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是重要的素質教育體現。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驗,探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實施過程,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越來越多教師注重情感教育,這種教育形式與方法更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體現教師的情感關懷,同時也適合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成長。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全面滲透情感教育,聯系學習內容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大幅度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 初中語文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一) 情感教育簡述
情感教育是初中生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指在初中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要求和形式,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來組織教學活動,關注到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的觀念、態度、情緒等情感表現,加強學習情感體驗,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語文是集中表現學習情感的科目,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應用各種有效的理論與手段,讓情感教育結合語文知識內容傳遞給學生,合二為一,深化學生的感受與知識的理解。語文是結合藝術性與情感色彩的學科,與情感教育具有很高的契合性,教師應挖掘更多的有效手段整合實施。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新課改指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現代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師需要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以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由此可知,新課改確立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突出地位,也給予了教師明確的要求,即在與學生保持連續性互動的同時關注到學生的個體與情感發展,展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體現的是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生理狀態,并結合當前的初中語文文本素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內容,激發興趣,陶冶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當下的初中語文教師也要將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和綜合素質的責任攬在身上,用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逐漸形成自身的情感觀念,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形成良好的三觀。
二、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一) 找準文本契合點,與情感教育相連
通常情況下,初中語文文本中所表達的主要情感在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心理感受有共鳴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主動自覺地投入語文的學習當中。但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與人生閱歷還不夠豐富,初中語文文本當中有很多情感學生并不容易產生共鳴,那么教師就要豐富教學方式,找準文本的契合點,并將其與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相連,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
比如學習《童趣》一課,文中描述的就是作者兒童時期的經歷與感受,文中有“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等語句,這些都是作者所展現的稚氣童趣的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與聯想,將自身的童年與作者的童年相結合,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去領悟文章表現出來的深刻內涵。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更多地表達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提高表達能力,逐漸形成情感共鳴,最終實現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目標。
(二) 營造良好情感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多樣化的背景下,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其中在情感氛圍的營造方法選擇上,很多教師都會采用設置懸念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語文文本的閱讀興趣,從而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探討。
比如學習《桃花源記》一課,教師以層層設疑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對文本的內容產生大致的印象,隨后逐句深入探討,如“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教師提問學生“迷路了,會怎么樣?”學生帶著疑問繼續進行閱讀和討論,在學到“忽逢桃花林”后,教師再次設置懸念“大家聯想到的桃林是什么樣的?而作者描述的桃林又有什么不同?”學生在自我聯想和對比后會產生更深刻的印象。這種設疑的方式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旦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被激發,其所展現出來的閱讀情感也會進一步加深,在興趣和好奇心的激發下,學生會更主動地融入學習活動當中。
(三) 關注語文文本細節,啟發學生領悟情感
在初中語文滲透情感教育的課堂上,教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要突出主次分明,抓住重點,才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情感體現的感悟,在執行的課堂上教師還要積極提出更多的問題加強互動的過程,讓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感需求,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情感教育。
比如學習《孔乙己》一課,文章有提到“孔乙己便排出九大文錢,他們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這是兩段話的節選,教師要讓學生主動發現其中的用詞細節,也就是“排”和“撈”,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兩者的用法有什么區別?在表達上應用的作用表現在哪里?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結合上下文來反復思考這兩個字對凸顯孔乙己形象的作用,就能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及情感上的變化,從而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有更深一步的認識。
(四) 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內心情感
語文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充分應用靈活的方式結合文本場景與現實生活,讓學生更快地激發內心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學習《我的母親》一課,文章中提到很多學生日常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如“每天天剛亮時,母親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任何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關愛。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來分析作者對母親的描述所表現的情感,不但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更能展現語文教學情感表現的一面,讓學生從中真正感受到語文的情感教育。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要通過這一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體驗、感受和共鳴來認識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表達能力,最終在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教育情感更為成熟。
參考文獻:
[1]徐勤科.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8):98.
[2]周珊伊.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皮革,2016,11(8):256.
作者簡介:
冉勇江,貴州省銅仁市,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泉壩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