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影視資源的日益豐富,影視作品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總體來說,影視作品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并提高學生認識歷史、感知歷史的能力,從而對于學生學好歷史課非常有幫助。因此教師要注重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引入影視作品,并利用影視作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
【關鍵詞】影視作品 高中歷史 歷史情景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029-01
影視作品是教師講解歷史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高中歷史教師重點研究的教學內容。基于此,筆者圍繞影視作品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問題展開探究,并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運用策略。
一、利用影視作品,導入課程內容
良好的課程導入是一堂成功歷史課的必要條件,那么針對課程導入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相關的影視作品來創設歷史情景,從而導入課程內容。影視作品是導入課程的有力工具,一方面,影視作品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生探索歷史問題的興趣。另一方面,影視作品能夠以影像的形式較大限度的還原歷史中的場景,從而使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歷史情景中。這樣教師就可以巧妙的借助影視作品創設情景從而將課程內容導入到課堂上,同時營造出探究歷史的氛圍。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筆者可以這樣安排教學:在正式講解歷史之前,先讓學生觀看影片《林則徐》,在看到林則徐虎門銷煙時,教師可以暫停播放影片并根據影片片段講述鴉片的害處以及林則徐銷毀鴉片的原因從而讓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發生的背景,民族英雄林則徐站出來組織 “虎門銷煙”行動的原因,而這就成功的引出了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鴉片戰爭。由此可見,通過觀看《林則徐》,教師巧妙的導入鴉片戰爭的內容,實現了影視作品與課堂的銜接。
二、通過影視作品,強調課程重點
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向學生面面俱到的講解所有知識點,因此在歷史課堂上合理設計課程的重點和非重點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兼顧非重點的同時還要突出重點教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哪一部分屬于重點學習的內容。而要突出重點內容,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與重點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歷史知識的印象,以此達到突出教學重點的目的。
還是以學習“鴉片戰爭”為例,在這部分歷史知識中,《南京條約》是重點學習內容,那么為了突出《南京條約》的重要性并加深學生對《南京條約》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紀錄片《南京條約》。該紀錄片直觀的展現了《南京條約》的簽訂背景、簽訂過程、條約內容以及條約帶來的社會影響。而通過觀看影片,學生會對《南京條約》的相關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記憶也會更加牢固,從而掌握了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
三、借助影視作品,攻克課程難點
由于歷史具有特定的時間性和空間性,那么難免存在一些歷史知識學生難以理解,而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就是教師教學的難點。針對這些歷史難點,教師就可以將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借助影視作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從而攻克教學難點。而影視作品既有聲音又有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因此能夠較大程度上還原歷史場景,并幫助學生從深層次上把握歷史知識,進而深化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時,講到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影片《天平天國》,從而直觀的了解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后的治理策略、奢靡生活以及天平天國內部的權利斗爭等。通過觀看影片,學生可以更加準確的從整體上把握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及性質,并能夠更深刻的理解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從而掌握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影視作品對于幫助學生掌握難以理解的歷史知識具有獨特的作用,所以借助影視作品來攻克課程難點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方法。
四、分析影視作品,得出歷史啟示
影視作品呈現出來的畫面十分生動,細節刻畫較為細膩,并且蘊含的感情濃烈,從而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共鳴。所以筆者可以通過帶領學生一起分析相關影視作品來升華學生的歷史情感并引導學生進一步從歷史中總結出經驗與啟示。
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時,筆者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影片《狼牙山五壯士》,并對影片進行細節分析。如:筆者問學生:“五壯士為什么要和敵人搏斗?”學生回答:“為了掩護群眾撤退,保護群眾的生命。”筆者繼續問:“他們為什么要跳下懸崖?”學生回答:“他們無路可退,但不想死在敵人手里。”由此可見,通過分析影片,學生可以被狼牙山五壯士的壯烈行為所感染,并從他們的事跡中學習到熱愛祖國、勇于犧牲、寧死不屈的高尚精神。
結語
學習歷史的目的在于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得出寶貴的歷史經驗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因此教師要十分注重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從歷史課中得出教訓與啟示。教師要善于利用影視作品來輔助歷史教學,并使影視作品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的有效資源,從而使學生喜歡歷史、學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