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改無論是回歸還是借鑒,都要符合師生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貼近課堂生命的課改,才是有效的課改。語文課堂上,從教者的思想高度決定了育人的高度,教育的進步在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而使課堂實現高效教學。
關鍵詞:語文課堂;課堂生命;思想高度;育人高度;專業成長;學習有效;課堂高效;回歸原點
所有的教學模式都要遵從學科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一種模式包打天下是不科學的。因此,課改無論是回歸還是借鑒,都要符合師生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貼近課堂生命的課改,才是有效的課改。
一、 語文課堂上,從教者的思想高度決定了育人的高度
課堂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師德的根本是把課上好。如何把課上好,為師者思想須有高度,不能做思想的矮子,光埋頭苦干不行,要仰望藍天,要有大視野,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把根本的東西想清楚,走自己的路。課堂教學是教師精神的展現,課堂是怎樣的景象:先生之講課,飛揚變化,一片神情,左右逢源,出神入化。講課如談禪,對禪的信仰,禪機講到無言處,空若有絲百尺長。書有無生命,就看你有無獨到的見解,捧出一顆仁愛之心,不是站在圈外客觀、冷漠的評價,而是師生與書的共鳴。羅曼·羅蘭說:“生命被賦予了一種責任,那就是精神的成長。”作為老師的我們,只有用精神的成長創造使命的精彩,才能鑄就生命的輝煌。
二、 教育的進步在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關鍵是如何讓教師學習有效
教師水平的提升不外乎以下三種學習方式:理論學習、現場實踐的學習、自我反思與重建式學習。學習的關鍵在于激情的持續度、積累的厚度、思維的深度、視野格局的高度、自我訓練的堅持度。以我校語文課例研究為例,我們的研究范式是:一、制定方案,分工合作,明確流程。二、經驗學習,學習借鑒,自我內化。三、解讀文本,清晰目標,貫通環節。四、觀課研討,實證梳理,評學論教。五、課例寫作,反思得失,梳理方法。六、觀點分享,回顧體驗,持續研修。然而,影響實效的往往有幾種情況,主題缺失:參與活動,迷茫失落;組織缺失:說好支持,卻不支持;方法缺失:要求很好,但做不來;應用缺失:現場激情,回去不動。問題透視:名師在于明白學科,術業專攻成就名師,持續組織造就實力,方法嫻熟就是能力。
三、 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關鍵在于如何讓課堂高效
課堂是主陣地,我們就要研究課堂。目前課堂上存在的弊端有:1. 教師常把自己的講解當作學生學習的唯一途徑;2. 課堂上,暴露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不夠,教師僅僅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的,而沒有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的;3. 教師沒有正視學生的差異;4. 教師不明白自己的每個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究竟何在。那么,該如何構建好的課堂,我們不妨提出以下幾種假設:1. 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夠自己學習;2. 教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文本等等各種資源;3. 總有一部分內容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學科、年級、學生不同,學會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4. 任何學生在學習任何知識前,頭腦里都不是空的,他們有原有的知識和經歷,對當前的學習可能是促進也可能是障礙;5. 學生之間的差異,不僅體現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上,還體現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學生的差異有的能分層,有的不能分層;6. 一種教學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適應于所有的課堂,恰當的方式、方法、手段能提高教學效能。通過分析,這幾種假設是客觀存在的。那么,課堂上,我們教師該怎么做?首先,教學方式上,我們采用兩種,從組織角度分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從認知方式上,我們采用書中學和做中學。其次,教學方法上,根據學科、學段、課型的特征,采用讀、議、聽、練、講等多種方法。例如,概念課:閱讀教材、檢測評價、討論辨析、歸納小結;語文閱讀課:讀、講、議、練;數學課:練、議、講為序,多次循環;習題分析課:典型解疑、個性解疑、精準評價等。再次,教學原則上,堅持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這是對教學論的闡述;關注“相異構思的發現與解決”這是對認識論的闡釋。再次,教學策略上,1. 問題的創設,用于引導學生,用于暴露學生的疑惑(包括學生自己認為學會實際沒學會的),也用于教學評價,預設的問題要突出學科的重點和學生學習可能遇到的難點,當然,有心的教師會構建個人教學資源庫。2. 學生先學引導性策略,關鍵是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3. 學生自己學習的最大化策略,能自己學會的一定讓學生自己學。4. 關注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關注學生的典型錯誤,關注學生的不同思維,尤為關注學生的閃光點。5. 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如以回家作業量、學習自信心、上課發言機會等行為問卷來評價教師的課改。最后,在小組合作學習上,小組合作學習最忌形式化、表演化、平庸化。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以下細節:1. 持續的、系統的培養小組合作意識、方法、能力、習慣,可以從同桌合作開始;2. 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預先的了解,自主的思考(小組思考絕不能代替個人思考),有合作的需要;3. 分組:同質分組、異質分組輪換進行;4. 分工:主持人、記錄員、補充等,有了分工,才有責任,才有擔當;5. 規則:弱者先說,大家補充,強者概括總結;6. 要有嚴格的時間要求;7. 評價與反饋:評價誰,應以個體看出小組合作的質量,評價語言忌抽象籠統,誰來評價:可教師、可學生、可互評、可自評;8. 引發組間的互動交流,忌報幕式的、割裂式的發言,小組發言前要對前一組的發言進行補充、提問、質疑、評價;9. 巡視小組合作:提醒、點撥、糾正、鼓勵、評價等。
回到教學原點,貼近課堂生命,這樣的課堂才有生氣!
參考文獻:
[1]張豐.效本研修[M].浙江:浙江大學,2016.
[2]王潔.基于課堂改進的課例研修[M].上海:上海師大,2017.
作者簡介:
王彥磊,河南省安陽市,河南滑縣留固鎮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