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丹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04-02
一直擔負著“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樣艱巨任務的鋪路人,在我前行中不斷總有一種力量逼促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使我帶著這份對教育的執著,在大海無窮無盡的波濤間,揚起愛的風帆,永不止步……
一、教育學生學會愛
孩子受大家庭的溺愛,只知道被愛,卻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因此,教會學生學會去愛,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我摸索了一條從被愛轉向會愛的途徑。
首先,在我每次接到新班的時候,我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懂得去感恩。在學習課文《愛爸爸媽媽》中,教學生學會如何去愛生我養我的父母,并每天布置家庭作業,回家幫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看誰做得最好。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如何讓他去談愛祖國,去愛別人,那豈不是空談?同時讓學生把我為父母做的事情寫在日記里,并讓家長簽字,以致督促。第二天讓學生把日記交上來。經過一個階段的嘗試,大部分同學既能主動完成作業,我又能從家長簽字中看到希望。有的家長在反饋本上寫道:“今天孩子很快地寫完作業,不但自己能很快地收拾好書包,還主動幫助父母收拾房間,洗碗筷,十分認真。”還有的家長寫道:“今天孩子主動把菜摘好,并洗好,在門口接我下班,回到家,看到此景,我還以為孩子做錯了事,故意想討好我,事后什么事情也沒發生,我很感動。”……從家長一句句反饋的話語中呈現出一幕幕令人激動的畫面,我感到不是學生們不會去愛,而是長輩沒有去教他們如何去愛,他們根本不懂得這份愛的力量。
二、教會學生產生愛
由于小學生的辨別能力、意志性較弱,所以僅僅學會愛是不夠的,必須培養他們產生愛的習慣。學生們已經懂得了孝敬父母及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此我在班隊會上經常教育學生要做到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要做到愛校如家,更要做到愛班如家。于是班里的掃除工具壞了,又有新的了;講桌上的桌布臟了,又變得干凈了;桌子板的釘掉了,又被釘上了;同學摔倒了,能馬上跑過去扶起,任課老師的嗓子啞了,含片和熱水就出現在講桌邊……看到這些,怎能不令你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大無邊?就是這些點滴小事,同學們已經從被愛到去愛,由去愛到被愛中受到愛的滋潤,深深地品嘗到了愛的甘甜。整個班級形成了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的良好局面。是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積累,這就是愛國主義思想的萌生。
三、教會學生深深地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師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師工作中的主旋律。所以我會從自身做起,做到身先士卒,教會學生深深地愛。
首先,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凡在學生面前,言行舉止都要成為學生們的榜樣。如挖苦諷刺學生的話不說,推推搡搡的動作不做,學生為老師做了好事,也同樣要說聲謝謝。升旗儀式上,我也要帶著鮮艷的紅領巾站在班級后面,嚴肅莊嚴,力求為學生塑造可效仿的形象。然后用班干部的榜樣作用去帶動學生,塑造他們的心靈。學校開展為特困同學獻愛心的活動中,班上的同學真是爭先恐后,有的同學為特困同學獻衣服,有的獻書包,有的獻文具,有的獻書本……孩子們在給特困生的信中說:“我們都是新中國的孩子,擁有同一個太陽,我們就應該擁有同樣的學習生活環境,如果你們有了困難,不要怕,請來信告訴我們,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地幫助你們……。”當看到這些信時,我哽咽了,這哪里是獻物,簡直就是獻心!現在的他們不單單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老師,愛自己的同學,他們也能深深地去愛那些與自己素不相識的困難小朋友。
其次,我還通過課堂教學、班隊會以及愛國主義影片,讓學生體會那些英雄人物,是怎樣用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的。讓他們在課堂上討論為什么董存瑞能奮不顧身用手舉起炸藥包;邱少云為什么在烈火中燒身,還紋絲不動……讓他們在中隊會上討論,雷鋒為什么能做那么多好事……在談電影觀后感時,讓學生討論,為什么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而不低頭,在課堂教學時,王二小為什么不顧敵人刺刀而把敵人引入我們的包圍圈……學生們有的寫:“他們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熱愛,更是對中國人民的熱愛。”從中讓孩子們真正領悟到愛國主義的真諦。中隊會上,還讓我意外地看到,同學們表示要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讀書。中隊長在班級展板上還寫上:“班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總之,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真心地去愛學生,了解孩子。我相信在師愛的感召下,學生們會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我也深深堅信,只要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用全部的愛和耐心,與學生同行, 用愛叩啟心靈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