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甘興軍
【摘要】在當前初中階段教育教學中,很多方面因素均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及學習質量,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素就是厭學,其對學生學習及教學開展均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當前初中教育教學中,應當積極選擇有效策略應對厭學情況,從而消除學生厭學情緒及思想,使其更積極參與學習,為更好開展教學及學習提供更好保障。
【關鍵詞】初中生厭學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03-01
在目前初中教育教學中,初中生厭學已經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也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問題,因而解決初中生厭學問題也就是成為教學中重要任務。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為能夠使初中生厭學問題得以較好解決,初中教師應當對厭學成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較好應對厭學問題,保證厭學問題得以較好解決,從而為更好開展教學及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供保障。
1.初中生厭學現象的具體成因
1.1初中教師過分注重成績
在現代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有些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成績往往過分注重,認為學生在發展的同時還應當注重成績的提升,在課堂教學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也注重激發學生積極性,然而由于教師比較嚴厲往往導致學生無法自由表達自身語言,學生往往害怕出現錯誤而不敢發言,這種壓抑課堂氛圍中,學生學習興趣比較差,很容易有消極情緒產生,最終會導致厭學現象出現。
1.2家長對學生期望過高
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很多家長對學生均希望學生能夠得到較好發展,然而在對學生提出較高要求時,并未能夠以學生自身能力發展為出發點,在這種較大壓力下,學生不但無法獲得家長方面動力,反而會導致學生有較大心理壓力產生,在學習上一旦出現落后,家長往往都會對學生嚴厲批評。同時,由于家長與學生之間缺乏較好溝通交流,家長無法了解學生內心需求,隨著時間不斷增長,學生會產生不良心理,最終導致其有厭學情緒出現,影響學習及教學效果。
1.3教師對學生缺乏關愛
在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較好進行知識傳授,并且還應當對學生加強關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對學生缺乏關愛,對于學生日常生活及學習缺乏關注,對于學生內心需求缺乏了解,師生之間未形成良好情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就不愿意向教師請教問題,甚至存在厭惡情緒,在時間不斷增長情況下,學生也就會有厭學情緒出現[1-2]。
2.初中生厭學有效應對策略
2.1進一步完善學校教育
在初中教育教學階段,為能夠較好消除學生厭學現象,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應當對學校教育進一步完善。學校及教師均應當對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教學改革加強認識理解,積極轉變以往對學生成績過分重視狀況,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應當以多樣化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使其能夠體驗到學習中的樂趣,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有效提升,使其積極主動進行學習,從而消除其厭學情緒。另外,初中教師應當對學生加強關愛,使師生時間建立良好情感,這對學生更積極投入學習十分有利,最終使厭學現象消除。
2.2優化家庭教育
在初中生教育教學中,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也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而優化家庭教育對消除厭學現象十分有利。作為學生家長,應當對學生理解,給予與學生情況相符合的期望值,避免對學生造成較大壓力,為學生創造輕松家庭教育環境,消除其心理壓力,從而實際愉悅地進行學習,也就可有效避免厭學現象的發生。另外,作為家長應當對學生加強鼓勵與支持,有效防止其出現厭學情緒。
2.3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針對初中生厭學現象,不但要從學校及家庭方面入手,社會上也應當加強重視,地方政府應當對學校及社會不斷加強管理,對于學生辦學方向及措施應當全面監督,并且要科學考核,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環境,為學生更好投入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有效避免其出現厭學現象[2-3]。
3.結語
在當前初中教育教學階段,學生厭學問題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也是教學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在初中教育教學實際開展過程中,應當積極分析厭學現象成因,并且要以有效對策積極應對,從而使厭學現象有效消除,保證更好開展教學,使學生更好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張亞麗.初中生厭學成因及管理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11):294.
[2]張志江.淺析初中生厭學現象成因及對策[J].學周刊,2015(21):104.
[3]王雪.初中生厭學傾向分析[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