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學生們學習的重點,同樣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之一。為解決這一難題,教師除在課程規劃內的相關教學外,還需要加強學生們的課外閱讀,這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就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展開探究,希望能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語文學習能力;重要性
一、 前言
在我國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的情況下,我國絕大多數的小學生仍然存在閱讀興趣低下,閱讀量不高等現象,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此,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并且有針對性的布置課外閱讀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為促進學生良好的健康發展打下基礎。下面淺談一下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二、 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
在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情況下,小學教育作為育人的基礎一直被我國教育部視為教育體制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就已明確指出,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對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閱讀愛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小學教師通過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訓練,來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的學習階段,學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他們的世界觀很容易被教師培育。在課外閱讀的活動中,可以幫助教師為學生們打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學世界。學生們喜歡聽教師講童話故事就是這個道理。不同類型的書籍可以培養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譬如教師在講《木偶奇遇記》的故事,可以樹立起學生們正確的情感價值觀,讓他們深刻感受到木偶的無私與善良,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出相關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引導啟發學生說:“同學們,還想知道更多的童話故事嗎?”同學們回答說:“想。”以后,教師可以接著向學生們推薦《伊索寓言》以及《一千零一夜》。這樣一來,當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對童話故事的興趣高漲,就會在課外主動進行閱讀。這種引導學生主動觸及目的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對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行充分的調動,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受閱讀作品的文字熏陶,進而在學生自己進行寫作的時候,會受到其敘述手法、寫作風格的影響,增加學生自身所寫文章的可讀性,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 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的課外閱讀活動主要以兒童文學為主。鼓勵學生對兒童文學進行學習與理解,有助于學生開闊自身的視野,積累不同層面的文化知識,并促進學生對寫作素材的掌握能力,可以在今后自身的寫作中添光添彩。例如,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匆匆》這篇文章,它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簡單清秀,很適合學生理解和采用。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歸納好詞好句,并將歸納的好詞好句進行造句及應用。當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往往會聯想到自身的一個文字積累,幫助學生有效地應用到語文作文寫作當中。當然,學生還可以通過課外讀物進行詞匯量的積累,當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做筆記的習慣,進而加強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對自身覺得優美的語句進行摘抄記錄、歸納總結。筆記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庫,還可以進一步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在閑暇時間里,學生可以將筆記的內容進行閱讀,加深記憶的同時提高了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
四、 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傳統的教育觀念里,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課外閱讀訓練沒有必然的聯系。但在新課程的改革下,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綜合性的提升。拓展課外閱讀相關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尤其是在寫作方面。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語感,鍛煉思維并加強學生對文學素材的應用,進而幫助學生創作出優秀的作文,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譬如:當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讀到了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書中對三毛的刻畫非常生動,將流浪兒童在中國舊社會時代下被欺凌、被奴役的悲慘經歷描繪得淋漓盡致,由于刻畫的人物形象都是同齡人的生活,學生會對三毛所經歷的生活感同身受,產生一個深刻的印象。當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需要刻畫一個帶有悲情色彩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可以借鑒《三毛流浪記》中的文筆語句,還可以在《三毛流浪記》帶給學生的切身感受中進行自主創作,來增加文章的風采。
五、 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訓練,有益于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由于小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行為及意識都很容易被所接觸到的課外讀物所影響,如果教師在課外讀物上為學生們做到分享好書,進行優質的課外閱讀環節,可以在身心方面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教育,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對日常事物產生疑問的時候提供幫助,并且在答疑解惑的過程中有目的性的提到《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并且說道:“你們對日常生活產生的疑問時這本書可以幫你解答!”以此類形式進行好書的分享,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的同時,可以了解許多科學知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能力,養成發散式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另外,在學生閱讀《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又可以促使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完整,培養學生感知事物的能力。總之,在品讀不同類型的兒童文學作品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受到積極正面的影響,進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的學習和發展。
六、 總結
綜上所述,在以德育教育的社會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進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訓練,并在優質的閱讀環境下積累文學素材,養成發散式思維,奠定文學素養,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曉艷.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147.
[2]趙彩.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技經濟導刊,2016(22):147.
[3]劉立紅.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探討[J].中華少年,2016(03):43.
作者簡介:
陸陳聰,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光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