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幼兒來說,首要的是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應使兒童對教育感到親切和溫暖,并有人情味、輕松自然。陶行知的教育影響著中國的教育,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是一種相當徹底、相當完備的素質教育理論。生活教育就是給生活一些教育,用一些生活來教育。
關鍵詞:生活;幼兒;成長
學齡前幼兒由于年齡偏低,很多習慣未養成好,理解能力不強,不理解復雜、抽象的概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正好為幼兒的教育彌補了缺陷。
一、 給幼兒充滿愛的教育
學齡前的幼兒教育,需要更多的關愛。我們總會遇到發展水平偏低或犯錯的孩子,我們應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尊重,懂得寬容。晨間來園,每個孩子臉上的表情是不一樣的,這時老師就要會觀察幼兒的表情,與不同情況的幼兒進行不同的交流,可以主動上前撫摸孩子的頭、道聲早上好,或者牽起小手,而有些情緒很大的孩子可以采取擁抱、表揚他們等方法來轉移其注意力,并非指責。讓孩子從開始就有一個好心情,同時家長一天的擔心也消除了,這換來了孩子的安心、家長的放心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教師也要保持一顆童心與孩子們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當然愛并非一味地放縱,愛也有教育、有嚴格。在一次竹葉貼畫的活動中,我先把幼兒事先摘來的竹葉呈現出來,讓幼兒感知竹葉的特征。大多數幼兒能發現竹葉是長長的、尖尖的、薄薄的和綠綠的。正在大家共同觀察發現的時候,一個孩子開心地叫著:“老師,我發現竹葉的兩面顏色是不一樣的。”大部分幼兒聽見了都覺得很好奇,拿著手上的竹葉研究起來。我趁機整合了正反面的概念,讓幼兒了解葉子是有正面和反面之分的,在幼兒對竹葉有了初步的認識后,再讓他們說一說竹葉像什么,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為下一步竹葉貼畫環節預先做鋪設,然后我再通過展示自己的竹貼畫范例,讓幼兒感受竹葉的美,讓孩子們知道原來竹葉還可以用來貼畫,并通過竹葉貼畫欣賞,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幼兒的創作和想象是豐富的多變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多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尊重幼兒的思想。
二、 鼓勵幼兒創造
孩子的想象極其豐富,我們不該束縛他們。要解放孩子的大腦、雙手和腳,以及空間和時間。引導他們從快樂的生活中獲得教育。給孩子一支筆,一張紙,他能畫出奇妙的世界。在學校內,孩子只能了解到大自然的部分,讓孩子走進充滿花香鳥語的大自然,鼓勵他們用看、聽和感受的方法,去想象和創造。如:在游戲區“理發店”中,我們除了投放理發的工具,還提供各種頭飾,鼓勵幼兒自主探索、使用,他們能使用發夾幫女孩裝飾頭發,孩子在自由輕松的情境中發展,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也提高了技能。幼兒還能通過與環境和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與教師和同伴之間的互動獲得經驗。比如小班數學操作活動中,要求按照物體的用途分類,教師設計了整理屋子環節,提供了衣服、帽子、鞋子、圍巾、各種玩具、食品等,讓幼兒進行觀察、比較,然后要求幼兒把這些東西按照吃的、穿的、玩的進行分類,在這樣的情景創設,使幼兒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另外,通過幼兒的親身實踐,更能理解。在大班認識時鐘后,我把鐘掛在活動室墻面上,在每個活動的時候,讓小朋友看看幾點鐘,一周下來每個小朋友都非常清楚早操、上課、吃飯、入睡、起床的時間。懂得了鐘可以幫助我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 引導幼兒巧妙運用
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將生活中的新鮮血液、內涵注入教育內容中。我們都知道陶行知說的“教學做合一”,我們要了解生活,了解幼兒生活現狀、生活發展趨勢和幼兒要達到的生活要求。在小班的生活區,有的孩子怎么樣都學不會疊衣服的方法,這時老師不要由于孩子做不好而代替包辦,應該通過開展各種形式情景練習、個別指導和創編朗朗上口的兒歌(如:兩臂伸直抱一抱,接著彎彎腰。)來幫助幼兒,讓幼兒反復實踐,逐漸習得,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教師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引導幼兒巧妙運用方法和技能,使幼兒的學習更自主、更有效。
四、 引導幼兒獲取生活經驗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的教育無處不在。我們完全不必把穿鞋、吃飯這些可以在生活中自然滲透的內容變成課的形式。散步、洗手、點心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都可以自然而隨機地進行滲透教育。真實的生活為幼兒提供了更為感性的學習內容、更加便捷的學習途徑。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帶領孩子們出去散步,無意間仰望天空,發現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態,我靈機一動,引導孩子躺在暖洋洋的草坪上,觀察天上多變的云,展開想象。不確定的畫面給幼兒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和任意發揮的余地,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想象著:這是大象,那是奔馬,那邊的是山羊公公,它們在天上賽跑、做游戲。輕松的環境中,孩子們大膽地想象著,無拘無束、天馬行空,在老師的有意建議下,孩子們互相欣賞、傾聽,甚至合作創編故事。多層次、多渠道地引導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盡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么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與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還差很遠,這一份寶貴的教育財富,還需要我們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地學習和借鑒!
作者簡介:
阮伶俐,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