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有所法,教有所長,作為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善(擅)于運用一些教學技巧,就能深深吸引孩子們的關注,課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課堂上借助一些“手段”來吸引孩子,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吸引力;情感;思維;激勵;耐心
美國詩人普拉斯說:“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并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魅力意味著吸引力,它在世人看來或是美麗的外表俊朗的容顏,或是才華橫溢的風采,或是深諳事理的為人準則,而作為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魅力才能吸引學生愛上老師、愛上學習、愛上你的課堂。作為教師,課堂才是我們的主戰場,要想吸引學生我認為應更多地從自己的課堂入手:
一、 善于以情激情,情智共生
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不僅僅是語言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更是一種情感的溝通。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執教風格,或沉穩、或活潑,但我們看到往往活潑幽默的老師大多是受孩子們喜歡的:
王佳老師在執教《青蛙寫詩》一文時,通過她豐富的神情、抑揚頓挫的語調加之夸張有趣的肢體語言,一段平白無奇的語段在她的詮釋下就顯得是那么有情趣,在她聲情并茂地帶動下,孩子們個個顯得興趣盎然,甚至是平日里那些害羞內向不善言辭的孩子一反常態,都有著躍躍欲試的沖動,面對同學,面對老師,甚至是面對評委,都敢于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朗讀和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這不禁讓我們感嘆于王老師的“煽情”功力。
我們看到當老師能夠用飽滿生動的各種“語言”去引導、去帶動,孩子們必將卸下心防,投入其中,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需要有理性的思維,引導學生智力發展,也需要用富有藝術、充滿魅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使學生情商與智商同步發展。
二、 善于巧設情境,激發思維
教學中,我習慣于把學生喜聞樂見的場景引入到課堂中,這很容易在孩子們當中產生共鳴,有利于教學往下推進,所以作為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有實際意義的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各種不同層面的孩子都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激起他們對新話題探索的熱情。
我在引入《垃圾分類》的主題活動時,孩子們并不知情。課的一開始,我將學校的垃圾桶搬入課堂,擺放在講臺之上,現場一片嘩然。“孩子們,這是咱們校園里的垃圾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面究竟有哪些垃圾?”說完后,我依序地將里頭的垃圾一樣一樣翻找出來并擺放于臺面之上“廢紙、塑料袋、衛生紙、吃剩的半個面包……”,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甚至于后頭不少孩子站了起來,特別好奇下一秒鐘葉老師將從里面掏出什么東西。對他們而言此刻這個垃圾桶就像一個哆啦A夢的百寶袋,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很快地他們就進入學習的狀態。
三、 善用信息化手段,豐富感官
語文教學的內容多是間接經驗的教授,學生不易理解與掌握,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正好適應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它能使形、聲、色、動、靜發生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并茂的視聽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吸引著他們更多的課堂關注:
洪艷蓉老師執教《桂林山水》一文重在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課文抓住漓江的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進行描寫,她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特點,呈現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圖片、視頻等媒體,孩子們一下就被吸引了,更加真實直觀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可以明顯地看到孩子們對于圖片、視頻、音頻所表現出濃烈的興趣,顯得更加地投入。
因此懂得在自己的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恰如其分地輔以圖像、音樂、視頻、有趣的動畫等,面對這些豐富多樣的教學素材,孩子們總能展現出強烈的興趣,促進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望。
四、 善于設置游戲,玩中有學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燃機。
葉志毅老師在執教《跑與隊列游戲》一課中,他以道路交通為生活主線,整堂課主要設置了三個游戲“紅燈停綠燈行”“停車有序跑跑跑”“賽車錦標賽”,通過快速跑、排隊入場和停車的方式讓孩子們逐步掌握跑及隊列基本的技能訓練,可以看到每一個孩子都非常積極地在參與,場面也非常熱鬧,在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和吶喊聲中,完成了教學內容,真正呈現出“玩中學”的課堂形態。
低年級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們若能抓住他們的心性,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活動中來,就能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處于積極參與和思考的學習狀態,最終讓學生在獲得成功的體驗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思考的快樂。
五、 善于表揚激勵,增強自信
卡耐基說:“使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贊美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的贊美與欣賞就是對學生的肯定與鼓勵,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贊是每個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孩子們身上的亮點和些許進步,對此進行表揚和激勵,提升膽量,增強參與的自信。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自己就特別喜歡利用鼓勵的方式來組織課堂,例如孩子開小差、做小動作了,我就會對他說“哎呦,我對你印象一直都很好,這會兒說小聲話做小動作,會影響我對你的美好印象哦”,聽到后這樣的孩子往往就能收起不當行為,并保持較長的良好課堂學習習慣。為了鼓勵更多孩子上課能夠開口陳述自己的觀點,我也常常鼓勵他們說“綜合實踐的課堂,只要你愿意開口,說的是自己真實的想法,都是值得肯定的”,孩子們暢所欲言,特別是一些平時怯以發言的孩子,有了發言的機會我就會多加表揚,充分肯定,讓他感覺到原來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不困難,下一個問題或者下一節課一定就能看到他們的小手。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應該是疾風驟雨電閃雷鳴,更多的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浸染。作為教師,我們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去關懷、引導和喚醒他們,要傾注足夠的愛心和耐心,要有靜待花開的從容與自信。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2006,9.
[2]林裕輝.課堂教學“賞識教育”解析,2002.
作者簡介:
葉萬東,福建省廈門市,廈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