理模式應用時,護理人員依據糖尿病患者實際身體情況、病情發展等展開護理,同時根據血糖水平變化來確定胰島素使用時間、劑量,依據不同年齡制定飲食方案,從而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實踐研究指出,協同護理模式可使患者院后堅持鍛煉,可使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性提升,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明顯改善脂肪代謝紊亂,從而延緩病情發展[7]。②提升護理滿意率。該研究中實驗組護理滿意率100.00%(17/17),對照組的為77.78%(13/17),(P<0.05)。這是因護理人員對患者展開心理護理,并告知其與該病有關的知識,使其對該病有更多的認識及了解,從而較好的消除其緊張、恐懼等消極情緒,使患者更加信任護理人員,最終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滿意度[8]。
綜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協同護理模式,可提升其護理滿意率,改善血糖水平,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輝,楊國峰,伊天爽,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和康復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 21(6):74-77.
[2] 錢仲華,華茂,褚陽,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10(3):38-39.
[3] 劉菲菲,鄂曉強.綜合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心理障礙及疼痛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0):140-143.
[4] 董巧云,李惠兵,岳紅,等.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4,28(10):1438-1439.
[5] 石春紅,范明.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5,11(4):543-544.
[6] 張秋霞.功能鍛煉聯合延續性護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1):23-24.
[7] 劉章來.延續護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學,2015, 25(10):202-205.
[8] 林靜.出院后延伸護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理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4):499-501.
(收稿日期: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