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嬌
摘要:當今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受體是社會中的人,而在當今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大潮流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一套切實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控制過程,尤其是教育過程的控制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分析對比前人研究,調查研究現狀,旨在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控制的精髓。本文所討論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照階段的不同共分為三大階段,即初步教育方案的制訂、中期教育階段的實施以及后期教育成果的評估與計量。終極目標在于發掘并找出現今教育不同環節中可能存在的共性的、有特點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確切的、便于執行的針對性調控意見和相關措施,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和取得滿意的成績。
關鍵詞:過程控制 控制學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177-02
如今,世界經濟正處于一個寒冬后的回暖期,我國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有力推行,經濟正處于一個穩固、平穩的發展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也指日可待。然而,在這樣的時間節點,正如Samue lP.Huntington所指出的那樣,“社會發展是社會穩定的前提,同時社會發展也會造成社會穩定的失衡”。當前,加強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這是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作為推進當代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精神文明建設中心環節的首要因子,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對其過程控制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從我所參閱的文獻來看,現階段前人的主要研究還只是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次矛盾、主要特征、階段性控制等幾個方面,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環節的研究少之又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各個環節下如果能夠實現精確控制,就可以方便、快捷、精準地發現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精準修正,以此來降低風險,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全程有效可靠。
一、文獻綜述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傳統學科,在歷史的變遷中經歷不同程度的發展,時至今日,該學科理論基礎已經相當完備,并且,關于教育過程和教育環節的相關理論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本成熟。目前關于這一問題研究最為深入的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家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與其他教育過程相比,是一個具有明確教學目標的學科,它要求一定的社會道德觀,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和發展被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又如陳婉百和張耀燦所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共同完成的學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須共同參與進來,以此完成這一連貫過程。
同時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四個環節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制訂教育計劃,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機制,進行總結和考察。國內另外一些學者將思想政治教育歸納為三個環節:制訂計劃確定目標、教學實踐跟蹤效果、給予信息反饋和控制評價。
本研究將以張耀燦學者的觀點為代表,將思想政治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制訂計劃,實施和評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計劃的制訂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訂是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情況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發展現狀來進行的,通俗地講就是一個最佳方案的擬定過程。
在還未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就要為教育的實施制訂出完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計劃。但由于知識保留、價值判斷和資源可用性的差異等限制,造成信息收集不準確、不完整,滯后緩慢,難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質。另外,在教育目標的確定方面,還存在著不可行、不確定、不具體的問題。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制訂時,細節問題尚未明確,總體綱要處理還不到位。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計劃需要由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和深厚決策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來制訂。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準確、廣泛、完整的信息收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目標要立足實際,針對具體情況下的關鍵問題,制訂出合理的計劃。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實施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中心環節,其任務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發揮綜合效應,激勵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實施至關重要,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轉變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并付諸實踐。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實施中,教育者的教育內容不夠系統和具體,提出的行動要求與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并不協調,缺乏對行為選擇的相應科學指導。與此同時,受教育者的理解能力與他們的行為方式是完全脫節的,這將導致道德行為實踐的不恰當選擇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不足。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實施中,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經驗和具體的操作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在方案實施的初期,要合理引導受教育者接受意識形態、政治觀點、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社會要求,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教育者的教學內容必須系統化,有針對性。同時,教育方式要避免簡單的“注射”。在教學方案的知識轉化階段,行動不但要切實可行,而且要有一定的努力,還要適當高于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才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激勵他們奮發圖強。在計劃實施的后期階段,教育者應注意受教育者行為的引導,如對道德行為意義的討論和道德行動的步驟,以便逐漸獲得正確、獨立、理性地選擇道德行為的能力。同時,教育者要創造反復良好行為的教育環境,積極組織實踐活動,幫助受教育者形成固定、自動、愉快的行為模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總體成果的評價
要想評判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成果,那勢必需要一個科學的評估手段,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最終環節。但歸根結底,思想政治教育不在于是否開展了教育活動這一基本要素,而是要幫助受教育者在符合社會要求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一定標準的依據是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必然需要遵循的。這里我們運用統計法、分析法和計量法來評價教育過程實效。評價的內容包括是否對受教育者采取了恰當方法,恰當性教育目標的績效考核是否達標,教育內容是否適應社會環境,這些評價的終極目的還是要讓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提高。
說過評價依據之后,我們再來探討一下評價的種類。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可分為質量評價和數量評價,也可將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區分為終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在質量評價中,隱性效應容易被忽視,而間接效應在定量評價中容易被忽視,導致評價結果不準確。周期性評價和整體性評價存在主觀性過強的問題,其中教育者主要扮演評價者的角色,評價是孤立的、前后無關的。
因而各階段之間的聯系在階段性評估中尤為重要,即評估既要統一、又要獨立。評估機制涵蓋了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和第三方的定期和總結性評估。在質量評估和數量評估中,要充分考慮主導性、間接性和長期性的影響,從不同層面全面、客觀地進行評估。
五、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根本的、長期的基礎教育工程。為了高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所定的目標,就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過程與環節,同時,要更進一步挖掘這些過程中的潛在問題。只有如此,才能完全發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作用,才能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大潮流里,培育更多優質有為青年。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婉百.思想政治教育原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0-92.
[2](美)亨廷頓.社會變遷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聯書店,1989(增刊):41-42.
[3]陳冰鞏.思想政治教育[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
[4]張耀燦,鄭永婷,劉樹玲,吳倩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