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同等重要。身體有殘疾,但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也會幸福生活的,甚至還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才會走向極端,給自己、家人及社會造成危害。家長們要轉變觀念,不僅重視孩子的學習更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寬松溫馨;期望值;榜樣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網絡的普及,現在的孩子享受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接受的各種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管,問題孩子也越來越多。2017年11月12日下午,16歲尖子生突然刺死班主任;12月14日上午,15歲初中生捅死班主任;在我們偏僻的小縣城我目睹了一位學習很優秀的女孩的休學。初一的時候,這個孩子的成績非常突出,初二的時候她的行為怪異,考試時在試卷上畫畫、放學后不愿回家……請假治療了一學期,初三畢業時她以高分考入縣城最好的高中,我們都為她感到高興,但在高一開學還不到兩個月就休學了,令人倍感惋惜。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說明,我們應該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了。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它包涵了三個基本要素:(1)軀體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標準,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同等重要。身體有殘疾,但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也會幸福生活的,甚至還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才會走向極端,給自己、家人及社會造成危害。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清華大學朱令鉈中毒事件、北大大四學生吳謝宇涉嫌殺母潛逃……件件令人觸目驚心。沒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保證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很難一帆風順的走下去。因此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緩。關于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作為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給孩子一個寬松溫馨的家庭氛圍。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心理閉鎖性和交往需要的矛盾,他們不愿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輕易地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心理上表現出閉鎖性。而另一方面,他們又迫切期望別人的理解,希望得到成人的幫助,或與同年齡的知心人傾談思想、感受生活,這就形成了一對內心矛盾。作為父母我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情緒低落時,給孩子一個寬松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充分傾吐心中的煩悶。孩子心里的委屈、煩惱不讓他發泄出來,就像一個不斷充氣的氣球,最終會爆炸一樣,孩子幼小的心靈承受不了這種日積月累的壓抑情緒,最后導致心理問題甚至疾病。
2. 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現在的孩子吃的、穿的、玩的是應有盡有,但現在的孩子好多都不快樂。很多家長會把自己的未曾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實現家長的理想,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孩子難以承受。家長應當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可以清楚地認識自己,給自己制定出科學準確的追求目標。基本符合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期望值,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正常的發揮,最終實現目標。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家長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不是幫助孩子去分析原因,而是一味地橫加指責、訓斥、嘮叨,甚至謾罵孩子不爭氣等,這樣不但會使孩子心亂如麻,不能冷靜的思考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時間長了還會導致孩子產生恐懼、自備等不良心理傾向。作為家長,應當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結合自己孩子的能力和孩子一起定出合理的目標,使孩子在不斷完成目標的過程,能力得到提升,也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減輕孩子的壓力,心情好了,學習也會特別努力。
3. 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榜樣的作用是強大的。父母作為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應當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父母在心情不好時,應當盡量克制,不能將孩子作為出氣筒。對孩子做了錯事,也應當真誠地向孩子道歉。父母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使孩子在父母樂觀向上的情緒中得到感染,心態也會變得積極樂觀,勇于向上,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會變得彬彬有禮,心平氣和,這對孩子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有著莫大的幫助。
4. 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情緒,如,在心情不好或心理疲憊時,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聽聽音樂、大聲唱歌、打打球、跑跑步……不僅可釋放不良情緒還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因此,家長不要怕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不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相反,安排科學的話,興趣愛好和學習可以互相促進。
5. 及時充電,與時俱進。青春期的孩子會對社會上的很多問題產生困惑。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要冷靜的幫助孩子分析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家長要及時充電,接受新知識、新事物,與時俱進。家長只有清醒冷靜地對待,合情合理地講述,循循善誘地引導,才能教育和幫助孩子該如何去面對,才能幫助孩子度過困惑期。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與眾不同的,沒有哪種方法是萬能的,只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家長們要轉變觀念,不僅重視孩子的學習更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愛玲.家校共育矯治農村初中生不良學習習慣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年35期.
[2]王忠根.家校共育,矯正農村初中生的不良學習習慣[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年16期.
[3]伴你成長.家長應該怎樣關注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da9b40100jco8.html.
作者簡介:
李會,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新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