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榜容
【摘要】探討遵義市獨竹漂運動的發展策略,為該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建議。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對遵義市傳統體育獨竹漂運動進行全面的闡述。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獨竹漂 發展現狀
【基金項目】2016年貴州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號:2016fdy40)。
【中圖分類號】G81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15-02
一、遵義市獨竹漂運動的發展歷程
獨竹漂俗稱劃竹竿,又名獨竹舟,獨竹漂運動作為貴州省獨有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其起源可追溯到1900年,甚至在此之前,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盡管這項活動的歷史悠久,但是實際到了1949年后,還在堅持這項活動的人已經很少了,甚至到七十年代的時候,幾乎絕跡。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重視精神文化的建設,每年貴州省內如貴陽、遵義、凱里、赤水等地都舉辦傳統獨竹漂比賽,讓獨竹漂再一次獲得重視和發展。
二、遵義市獨竹漂運動開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場地器材。獨竹漂運動場地主要為平緩開闊的河流,而遵義市對這類的場地比較匱乏,導致這項運動很難得到開展,只在遵義市湘江河鳳凰山段較容易開展。獨竹漂運動器材主要為大頭直徑在15厘米以上無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載一個人的重量。
2.天氣條件。獨竹漂運動在冬春兩季難以開展;受天氣因素影響比較大,如:下雨、漲潮、下雪、低溫、高溫等。在這些極端天氣中開展這項運動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如在高溫天氣開展時,參與人員易出現中暑現象,對參與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存在威脅。
3.組織機構不完善。遵義市獨竹漂協會是一個新興協會,成立時間較短,且組成成員的分布也比較復雜,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崗位,很難聚集起來進行訓練和表演。
4.地域限制。由于獨竹漂運動屬于少數民族運動之一,對地域的限制也比較大;遵義市屬于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并不屬于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開展獨竹漂運動的氛圍不夠濃郁;這極大的限制了遵義市獨竹漂運動的開展。
三、開展獨竹漂運動項目的建議
1.加強場地器材的管理與維護。對可以開展獨竹漂運動的河流段進行保護,可以進行廣告和橫幅等方式對獨竹漂開展的地段進行宣傳,呼吁人們保護比賽河流地段;也可多在保護的河流段進行訓練及表演,對該項運動起到宣傳的效果;多儲備可用為運動器材的竹子,進行加工儲存,有專門存放該項運動器材的房間或者訓練室。
2.利用有利氣候和水源開展。由于獨竹漂運動春冬兩季難以開展,只在夏秋兩季進行選擇開展的時間;可根據天氣預報為主體,擬定比賽日期,通知各個參賽隊做好參賽準備;再觀察天氣預報,進行比賽時間的安排,以確定具體比賽或者訓練日期。
3.加強組織機構的建設。加強遵義市獨竹漂協會的制度建設,建立明確的條例及管理制度,加大協會的管理力度,多將協會成員組織起來進行講授獨竹漂運動的知識,組織一些趣味性的比賽,調動協會成員的積極性,提高成員的興趣;讓協會成員將協會當作一個良好的交流及娛樂場所;將遵義市獨竹漂協會打造成一個具有完善管理制度條例的協會。
4.政府加大項目資金的投入,做好項目開展的資金保障。由于協會會員資金有限,而項目開展所需資金較大,且該項目為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是貴州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這個項目的興衰就代表著遵義市對文化的建設程度;項目的傳承及推廣也代表著遵義市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度。所以,這個項目的開展需要政府部門予以重視。
5.引進相關專業人員,派出學員學習。在這個方面上,遵義市獨竹漂運動的組成成員的專業度并不是很高,所以我們需要有更為專業的人員來對這個項目進行指導;同時,也派出人員去學習這個項目的專業知識,將專業知識引進和將后備人才派出學習,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遵義市獨竹漂運動的開展度及專業程度。
四、遵義市獨竹漂運動的保護及推廣
1.保護。遵義獨竹漂是遵義先民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結晶,雖然高超的體育技能集娛樂性、觀賞性、挑戰性于一體,并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但隨著外來文化的侵入,人民思想觀念的改變,赤水獨竹漂如不加以保護,這項優秀傳統的民間體育競技仍將面臨失傳的危機。現在,獨竹漂運動已面臨絕跡的危險。要盡快列入保護名錄,落實保護措施,抓緊進行搶救和保護。
2.推廣。目前,獨竹漂運動的傳播途徑極為匱乏,僅有少數高校開展了獨竹漂運動教學,包括西南師大、凱里學院開設了獨竹漂運動課程及訓練。在遵義市的傳播,僅有通過表演的方式來進行。而現在,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是人們很經常進行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不但是人和人溝通的方式,同時也是人與文化的交流的途徑,獨竹漂可以在旅游業中實現文化的傳播,旅游業成為獨竹漂的傳播主要方式。
參考文獻:
[1]陳立勇,林文峰.獨竹漂[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05.
[2]馬亦兵,萬益民,陳立勇.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教學訓練叢書《蹴球·龍舟·獨竹漂》[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