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讀字是寫的基礎,只有閱讀能力提高了,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而提高閱讀能力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加強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旨在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和有效的學習方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生一旦具有了閱讀能力,猶如獲得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關鍵詞閱讀能力;方法;自能
中圖分類號:A,B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6-0233-01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讀是寫的基礎,只有閱讀能力提高了,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而提高閱讀能力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那么,在課堂的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訓練呢?結合教學實際,我想對這一問題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明確目標,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掌握讀書的規律,從而形成自讀的能力,是提高語言教時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學生具備了自已讀書的能力,便能獨立地閱讀有關書籍,以較快的速度準確地獲取所需知識。為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在教學中我根據閱讀目標設計了如下讀書步驟:
1.疏通讀:學習新課,先把每句話讀通,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掌握。
2.了解讀:在初步讀通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3.探索讀:了解課文內容后,進一步思考重點詞句的含義,分出文章的段落層次,探索作者的寫作目的及布局謀篇的特點。
4.鞏固讀:理解課文內容、特點后再讀,鞏固獲得的知識。
5.檢查讀:通過讀來發現文章中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琢磨琢磨再讀,通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回味讀:好的課文學完后,經常誦讀,達到熟讀或背誦,反復體味課文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積累祖國語言文字。
以上讀書步驟符合“感知——理解——評價——運用”的閱讀心理發展過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按上述步驟進行自讀訓練,就能漸漸地掌握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讀能力。
二、嘗試訓練,培養學生自能理解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學科目的之一,是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自求了解。”所以語文課要讓學生在閱讀時自求了解,養成“自能理解”的能力。而講規律、教方法是培養學生“自能理解”能力的關鍵。
為此目的,我嘗試對學生進行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用筆圈劃出重要的詞句,然后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句所表達的意思,并動筆在旁邊加上評注,評評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妙處。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春景一節時,我指導學生根據寫景文章的特點,邊讀邊圈出文中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劃出有關寫春天特征的詞句,再讀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思考這些詞句寫了什么,評評作者是怎樣寫出春景的美麗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通過圈劃評注,學生體會到小興安嶺的春天的景色是美麗的,是生機勃勃的。接著,我便讓學生用此法學習欣賞寫夏、秋、冬景的三個小節,自能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都是美麗、誘人的深切感受,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邊讀邊圈邊評注,促使學生動手動腦,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使他們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理解內容,又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了解學習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再比如《五彩池》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我通過比較句子教給學習方法。先讓學生讀文,思考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在學生對全段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到全段內容是圍繞“我真的看到了像瑤池那樣神奇的五彩池”這一句來寫的,并認識到其余各句是怎樣圍繞這句話來寫的。學生掌握了方法后,以下同類型的自然段讓學生實踐。。對學生的答案,正確的教師要給予肯定,錯誤的加以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之樂于主動地去學習。
三、指導方法,提高閱讀技巧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教學中過多過繁的分析,既會使學生厭倦,也使本來優美的文章失去自身的魅力。其實許多文章的語言,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有感情品讀,就會體會意蘊,領悟妙處,加深理解,讀悟感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讀促理解,以讀悟感情。還是以《五彩池》為例,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當學生把每句話的要點連起來說一句話作段意時,出現了以下三種反饋結果大大小小,顏色不同,有深有淺,形態各異;五彩池大大小小,顏色不同,有深有淺,形態各異;大大小小的五彩池顏色不同,有深有淺,形態各異。于是我讓學生比較哪一個段意概括得不準確?差在哪里?學生很快就會發現第一種段意錯了,它缺少“什么”。再讓學生比較其它兩個正確答案,哪種寫法更好?學生通過比較讀,很快就發現第三種段意的說法很連貫、流暢,進而使學生在反饋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第三自然段,在思考“卻成了”一句是怎樣圍繞中心句“更使我驚奇的是,來自同一溪流的水流到各個水池里顏色卻不同了”來寫的,這一問題時,許多同學不能正確悟出句子中“卻成了”一詞的作用,因而出現了錯誤。于是,我就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原因,并指點他們用比較的方法,去掉句子中的“卻成了”一詞,讀一讀,同原句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就可以順利地理解出“卻成了”詞表達出了作者看到五彩池后的驚奇的感覺,是圍繞中心句來寫的。通過這個過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加強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旨在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和有效的學習方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生一且具有了閱讀能力,猶如獲得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能獨立地向新的知識領域進軍,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姚強.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概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徐琦瑤.在閱讀中推進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
[3]溫洪博,辛濤.閱讀素養.面向孩子未來的基礎力[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