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產生于人類的勞動。而人類活動中的先進技術和手段也必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化,我們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因此也會改變。如何把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走出傳統教學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體現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客觀要求所在。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思想政治
一、 轉變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觀念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停留在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師從頭講到尾”的局面上。由于教學手段單一,教法陳舊,學生感到枯燥,缺乏興趣,容易轉移注意力,這就很難保證教與學的效果。恰當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將教學中抽象、復雜、繁瑣的內容變得具體、容易、簡單,激發學生對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觀察力和思維力,進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維持性學習”,封閉、保守,排斥有創新精神的學生。而現在則要求建立以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為目的的“創新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因此,要用好信息技術,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
二、 改變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方法
教法又稱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老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備課時除了備教材、備課標、備學情、備教學過程,更要精心備好教學法。如果選擇教學法是追求功利性為目的話,必然就會抹殺學生個性的發展,也與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背道而馳。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主要表現為教學方法單一,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不會創設情境,缺少啟發性教學,而是照本宣科;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滿堂灌”,缺少師生互動,讓學生死記硬背條條框框和書本上的概念、原理;教學中,就理論講理論,脫離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社會現實問題,學生的需要得不到重視;教學沒有激情、沒有活力,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不高,反而引起學生的消極情緒和厭學情緒、逆反心理,強化了學生的偏見。因此,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以增強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教學是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組成,在當前教育發展中已經是大勢所趨,且發展迅猛。當前在教學課堂中運用最多、最平常的就是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具有直觀、形象、生動、高效、輻射及信息量大,在枯燥、嚴肅、抽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有用武之地。
第一,信息技術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思想政治課因其理論性較強,故有其嚴肅性、枯燥性的一面,如按傳統的“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老師講解枯燥,學生理解吃力,效果較差,學生不感興趣。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進而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比如在講授高一政治“前言”,采用演示法——首先播放關于前言教學的錄像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講授“商品和商品經濟”時,利用本課的圖片和漫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演示;在講授“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時,就可以把書上的漫畫“誰也別想發財”制成多媒體課件,用電腦把它演示出來,這樣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第二,信息技術教學能減輕教學負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老師講解枯燥,學生理解吃力,效果較差,學生不感興趣,而且課后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死記硬背條條框框和書本上的概念、原理,給學生造成很大的負擔。而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后,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多彩,信息、材料的來源更多,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并且通過試題庫的創建,既能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即時檢查和反饋,又能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
第三,信息技術教學能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結構。信息技術可把思想政治課中那些嚴肅、枯燥、抽象的理論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從而有效地調節教學結構。例如,我在講《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配置資源》一課中,我先播放《短劇》:講人們過去到合作社門口排隊購買商品的情景,引導學生對“計劃經濟”這個嚴肅、枯燥、抽象的理論的理解。
第四,信息技術教學能啟發學生思維。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及時抓住時機,提出有意義和價值的問題,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例如,我在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課中,在播放《吳越文化》與《滇黔文化》之后,我會提問:兩者文化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什么樣的關系?
第五,信息技術教學能提高教師的素質。通過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合,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建立多媒體教室,舉辦示范課、公開課,學科課件大賽,使廣大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相應提高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素質。
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將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汲取新知,不斷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給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整合注入新的活力,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索,能為培養信息技術時代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學改革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簡介:
陳佐才,廣東省河源市,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福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