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 芮海鷹
[摘要] 目的 探討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在社區糖尿病患者中應用及影響。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選取該院新華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作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給予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對比兩組干預后治療依從性、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探討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模式的影響。 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血糖與血脂水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隨訪一年,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對社區糖尿病病人采用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可顯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能力,將血糖與血脂控制在較穩定的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在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 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社區;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a)-0184-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病程長,如未得到及時控制會累及全身多器官,為日常生活與工作帶來較大影響[1-2]。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受到飲食、情緒、運動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因此轉變傳統觀念,由生理、心理、倫理等多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對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義[3-4]。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即以醫院護理、社區護理為基礎,圍繞用藥、飲食、運動等各項社區活動讓患者、家屬及居民參與進來,形成醫院、社區、患者參與的多重互動模式[5]。該研究對部分社區糖尿病患者采取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并與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做為對照,以對此種護理模式的效果作出評價,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新華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45~73歲,平均(52.9±5.1)歲;病程1.5~19年,平均(7.2±3.4)年;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49~71歲,平均(53.4±5.3)歲,病程2~18年,平均(7.8±3.2)年。兩組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及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作常規護理模式,內容包括血糖監測、運動指導及飲食指導等。觀察組給予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由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患者三方為參與主體的管理模式。(1)縱向軌道。主要由醫院糖尿病的專科護理人員組成。干預內容包括:藥物療法、運動療法、飲食療法。首先要求患者要遵醫囑按時定量用藥,避免將胰島素與其他降糖藥物混用,防止發生低血糖。根據患者的糖尿病分型、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強度、病程病情等制定每日的攝入總熱量和食物構成,淀粉類食物宜選擇高纖的全麥制品,盡量降低飽和脂肪酸等的攝入。根據患者的身體耐受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運動項目,輔助增強藥物治療效果。(2)橫向軌道。主要是由社區全科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組成,負責監督與實施醫院專科護理人員所制定的護理計劃和措施。社區衛生機構建立糖尿病患者檔案,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聯系方式等;對患者發放醫護服務聯系卡,每月組織一次針對于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講座,講解糖尿病的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和知識。(3)雙軌道互動。①醫院專科護士和社區護理人員之間要互動、溝通,互相學習,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共同商定適合患者的個體化的健康干預方式。②患者之間的互動,鼓勵患者及家屬之間多交流,分享有效的控糖經驗、方法與技巧,互相借鑒。③護理人員與患者間的互動,社區護士應定期上門家訪,了解患者的病情控制情況;建立QQ群、微信群供護理人員及患者在線交流糖尿病相關知識,解疑答惑,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干預后治療依從性比較,包括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干預、血糖監測及胰島素的正確使用等,得分范圍為0~7,0~3分為分依從性差,4~6分為依從性良,>6分為優;②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血糖和血脂情況;③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低血糖、周圍血管病變及酮癥酸中毒等。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率及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干預后治療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血糖與血脂水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患者隨訪1年,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1996年國際糖尿病聯盟提出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包括藥物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監測。有別于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是指由綜合醫院專科護士和社區護理人員共同組成,以患者、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三方為參與主體的雙向護理干預模式。在此互動干預組合下,三者實現有效互動,克服了患者出院后醫院護理的不足,強調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干預中的重要性,實現了護理計劃在自院內向院外的延伸,從而有效提高了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獲取良好的護理效果。
雙軌道互動模式的開展首先是縱向的軌道干預,由醫院護理人員提供專業的、系統的技術指導,再由醫院與社區間的互動將專業的護理措施與計劃向社區進行延伸,將社區的服務功能最大化,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發揮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傳、幫、帶的作用,由社區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監督與指導,保證護理內容的落實。通常情況下,糖尿病病人在住院治療期間均會被告知兩者的重要性以及加以控制與改善的方式,但由于多年的習慣所致,往往很難自發控制,因此在出院后無法維持有效的控糖效果。在該文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治療依從性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雙軌道互動模式對患者日常生活起到良好的干預作用,明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養成良好習慣,促進疾病的控制。血脂對血糖具有一定影響,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控制血糖濃度,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該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血糖與血脂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對患者隨訪1年,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雙軌道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病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的養成、血糖血脂的控制等均具有顯著效果,并由此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采用雙軌道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可顯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將血糖與血脂控制在較穩定的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在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霞.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2):89-92.
[2] 胡明,李小明,鐘美容,等.雙軌道互動護理干預模式在社區糖尿病病人護理中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5):1648-1649.
[3] 劉允霞,王慎風.護理干預在老午2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管理的效果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30):130-132.
[4] 景良洪,賀英,陳登蓉,等.護理干預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1996-1997.
[5] 胡明,李富娟,任潔娜,等.雙軌互動護理干預模式在社區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9):1-3.
(收稿日期: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