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優化與改進。教師開始意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努力在高中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地運用“自學法”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對高中化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更好地掌握,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從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高中化學自學談起,對這一學習方式進行具體探討,期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自學法;高中化學教學;應用;探討
一、 引導自學法教學的概念
“引導自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與知識獲取、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改變舊有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其是新課改模式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主要依靠兩方面的努力完成。首先,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化學課程教學方向與目標進行積極的引導;其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化學知識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在進行“引導自學法”教學中,要掌握三個原則:①引導性原則:在學習中要重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更多主動學習產生的樂趣,有效提升化學教學質量。②新穎性原則: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出創新、新穎的課堂,防止形式化,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實踐能力,最大程度發揮出引導自學法的效能。③實踐性原則: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要把教學與實踐進行有效聯系。
二、 引導自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 知識的引導
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日常生活實踐與學習活動中的認識與經驗,應用到課堂學習中。這些知識包括日常知識、化學知識、化學方法知識等。
1. 對日常知識的引導,如對于二氧化碳的知識,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知道一些,教師可以運用這一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更深入地對“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等做進一步探究,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對環境影響的兩重性,既可以通過光合作用讓農作物成熟,又能夠產生溫室效應。
2. 對于化學知識的引導,可以從一些常見的醫藥說明書入手,這些說明書上對藥品成份與化學結構等都會有所標示,教師可以根據相關教學內容,結合醫藥說明書,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對藥品的性質進行分析與探究,更好地引導學生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3. 對于學習方法知識的引導,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化學學習方法來引導,這是使學生學會化學學習的更好方法。例如在學習了“氯”化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同族元素的遞變、相似性等特點,然后運用對比的方式對兩種化學元素進行對比,通過這種方式總結兩者間存在的內在聯系,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結構。
(二) 學習過程的引導
這種學習引導其實是教師針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引導,教師在進行引導時要注意,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按難易程度、先后次序等進行分解,把它們分解成一個個的小問題。學生對這些小問題進行解決,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解決疑問的過程。例如,在學習濃硝酸和銅反應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諸如:“硝酸分解后哪種產物才能與銅進行反應?”“硝酸和銅進行反應的產物是什么?”“氧化銅可以在硝酸當中穩定地存在嗎?”“濃硝酸和銅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什么?”當這些問題被全部解決后,學生學會了硝酸與銅反應的化學知識,同時學生在此過程中對問題的常規解決步驟進行了掌握。
(三) 學習方法的引導
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相關的方法引導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運用方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鎂的知識后,學生了解到工業提取鎂主要來自海水。那么“海水還能進行哪些物質的提取呢?”教材上是沒有這些知識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上網或查找圖書以獲取相關知識。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對自查資料進行匯總,建立一期關于“海水里有哪些化學資源?”的專欄。不但對相關化學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方法。
(四) 情景的引導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情景的引導不但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能有效激發出他們的探究欲望。在教學中進行情景的創設包括:生活情景、問題情景與實驗情景的引導。
1. 生活情景的引導:如在假日中,燃放的焰火、鞭炮等,可以根據這一現象,引導學生提出“鞭炮燃放時可以有哪些化學反應發生?”的問題,教師對這一生活中常見情景包含的化學知識,形象地向學生描述,進一步讓學生對問題做出思考。
2. 問題情景的引導:例如“海水中有氯化鎂與氯化鈉等,工業上要怎樣把這兩種物質進行有效提取?”,由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此兩種物質存在于海水中的含量不相同,因此提取時使用的方法也會不同。
(五) 學生自主學習
“引導自學法”其核心是學生進行自學,是學生的一種自覺學習行為,需要學生進行自動自覺的選擇與探究。
1. 自覺選擇:學生要結合教學課題,對學習材料、問題與方法等進行自覺選擇。例如:在進行氨氣噴泉實驗時,“燒瓶需不需要干燥?”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自主進行相關資料的選擇,并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與選擇。這種自主、能動式的選擇學習,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創造。
2. 自動求助與探究: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學生在思考時遇到問題,要進行自動的求助,教師可引導他們求助于資料,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還可以求助于老師與同學。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動的探究,讓他們結合已學知識,運用分析、想象、歸納等進行新知識的獲取。以使學生真正變成化學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彭慶國.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4(7).
[2] 白書利.淺談“引導自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5(4):106.
[3] 丁成闖.問題引導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12).
作者簡介:吳傳琴,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