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魏新華
【摘要】我國普通高校因發展需要而建立新校區,多校區大學不斷涌現。多校區大學結合各自特點,開展了新校區管理模式的積極實踐。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管理模式為例,不斷探索高校新校區管理的最佳模式。
【關鍵詞】高等學校 新校區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017-02
在借鑒國內外高校多校區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并結合實際情況,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實行“條塊結合”的管理模式,根據校區規模和發展需要不斷調整“條”“塊”的內容,確保校區各項工作平穩運行。
一、新校區管理模式改革發展歷程
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是學校為適應迅猛發展需要,在西安市東南部的曲江新區設立的第二校區,于2002年9月開園運行。
2002至2005年,主要是“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曲江校區設有管理委員會、黨總支和管理處,曲江校區管理處作為管委會的常設辦事機構,包括辦公室、教學管理科、綜合管理科、學生科、團委、保衛科。
從2004級本科生起,學校試行了以彈性學制和導師指導下的學生選課制為基本特征的學分制。為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并充分發揮學分制優勢,2005年9月,學校決定將教學管理工作直接劃歸教務處統一管理。自此,校區教學管理工作實行“條式”管理模式。
2008年7月,隨著曲江校區學生人數增至一萬余人,為便于管理,曲江校區學生管理工作劃歸學生處及各學院直接管理,學生管理工作也從此過渡到“條式”管理模式。
目前,曲江校區管理處包括辦公室、綜合管理科、保衛科。負責校區的行政協調及日常管理、后勤、保衛工作。
二、新校區管理模式的不斷探索
新校區目前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實行“以條為主”的管理模式,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校本部職能部門的作用,對增加兩校區間的有效溝通與聯系具有積極作用。后勤、保衛等方面采用“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并根據實際情況力爭條塊劃分合理,關系清晰,責任明確,管理高效。
1.教學管理模式改革
2002年,管理處設立教學管理科,實行學年制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學籍、課程、考試、成績管理等工作。自2004年,04級本科生作為學校施行學分制的試點,教學管理工作經歷了由傳統到創新的重要轉變。和執行多年的學年制相比,學分制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應學分制發展需要,2005年,教學管理科劃歸為教務處的直接管轄部門,實現了由塊向條管理模式的轉變。通過近些年的改革實踐,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學分制體系與制度,全面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學生管理模式改革
最初,管理處學生科負責校區全部低年級學生管理工作,隨著近年來校區規模的不斷擴大,部分學院的進駐,其相關低年級學生劃歸學院直接管理,形成了條塊并存的管理模式。通過部分學院學生條狀管理的試行,可以看出,各學院具有相對獨立完整的體系,有利于發揮學科特色,加深學生對學院文化的認識與感知,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在此基礎上,2008年,學校積極推進了校區學生管理模式改革,將校區低年級學生管理工作全部轉入各學院,實現條式管理,確保學生管理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3.后勤服務模式改革
管理處負責的校區后勤服務工作包括飲食中心、水電暖、校園管理及綠化、公寓管理等內容。從開園伊始,便不斷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利用市場機制,通過公開招標,引進社會上的專業服務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已實現了校園餐飲、公寓、保潔、綠化管理、班車、購物等社會化改革,同時針對服務質量建立了嚴格的監控考評體系,使各項后勤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得到不斷提高。并在各類運行經費無太大增加的情況下,有效減少了各類人員聘用數量,節約校區運營成本,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方面走在前列。
三、對新校區管理模式的思考
目前兩地辦學已成為眾多高校較為普遍的現象,如何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統籌師資力量,管理學生工作,協調兩地學校和諧發展,已成為決定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各高校對新校區管理模式需進行不斷地實踐與探索。
1.樹立整體意識,以人為本
兩地校區要統一辦學思想和理念,以共同發展為原則,樹立整體意識。兩地各職能部門在統一職能和職責基礎上,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加強交流,避免顧此失彼,為廣大師生服務。合理安排兩地上課、師資、教學資源、學生管理等工作,做到以人為本,優化校區配置,減小運行成本,提高管理效力。
2.因地制宜,條塊結合
不論是以塊為主,還是以條為主,都不能完全涵蓋當前兩地辦學管理模式的全部內涵。以塊為主,管理集中,但兩地校區機構設置龐大,缺乏交流溝通,管理職能易產生脫節現象;以條為主,充分發揮校本部各職能部門作用,但管理效率較低,環節較多,管理成本加大。因此,不同職能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兩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協調統一,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嚴新平,張安富.多校區大學的管理理念與模式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03(22)
[2]陳斌,王振興.關于高校新校區管理模式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6(9)
[3]于磊.多校區高校新校區管理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