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七年級的教學中,數學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對于增加學生知識積累、對學生數學思維進行培養等有重要價值。但七年級學生剛步入初中數學的學習階段,且學生心智發展尚屬于不成熟狀態,難以適應到全新的環境中,使數學教學難以順利開展。因此,對七年級的數學展開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情感教育的實施,以促進高效性數學教學的實現。本文基于情感教育內涵,提出一些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展開情感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七年級;數學;教學;情感教學
在現階段我國的各級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屬于新型教學模式的一種,也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具體表現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有意識地對教學環境進行創建,并妥善對學生的認知、情感之間的關系進行處理,以實現學生求知欲望的有效激發。當前,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要做到“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對高效課堂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但初入七年級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卻不夠高,常使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因此,初中七年級數學教師應該對情感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以實現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從而使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一、 情感教育內涵及七年級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需求
(一) 情感教育內涵
當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用教學模式大多為“唯理智”式,機械性地對知識點進行灌輸,并展開大量的題海戰術,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情感方面的需求,師生之間在情感方面也缺乏交流,這難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在教育過程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自我調控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健全學生的人格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我國古代就有論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調教學應該融入情感因素,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二) 七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需求
新的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基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不斷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但七年級學生剛踏入初中,對教學環境、教學內容等較為陌生,加之初中數學有一定難度,學生常有迷茫、畏學等情緒產生,難以適應初中數學的教學活動。因此,七年級數學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穿插情感教育,讓學生能夠盡快適應初中數學的學習。小學階段時,數學教學的內容較為簡單,步入初中之后,數學教學的知識點更為廣泛,教學的進度也比較快,學生難以適應。同時,小學時升學壓力較小,教師有更多時間開展課堂、課外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而初中升學壓力較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大多過度強調知識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興趣的培養。基于此,七年級數學教師應該注重情感教育的實施,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需求與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從而主動學習。
二、 七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建議
(一) 結合學生實情開展情感教育
七年級學生數學教學的知識點比小學更多,教學方式更復雜,學習的難度加大。對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考慮,通過合理的手段將情感教育引入到數學教學課堂中。比如,“《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我國原始社會時人類使用的數學技術,如“壘石”“結繩”等,通過此將“大”“小”等數學概念引出,并隨之引出字母表示的概念、意義等,以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吸引,使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又如,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還可合理將“數字地球”“火箭”速度等與數學有關的科技知識融入,這樣,不但可使學生的見聞增加,而且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有用性,使其數學興趣增加,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能夠主動參與,從而確保數學教學活動能夠高效開展。
(二) 聯系實際生活開展情感教育
初中數學的相關知識點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極為緊密的聯系性,通過聯系現實生活展開教學可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因此,在七年級數學教師中,教師應該合理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點聯系起來,使學生產生熟悉的情感體驗,以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探索與表達規律》”的教學中,此部分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將古吉普賽人的“讀心術”問題引入:任意選1個兩位數,將其十位與個位相加,再選任意一個數減去這個和,在圖表中找出所得差對應的圖形,并記住,點擊水晶球,即可得到這個數。通過這個游戲引入數學知識點,這種存在神秘色彩的故事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把未知的知識點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三) 結合課堂知識展開情感教育
對于情感教育而言,情感、愛是其核心思想,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共同組成完整性學校教育。因此,教師對七年級學生數學教學時,應該注重課本中理論知識與情感教育的有效集合,實現情感與知識的和諧交融,使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得以增強,從而使良好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具體而言,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開展時,應該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加工,并對教材知識點中蘊含的內涵、情感進行挖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背景知識中存在的能力有所感受,以實現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提升。比如,教師可積極將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引入到課堂中,如“祖沖之與圓周率”“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等,使學生能夠了解數學家們的勵志故事,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參與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從而使數學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高效開展。
(四) 強化師生互動實施情感教育
當前,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開展時,部分教師大多單方面對數學知識進行灌輸,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不多,學生難以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將師生距離縮短,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比如,在“《絕對值》”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可對學生實施分組,堅持“異質性”的原則把學生分為8人一個小組,隨后提出學習任務:給出一組數,讓學生自主探究其關系,并分析其絕對值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展開研究過程中,教師認真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解答,學生完成研究后,讓其相互交流對研究結果進行匯報,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強調其中的重要知識點。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對知識點進行獲取的過程中,而且能夠使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多,對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行構建。
(五) 在學習效果評價中實施情感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有效的教學評價不但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了解,而且能夠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對其中的不足進行明確,以便于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因此,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對學習效果予以評價,以對學生的積極情感進行有效培養。一方面,對于數學成績較好,在課堂中積極參與的學生,教師需予以表揚、鼓勵,并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優勢進行發揮,給予其他同學指導,與同學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對于數學成績不夠理想,課堂表現不夠良好的學生,教師可對其制訂相應的折線圖,以對其歷次成績進行分析,一旦發現有進步,及時予以鼓勵與贊揚,使學生感受到有成就感,從而提升其學習的信心、積極性??傊谄吣昙墧祵W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予以學生鼓勵性的評價,通過“你真棒”“再努力一下”等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得以提升,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此外,教師對學生實施評價時,還應該對不同的評價方式進行應用,除了教師評價外,還可讓學生自評、相互評價等,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成果有更為全面、正確的認識,不斷對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改變,從而使其數學成績得以有效提升。
三、 結語
總而言之,七年級的學生對情感教育有較大需求,展開七年級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情感教育融入。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合理對現實生活進行聯系,使數學知識點能夠有機與情感教育結合在一起,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學習動力得以增強。同時,教師開展情感教學活動時,還應該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注重學生學習效果的鼓勵性評價,以對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進行有效培養,使其提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使七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得以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田蘊霞,張新鳳.打造感性的理性課堂——小學數學情感教育滲透思路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7):208.
[2] 徐玲.也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5(5):174.
[3] 李雋.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35):184.
[4] 龔元敏.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6(1):49.
[5] 程芳波.讓情感成為學生進步的“不懈動力”——情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6(12):37-38.
[6] 張浩斯巴雅爾.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情感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速讀(下旬),2014(9):146.
作者簡介:張奕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城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