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5年省級面板數據,構建了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聯立方程,對變量之間的內生與雙向相互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全國樣本上收入差距與城鎮化和商貿流通經濟發展均存在一定的雙向相關性,但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相關性不顯著。地區樣本的估計結果反應了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存在較大的差異。
關鍵詞:收入差距 城鎮化 商貿流通經濟 聯立方程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投資、出口等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斷減弱,而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顯著。我國長期以來的消費不足很大程度上由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所導致,根據相關研究(李實,2015),居民收入差距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收入的不斷增長其差距也不斷拉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我國基尼系數為0.465,已經遠遠超過國際警戒線0.4水平,這也充分反映了我國收入差距不斷增大的現實。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成為影響農民變市民的重要障礙。根據動態的局部均衡理論,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在向市民進行職業和身份轉變過程,其本質是收入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城市化過程,是從第一產業的務農性收入向第二產業的生產性收入和第三產業的服務性收入轉變過程。商貿流通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涵蓋了交通運輸、電子商務、倉儲配送、批發零售、租賃服務業及其他商業類服務業,不僅是吸納農業人口就業的重要渠道,更是連接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不可或缺的環節,商貿流通業發展在帶動農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型過程中實現了農村城鎮化的進程。由此可以看出,收入差距與城鎮化之間具有復雜的交互關系,而商貿流通業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則更加復雜。
面板數據聯立方程模型的設定與變量說明
(一)模型設定與識別
在對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互動機制的理論分析基礎上,考慮到收入差距與城鎮化、商貿流通經濟發展與城鎮化、收入差距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等要素之間存在一定的內生性和雙向作用關系,構建聯立方程模型來進一步實證分析三者之間的內在作用機制。
聯立方程模型的結構表達為 AYt+BXT=ut,其中 (AB)為結構參數矩陣,m為方程個數,Yt為m個內生變量組成的矢量; Xt為K個前定變量組成的矢量; ut為m個隨機變量組成的矢量。展開如下:
根據本文研究需要,構建的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聯立方程表達如下。
其中, ai,bi,ci為待估計系數, t和 t-1為當期和滯后一期項, RUt為t期內的城鎮化率, IGt為t期內的收入差距, PGDPt為t期內的人均商貿流通GDP,εit為隨機方程的擾動項。聯立方程(1)-(3)中對收入差距和商貿流通業經濟均GDP均采取對數值,城鎮化率不變。
聯立方程組內生變量個數 m=3,前定變量個數 k=4。階條件中沒有出現 mi+ki>k+1的情況,即階條件判斷所有方程均可識別。秩條件中對于所有方程有 rank(Ai)=3=m-1, i=1,2,3,4,即秩條件判斷所有方程均可識別。由上知,聯立方程模型可以識別,因此上述聯立方程模型參數可以估計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內在關聯。
(二)數據來源與處理
為了考察不同地區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差異性,本文根據東、中和西部地區的劃分,對北京、天津等30個省市地區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見表1),西藏地區部分數據缺失,予以剔除。數據來源為:Wind數據庫、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流通經濟統計年鑒等,時間區間為2000-2015年。
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
為保證聯立方程估計系數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系統條件下的ADF單位根檢驗,對省級面板數據指標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原始序列IG、PGDP和RU的臨界值為3.2375、4.3271和4.9126,均大于1%水平下的臨界值,表示原始變量數據的不穩定特征。一階差分序列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是-1.4283、-0.8996和-1.2714,均小于1%水平下的臨界值拒絕存在單位根假設,說明一階差分后的序列表現為平穩,因此變量序列IG、PGDP和RU服從I(1)。
(二)面板數據聯立方程模型的檢驗結果
本文考慮選取數據在截面維度上的差異,選擇三階段的最小二乘法對聯立方程組進行參數估計,運算選擇R軟件實現,結果如表3所示。
從全國樣本的聯立方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收入差距、城鎮化和商貿流通發展均存在一定的雙向相關性。收入差距方程的估計系數均顯著,反應出城鎮化率每增加1%,收入差距擴大0.1342%,人均商貿流通經濟每增加1%,收入差距擴大0.0772%;商貿流通發展方程的估計系數中,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發展相關性不顯著,說明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非線性關系,而收入差距與商貿流通發展呈現正相關性;城鎮化方程估計系數均顯著,人均商貿流通經濟每增加1%,城鎮化率增加0.0285%,人均收入差距每擴大1%,城鎮化率增加0.0122%。
區域樣本估計結果。對全國東、中和西部地區的收入差距、城鎮化和商貿流通發展相關性進行聯立方程估計,結果如表4。
東部地區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城鎮化每提高1%,引起收入差距增加0.0962%,人均商貿流通經濟每增加1%,減少收入差距0.0211%;城鎮化每提高1%,帶動人均商貿流通產出增加0.116%,收入差距與人均商貿流通產出的相關性顯著,但系數十分微弱;人均商貿流通經濟每增長1%,帶動城鎮化率提高0.0209%,收入差距每擴大1%,降低城鎮化率0.0217%。中部地區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城鎮化每提高1%,引起收入差距增加0.1109%,人均商貿流通產出每增加1%,收入差距增加0.0155%;城鎮化每提高1%,帶動人均商貿流通產出增加0.2025%,收入差距每擴大1%,降低人均商貿流通產出0.0042%;人均商貿流通產出每增長1%,帶動城鎮化率提高0.0368%,收入差距每擴大1%,提高城鎮化率0.0022%。西部地區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城鎮化每增加1%,引起收入差距增加0.1599%,人均商貿流通產出每增加1%,增加收入差距0.0821%;城鎮化每提高1%,帶動人均商貿流通產出增加0.3225%,收入差距每擴大1%,降低人均商貿流通產出0.0013%;人均商貿流通產出每增長1%,帶動城鎮化率提高0.0455%,收入差距每擴大1%,提高城鎮化率0.0146%。
(三)實證結果的分析
從地區聯立方程的估計結果來看,城鎮化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果自東向西不斷增加,反應了隨著綜合經濟水平的下降,農民向市民轉型中遇到的收入障礙越大,尤其是自東向西地區城市工資水平、社會保障等遞減趨勢導致了城鎮化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呈階梯遞增趨勢。商貿流通經濟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在不同區域呈現相反的效果,東部地區由于完善的交通設施、發達的商品流通網絡等優勢,商貿流通經濟的發展對收入差距有改善作用,而中西部地區的商貿流通體系尚未發展成熟,當前仍呈現出對收入差距的擴大效應。
城鎮化對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促進自東向西不斷增強,反應了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在商貿流通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交通運輸、倉儲配送及租賃服務業等商業類服務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比較完善,商貿流通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經濟社會資源邊際成本偏低,在第三產業發展中更多承擔了商品流通的功能,對城鎮化程度較高地區的非農就業吸納力有限。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中的道路交通運輸、公共基礎設施、機械設備及人才信息等發展為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同時也刺激不同非農產業的有效供給,引導商貿流通產業在第三產業經濟中的多元化發展。收入差距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相關性呈現出的自東向西遞增趨勢,反應了由于中西部地區的收入差距擴大,更多高收入群體在商貿流通領域尋求投資渠道,在目前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下,外出務工人員由于年齡增長返鄉成為多數人的選擇,根據國家對中西部地區返鄉創業的統計調查,商貿流通業創業門檻較低,成為自主創業的首選行業,因此高收入群體的回流促進了商貿流通經濟的發展。
商貿流通發展對城鎮化的影響效果呈現出自東向西的遞增趨勢,可以看出,東部地區近些年來由于土地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因此借助國家產業轉移和承接政策向中西部地區發展。在產業轉移和承接過程中,技術密集型的制造業和自然資源類企業是承接的主要內容,而商貿流通產業承擔了生產要素轉移和更高層次消費商品流通的需求,因此也向中西部地區進行內陸化發展,為批發零售、郵政倉儲、物流等多個子行業進行勞動力和資本集聚產生了引導作用,有力的推動了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的發展。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對東部地區減少了收入差距,在中西部地區反而加大了收入差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東部地區較高的人口集聚程度和城市密度為商貿流通業提供了良好的消費基礎,發達的商貿流通業和高成本的勞動力現實導致經濟系統的各個子行業的工資水平不斷上漲,而商貿流通產業中的倉儲物流、郵政餐飲等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產業勞動力的收入水平。
結論
本文通過構建省級面板數據的聯立方程,實證分析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發現,全國樣本結果反應出收入差距、城鎮化和商貿流通發展均存在一定的雙向相關性,收入差距方程的估計系數均顯著;商貿流通發展方程的估計系數中,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發展相關性不顯著,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非線性關系,城鎮化方程估計系數均顯著。
地區樣本的結果反應了收入差距、城鎮化與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城鎮化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果隨著綜合經濟水平的下降,農民向市民轉型中遇到的收入障礙越大,導致了城鎮化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呈階梯遞增趨勢。商貿流通經濟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在東部地區完善的交通設施、發達的商品流通網絡等優勢下,對收入差距有正向改善作用,而中西部地區尚未有改善效果。此外城鎮化和收入差距對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的促進自東向西不斷增強。商貿流通發展對城鎮化的影響效果呈現出自東向西的遞增趨勢,說明中西部地區在產業轉移和承接過程中,商貿流通產業的內陸化發展推動了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的進展,而商貿流通發展對收入差距影響差異的原因是,東部地區發達的商貿流通業和高成本的勞動力現實導致經濟系統的各個子行業的工資水平不斷上漲,而商貿流通產業中的倉儲物流、郵政餐飲等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產業勞動力的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沈凌,田國強.貧富差別、城市化與經濟增長——一個基于需求因素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2009(1)
2.王國剛.城鎮化: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心所在[J].經濟研究,2010(12)
3.李浩,魏.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縣域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8)
4.王水平.基于城鎮化視角的中國流通產業發展空間研究[J].財貿研究,2012(6)
5.收入差距、房價與消費變動——基于面板數據聯立方程模型的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2(2)
6.余曉嵐.河南省城鎮化發展與商貿流通業耦合協調度測評[J].商業經濟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