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樺
【摘要】英語分層教學作為近年英語教學改革創新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收獲,其研究有利于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雖然這幾年分層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探索基礎,但是針對高職護生的分層教學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化,本文通過學情分析,結合示例學院目前的英語教學實際,提出分層教學工作在護職院開展的必要性。以此能進一步完善教學課堂,促進護理職業學院的分層教學進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17-01
一、高職護理教育的特點
高職護理院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具備一定理論基礎以及專業水平的應用型人才,并且護理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也要求學生形成一定的職業素養,在未來工作中能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閱讀等工作。高職教育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無論是護理專業還是康復大專專業等其他專業,學生從一入學開始,學校就根據其以后的就業形勢制定出了較為完善的教學目標,雖然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但是并不會強調理論水平的過度研究,對學生的培養更加注重實際運用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實踐技能的訓練。英語這門公共基礎課程也一樣,大學英語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各專業英語,而學好專業英語則能更好的為專業技能服務。
二、高職護理院校學情特點及英語教學現狀
高職護理院校生源的英語知識和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以四川護理職業學院2017年入學的近3000名學生為例,其中入學總成績最高分達到509分,但是最低分竟只有177分,可以說學生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其中英語單科成績最高分131,而最低分僅有36分。尤其是在藥劑、康復、檢驗等專業中,英語成績兩極分化明顯。這些專業的學生基礎更加薄弱, 層次化現象嚴重,具體體現在學習的各個方面。
在學習習慣方面,一部分學生習慣了被動學習,進入高職后,脫離了高考的壓力,學生更容易產生惰性。再加上這部分學生覺得英語在以后的職業發展中,并沒有明顯的作用,導致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和定位都過于模糊。而另一部分同學出于興趣和自身發展的要求,當然本身高中英語基礎也不差,他們對于英語的學習積極主動,這與基礎差、學習有惰性的同學形成鮮明的對比。
學習方法的差別也很大。每當英語的互動環節提升到自我發揮的時候,一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另一部分學生卻渴望用英語交流溝通。大學英語需要學生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和課后復習工作,英語基礎不同,預習和復習的方向自然不一樣,最后的學習目的也不一樣。
學習目標也是有區別的。一部分同學的學習目標是對口升學,一部分同學的目標是就業,而英語在這兩個方面的學習目標中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也造成了對待英語學習的重視和認真程度不一樣。
三、高職英語開展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教學的需要。無論是課程的講述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需要分層教學理論的支持。因為學生之間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距,教師想要每位學生獲得盡可能好的發展,教學工作開展的很艱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
職業教育的需要。職業教育的學生有很多學習成績都并不是很好,或者是偏科現象較為嚴重,所以學生的水平差距巨大,特別是在英語學科的成績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相比差距非常巨大。職業教育就是要提供一個教育平臺,幫助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需求。
英語教育的需要。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才能培養出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對學生的基礎做出正確的分析,因材施教,才能令優等生水平提升更大,讓水平較差的學生進一步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分層教學的理論實施
首先是分層方式的確定,根據護理院校的現狀,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交叉分層,即第一,按照英語在各專業未來發展需求中的比重分層,比如藥學和涉外護理專業的比重較重,就應該在A層,康復就在C層;第二,在各個專業內,再按照進校成績,在專業內將學生分ABC層。分層操作上可以實行“分層不分班,上下可流動”的原則。其次,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分層。確定好分層組班后,教師在考慮了專業特點和層次的差異后,制定符合各類學生的教學目標,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層次有針對地確定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最后是評價分層,在分層教學中,要不斷完善教學手段,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層次開展不同的分層教學研究和不同的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邱菊梅.小議高職高專行業英語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5).
[2]劉曉宇等.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5,(3).
[3]孫雪峰.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探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