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喬
[摘要]如何在適應于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尋找適合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是當前各院系面臨的主要問題。文章對近十幾年國內關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文獻綜述進行分析和研究,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現狀三個方面將當前國內主要研究觀點綜述如下,旨在為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8) 02-0024- 02
一、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其中許多院系、專業等培養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教學面貌煥然一新,但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式仍停留在傳統之上,雖有許多一線教師、教研員為之努力,但其研究成果大多未能很好地系統應用在教學實踐當中。本文將國內外有關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中的參考文獻進行分類歸納,對其中的主要觀點進行總結和探討,為我國未來體育教育的發展與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有效的理論基礎。
二、研究現狀
(一)關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現狀
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我國依照教育目的的總要求以及我國不同種類教育自身的特性以及教學任務,對受教育者所劃定的具體規格標準,是實施專業教育的基礎。經過了時代的變遷,傳統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目標已經與社會的需要脫軌,暴露出了較多問題,所以需要針對于時代的發展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探究。當前國內對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研究還處于后進階段,具體成果轉化不高,其中固然有我國體育文化、體制等外在因素,但各專家研究面太廣,無法有效形成系統指導也是制約其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
1.關于培養目標定位依據的研究
關于體育教育來說,最具有指導意義的就是對于培養目標定位的研究,只有明確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夠有不變的“燈塔”,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例如,王飛所發表的《對我國本科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其中就對于我國所實施的體育教育專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其中側重于我國本科體育專業的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依照我國社會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體育教育自身發展規律、體育人才身心發展的趨勢以及適齡人群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等多種因素進行考量。劉紅發表的《21世紀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及規格要求確定依據的探討》中則是對可能會影響到體育專業人才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的因素進行了探究,其中明確了我國教育方針對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決定性作用,其對于我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以及教學模式等都具有直接的影響。除此之外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以及其自身存在的發展規律我國的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也相應地會有一定的改變。
2.關于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的研究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定位會發生改變,對體育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的研究開始嶄露頭角,例如我國教育學者魯國斌就提出了培養目標要從傳統的專門型轉化成復合型,歐岳山也在自己發表的論文中明確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更需要學校的基礎體育教育作為依托。王勝利在自己發表的論文中首次明確了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的重要性,且從社會主義市場發展中經濟體制自身的規律發展的角度出發對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提出了要摒棄傳統的培養學校體育師資這一片面的定位模式,而是要全面發展,培養德、智、體復合型的體育人才。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中對其定位的重新考量還需要對我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進行分析。特別是自我國實現改革開放以之后,我國的經濟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帶來的社會、生活等都發生著極其復雜的變化,基于此在培養對我國發展事業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人才中就需要對其進行考量。眾所周知,我國傳統教育體制其是在片面的、高度集中的、計劃制度下的經濟中構建的,其培養目標從根本上展現出當時計劃經濟的本質色彩,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制度實現了轉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原有的教學目標已經不適應于社會的發展,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毋庸置疑的需要一定的改變才能適應于我國社會自身發展中對體育教育的多樣化人才的需求,而在轉變中教師作為執行者,最需要的就是自身教學理念轉變,從而轉變自身教學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關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現狀
“高等體育院系課程設置是培養體育專門人才的基本模式,課程設置合理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體育教育專業課程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也隨之得到了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問題也隨之增加。
1.關于課程設置的探討
黃漢升在自己的論文《21世紀中國高等體育院系課程設置的研究》中首次針對于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體育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探究,從21世紀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出發,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進行了初步的探討。陳鳴和王伯華等人連發發表的《論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則在其基礎上對課程設置的優化策略進行了明確的歸納,首先體育課程的設置需要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在課程設置上也需要就有一定是時代性,從而順應體育社會化的不斷發展,在課程的模式上以促使體育生能力和特長為主要目的,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學手段的使用,且在課程設置上還要考慮到體育生畢業之后的擇業需求。
2.關于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
隨著我國課程目標的不斷改革,課程設置也隨著發生改變,因此關于課程設置改革的探究逐漸占據主要研究內容中。其中龔德貴和吳步陽在對于這一內容的研究中,總結前人經驗并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撰寫了《社會轉型期我國“高師”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與探索》其中對于我國現階段課程設置改革進行了基本思路的歸納總結,具體的將首先要突出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不斷豐富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其次要在保證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普通文化課程,強化素質教育,再次還要對學科的體育專業課程進行甄選,形成綜合性專業課程的設置與實施,最后還需要注重對于體育專業人才教學內容和模式之間的比例調整。龍建新,譚潔針對我國現階段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發表了《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部分問題探析》其中提出相應的問題,并針對性的展開對策討論,旨在完善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的體系。高校在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上有較大自主權,在課程設置過程中要依據自身特色,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要合理選定,于此才能取得最佳教成效。
(三)關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現狀
于振峰和王晨宇等撰寫的《21世紀初期中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中就基于21世紀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的大背景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理論成眠的模式研究。并且明確地指出現如今我國的體育教育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在模式構件上必修課過多,但是選修課不足,且公共課以及專業基礎課之間的比例不合理,學科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基于上述問題作者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提出了借助于自學教學法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借助建構主義教學法可以合理地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進行培養,且其中還可以加入范例、案例以及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21世紀優秀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提供寶貴的意見。
于振峰所發表的《中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則系統的對我國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行模式進行了分析,從本質上證明了其雖然形式上得到了豐富與變化,但是根本上依舊屬于應試教育的范疇內,長期使用并不能真正的滿足新時期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所以要想真正的培養出素質過硬的專業人才就需要徹底的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
劉杰和張紅霞共同發表在文章《構建體育學類“大平臺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中直視我國現階段體育專業多元化發展的教學現狀,應該針對于社會的需求以及未來的發展對其進行相應的整合,建立“大平臺寬口徑”的培養模式”。縱觀筆者分析概述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可知,對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發展模式來說,并不是一沉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社會的需求等多種因素賦予體育教育以時代的意義,從而有效的實施素質教育。
(四)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在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的研究中,難免會進行培養模式的比較,在比較中明確其模式之間的差異性,去粗取精,尋找到更加適合于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例如竇紅發表的論文《中、美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比較研究》中就對于我國與美國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差異進行了論證,在比較中明確了對我國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以及課程設置等,同時還提出了在教學評價中可以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較為完善的評價體訓,并結合我國的體育教育的基本情況,制定出適合于我國的教學評價體系。黃漢升和季克異撰寫的《大陸、臺灣、香港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比較》則進行了我國國內不同地區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并在相互比較重,對于我國大陸內部的教學問題進行了總結歸納,旨在通過國內地區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比較中完善中國大陸普通體育教育中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綜上所述,我國正處于歷史變革的關鍵時期,對于體育教育事業來說,由于其不僅要進行相應的文化教學還需要進行體育專業的訓練,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到平衡構建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我國體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對現在實施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相關問題的研究中,集各家之言,析現行之道的基礎上,得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與市場需求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建立相應的操作模式。
參考文獻:
[1]史國生,王正倫等.對我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評析[J']I.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4).
[2]于振峰等.21世紀初期中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J].體育學刊,2006(3).
[3]劉遠航.21世紀體育院系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