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事關培養技術人才質量的好壞,事關各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本文主要闡述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學診斷與改進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7年一般課題“高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研究” 的成果(編號:2016B256)。項目負責人:彭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51-01
高職院校是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培養人才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特點,是否滿足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質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和根本所在。當今高職教育雖然在各方面有了長足進展,但也存在問題,亟待改善和提高。一方面創新發展成為主旋律,另一方面學生生源數量逐年下降,學校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競爭的關鍵點就在于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所以穩規模、強內涵、提質量成為主要任務。教育質量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生命線,提高高職教育質量,構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尤為重要。
國家教育部文件〔2015〕168號“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說明了加快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必要性。
一、教學診改是厘清“教、管、辦、評分離”的制度。即精準定位政府與學校各自的身份角色,明確了教育行政部門履行管理職責、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職責的主體;明確了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體,是質量保證的第一責任方,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診改是教學管理的重大創新變革。教學診改是新的管理創新,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一元的、強制的、壟斷的管理到由政府、學校、企業、市場等社會多元化、民主、合作主體共同管理;教學診改是管理機制創新,學校由被動管理到自主管理,激發了學校內部的創新活力;教學診改是管理模式創新,由管理者到服務者,變劃船人為掌舵者;教學診改是管理手段創新,由行政命令到多元方法管理手段;教學診改是管理技術創新,由手工操作到信息技術應用(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教學診改是管理結構創新,由官僚管理結構到網格化、全覆蓋的管理結構。
三、十六字方針強調了教學診改的靈魂。教育部教學診改文件強調,堅持以:“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為工作方針。“需求導向”說明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方向,即服務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發展;“自我保證”明確了學校作為事實辦學主體的質量主體責任,也即是診改主體;“多元診改”從參與者的角度界定了診改是由高職院校、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相關社會組織等多元參與的診改體系,是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內容;“重在改進”是希望通過建立一套工作體制,能夠保證診改常態化、可持續進行,以達到教學質量人才培育質量不斷上升的目的,是教學診改的靈魂,也是教學診改的目的。
四、是指導學校建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重點途徑。高職院校教學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關系紛繁復雜,應該如何推進教學診改呢?需要制定制度來協調各個工作要素涉及的多層面多部門關系,以保證工作順利暢通。
1.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是通過一定的制度、規章、方法、程序和機構把質量保證活動加以體系化、標準化及制度化,質量保證體系核心是依靠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科學技術的力量,做好該做的事,做好可以做的事,以人為本,是遵循教育管理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教學診改自我保證的途徑。
2.是指導高職院校構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過程。 ①明確推進和支持學校建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②明確學校實行以“四變”(即管理模式的轉變,組織形式的轉變,工作方式的轉變和運作平臺的轉變)為特點的人才培養質量保證工作常態化;③明確實施辦學管理,教書育人和學校發展的常態化管理;④明確促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式。
五、落實教學診改制度是推動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任務。
1.為了推動高職院校建立常態化自主人才培養質量機制。
2.為了引導高職院校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3.為了提升內部質量保證工作成效。
4.為了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學校教學工作的診斷與改進,引導全體師生員工提升質量意識,不斷提升標準內涵,促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合作育人。
5.為了建立完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資源保障和育人過程控制為主線的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實現教學工作常態化的監控、反饋與改進。
6.不斷深化教學質量的標準內涵,實現學校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為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旗幟,習總書記指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質量強國”,這是新時期現代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提出的更高質量要求。高職院校建立教學“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事關培養技術人才質量的好壞,事關各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每位高職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快推進高質量的職業教育現代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教育強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榮莉.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政策評析[J].改革前瞻,2016年31期,第37卷,總845期:14-15
作者簡介:
陳婧(1967.10-),女,土家族, 貴州省沿河縣人,講師,大學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汽車運用技術,汽車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