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人生活中的精神財富象征。一方面,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另一方面,音樂教育活動在學生學習異常緊張的情況下,能更好地緩解學生的壓力。現階段我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夠均衡,出現了城市和農村音樂教育發展的不均衡,致使音樂教育在農村發展中受到極大的阻礙。例如,設備不齊全、師資力量不足等情況,進而讓農村學生無法享有正常的音樂教育,因此本文探究農村音樂教育與城市音樂教育發展中的差異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全面音樂素養。
關鍵詞:城鄉;小學;差異;對策
對于現階段的農村音樂教育,領導們應該摒棄舊的觀念,重新進行農村音樂教育活動的審視;教學活動開設期間需要將農村音樂教育看成是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重視農村師資隊伍的強化,能在政策上進行優化,使得部分優秀的畢業生能來到農村進行工作,使得農村音樂教師的整體素養得到提升。
一、 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現狀與對策
(一) 現狀
現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都不是專職教師,很多都是其他任課教師代教的,部分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所以在技能操練方面略顯不足。因而,在教學理念、方法和技巧的教學中,存有較大的問題。
(二) 對策
城市與農村需要強化交流與合作,盡量組織農村音樂教師定期去城市聽課和學習,進而能累積優秀的教學經驗,特別是能學習到城市內優秀音樂教師上課時的精神風貌、談話舉止等。通過調節課堂氣氛,能在游戲互動方法的使用中,做好聽課總結和聽課心得,并讓所有優秀的方法能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然后教師回到農村以后將這些經驗能做到活學活用,進而能更大限度地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組織城市內的優秀教師下鄉為農村教師講授音樂課程,鼓勵他們使用專業化的知識或者技能為學生傳授音樂樂理知識,并使用聲樂、鋼琴、舞蹈等,調動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享受音樂之美。城市內的優秀教師或者農村的教師需要通過多方面教學溝通,相互間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讓城鄉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進而能較大程度地提升城鎮化音樂的素養。
二、 城鄉中小學師資力量的對比差異
(一) 差異
農村學校目前十分缺乏教師,所以很多主要學科的教師需要兼任其他學科的教授任務。大多數的教師都需要進行多門課程的勝任,尤其是音樂課在農村不受到重視。音樂教師多是語文、數學等非專職類教師,他們在教學的時候習慣使用錄音機進行音樂播放,然后讓學生跟唱。或者上課的時候就讓學生聽流行歌曲,將教材拋在一邊,違背了國家音樂課程的教學標準。甚至有的教師直接將音樂課改成了文化課教學。
城市中的音樂教師多是專職的,身上具有較強的專業化素養,能夠勝任音樂教學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音樂這門課程在城市中很受重視,教師在課程教學的時候能進行專業化的感情教學,更能在樂理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能有序地開展課堂游戲活動教學。鼓勵學生重新編排,可以使用角色表演、分組演唱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使學生能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進而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對策
首先,農村需要重視對音樂課程的教育,更要廣招優秀的音樂教師,至少保證每個小學都有專職音樂教師進行音樂課程的教授。其次,音樂教師只需要在課堂上單獨地教授某一門課程,使得教師不至于在課堂上厭倦上課,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來。其實這樣的音樂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學生才能在學習中不斷地活躍自己的激情,才能樂觀地進行學習,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才能保證較高的質量,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
三、 音樂教學設施上的比較
當前的中小學,在各種音樂課相關的樂器配置已經非常的豐富,教學設施也逐漸地完善,例如鋼琴、古箏以及打擊類樂器等等。在很多學校當中還進行了西洋管弦樂器的配備。在重點學校當中,為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還成立了管弦樂隊,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有效地展現出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開展積極地練習和排練,并且能夠有機會去參加大型比賽。在很多學校當中還有專門用于音樂教學的專業教室、多媒體等相關設施也非常齊全,教師有非常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可以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例如在鋼琴課上,一些城市當中的學校配備有電鋼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鋼琴的實際練習,通過電鋼房中的多媒體設備,學生能夠直觀、準確地觀察到教師的手型,從而正確、高效地開展鋼琴學習,減少了很多不必要時間的浪費。
相比之下,農村學校在教學設施上便沒有如此高的配置:以偏遠樓后的農村地區為例,這類地區的學校與城市學校能夠形成最為明顯的反差。很多學校并沒有專門用于音樂教學的教師,甚至并沒有安裝多媒體設備。學校當中用于音樂教學的相關設置和器材非常匱乏,在音樂教學上,主要以風琴為主。設施更差的學校當中基本沒有用于音樂教學的器材。為解決音樂設備不全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些小樂器。如,響板、沙錘等小樂器,這樣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為學校添加教學用具,使學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體會到音樂之“美”。
四、 結束語
農村中小學的教學方法十分落后,學生對新鮮知識的接受十分困難。其實這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因此本文主要概述新教學方法的使用,通過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在新知識和新內容的探索中,不斷地促進音樂教育水平的顯著提升。音樂教育活動的開設需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要將實踐與理論更好地契合在一起,進而能讓學生對音樂有著更多的熱愛,也能讓學生主動地融入音樂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1]顧天亮.中小學課堂器樂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2014(02):15-16.
[2]李麗欣.淺析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城鄉差異性[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1):36-37.
作者簡介:
趙春霞,江西省贛州市,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水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