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同軍
【摘要】武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運動方式、技術要求、動作結構、精神意志等內容對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提升高校武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效果勢在必行。本文從高校開展武術課程的現實意義出發,論述了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詳細的分析了提升高校武術教學效果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高校武術課 教學內容 效果 問題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23-01
武術是我國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其在健身、益智、養生、觀賞、防衛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并且對高校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從高校開展武術課程的現實意義出發,論述了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詳細的分析了提升高校武術教學效果的主要對策。筆者觀點旨在為提高高校武術課的教學效果提供理論依據和幫助。
1.高校開展武術課程的現實意義
自古以來武術作為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其類別豐富、套路多樣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喜愛。而大學體育教學的武術課程,其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個人特點和身體素質,進行有益的培養和鍛煉,充分促進學生的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反射神經系統、運動調節系統都獲得良好的發展,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武術技能還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承受能力、性格塑造起到正確引領的作用,因此大力的擴展高校武術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2.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武術教材較為落后
高校的武術教材主要以散打和套路為主,筆者通過教學經驗和實際調研發現,我國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以拳術、劍術、刀術、棍術為基礎,教材內容和知識內容過于陳舊,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不足,并且學生喜歡的詠春、雙截棍、散打、防身術等實用內容并且沒列入到教學大綱中,這就造成武術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在選修時也不愛選擇武術課。
2.2教學方法單調
高校武術課程基本上都是以套路教學為主,教師在授課時以基本動作進行演示,而學生進行模仿,學習過程中缺乏對動作連貫性、著力點、延展性、肌肉運動的理解,并且教學中沒有互動性,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主動學習意愿明顯下降。
2.3武術課時較少
大學武術課程一般都是選修課,每個學期的學習內容和項目不多,并且在課時安排上較少,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武術的技術動作,授課過程中也因為學時較少,教師授課的速度往往較快,不便于學生的對武術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提升高校武術教學效果的主要對策
3.1強化動作的示范與講解
武術課教學中要加強對技術動作的示范與講解,尤其是在套路、拳術、劍術等項目中,技術動作的示范要標準到位,講解中要明確指出動作重心,發力點、節奏、呼吸、肌肉狀態等內容,讓學生能夠了解武術動作與套路的演變與形成過程,便于學生對動作用法的理解。在一些實戰類武術項目學習中,要通過攻防動作的講解來提升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
3.2增加體態語言運用
體態語言在武術課中的運用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通過武術套路的體態語言來體現出身體的柔韌度、曲線美、協調性,這可以向學生傳達一種美的理念,同時吸引學生參與武術動作和套路的學習,激發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情緒與面容一定要和藹,通過微笑、鼓勵、贊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3.3教學手段多樣化
高校武術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也要與時俱進,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筆者認為應充分的利用網絡、微信、電影、錄像等視聽資源開展武術教學,隨著學生對武術資源的學習與理解,學生也能夠了解自身適合的武術類型,有助于學生深入的學習武術。另外,在教學模式上也要做出改革,可以通過觀看比賽、實地走訪、互動切磋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
3.4強化師資力量
大學體育教學中專業的武術教師較少,因此學校在加強體育教師武術理論培養的同時,還要吸納德才兼備且武術技法較強的武術教師,這對大學武術課程的開展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專業的武術教師能夠在授課過程中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另外,在武術教師的培養中要考慮到教師的品行,充分的發揮育人育心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蔡瑾瑾.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9) .
[2]自明,劉劍.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激勵系統的構建[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10) .
[3]劉洪波.高校武術教學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影響[J].搏擊(武術科學),2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