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受到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其進行合理性的學習方式培養,將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教師進一步研究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課堂教學,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對幾個案例進行分析,提出新型的教學方法,希望能使相關人員得到啟發。
關鍵詞:動態生成;長方體體積;教學方法
“生本教育”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素質教育的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根本。而“動態生成性課堂教學”正是新課程背景下落實“生本教育”的新理念,課堂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學習場”,更是學生生命成長的“生命場”。傳統的課堂教學過于死板,缺乏活躍性,只有將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變成一種動態的教學,才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長方體體積教學的實際案例,通過課程教學的設計過程、設計意圖等進行分析,為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路,爭取早日提升我國小學數學整體的教學水平。
一、 在動態生成中及時更新教學方式
長方體體積是目前小學教材中收錄的課程,本節課主要介紹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他們的展開圖,通過介紹使得學生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式,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本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師應該注意課堂的動態教學模式,對于自身的教學方式也要及時地更新,緊跟社會上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這節課時能夠更加輕松。通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通過比較、形成感知等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這節課的認識程度有所提升,體現出更新之后的教學模式的優點,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分析推理和歸納總結,將學習中的難點逐一解決,從而進行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摸索,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在動態生成中變更教學環節
一般的教學活動時往往環環相扣,但這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學生形成“五花大綁”。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審時度勢,相機調整教學預設的良好態度,通過設計問題,隨機“變更”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投入到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活動中,獲得思想啟迪,加深知識理解,促進思維拓展。
師:大家應該都知道,石獅是全國出名的燈謎之鄉,其謎語大多比較有意思,今天我為大家出一道題,大家有沒有興趣回答呢?
師:有圓也有方,一副好心腸。幫你改錯誤,自己不怕臟(打一學習用品)
師:沒有錯!這個燈謎的謎底就是橡皮擦。
師:橡皮擦是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對我們的學習產生巨大的幫助,其中也蘊含了許多數學知識,大家有誰想說一下嗎?
生:這塊橡皮應該是一種長方體,有的還是圓的。
生:這塊橡皮擦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猜燈謎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一定的興趣教學,接著就不在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通過燈謎的答案,讓學生分析與數學有關的知識,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如今比較常用,合理地將教學環節進行變更,使得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興趣得到提升。因此,我們設計出這個通過橡皮擦引出數學問題的方式,將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和提問能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激情和興趣。
三、 在動態教學中開放教學評價
開放性評價要求創設質疑問難的情境、開放思維的空間,使其或獨立思考,或互相質疑。開放性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著眼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師:剛才我讓同學們聯想橡皮擦的數學知識時,有的同學問這塊橡皮擦的體積,那我想知道,同學們有誰能夠求出來嗎?
生:我知道1立方厘米的大小,能夠找到那么大的正方體,可以將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進行搭建,構成與橡皮擦相同大小的長方體,然后再查正方體的數量,自然就知道橡皮擦的體積了。
生:可以用現成的橡皮泥做成與這個橡皮擦同樣大小的長方體,然后通過人工的切割,切成1立方厘米大小的正方體,也可以知道橡皮擦的體積。
生:可以用格尺量出橡皮擦的長、寬、高,然后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去求體積。
師:請問這位同學,你是如何知道這種方式的?
生:我在課前進行了預習,知道了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師:很好,這位同學的做法非常好,這也是老師想要交給大家的學習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向這位同學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對表現較好學生的表揚,將對其的教學評價在班級內說出來,能夠使同學們都清楚如何學習才是正確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而提升學生的預習能力。開放式的教學評價,能夠使大多數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有所提升。為了開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必須自己進行思考、自主探究。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能夠使學習成績在各個階段的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增強學生之間的關系。
四、 兩種主要的教學方式
師:現在我想靠大家幾個問題,大家有信心答出來嗎?
粗略估計鉛筆盒的體積,并且計算,看自己的準確度。
師: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個鉛筆盒的體積。
生:我估計應該是50立方厘米。
師:你根據什么估計的啊?你們估計得準確不準確呢?請大家自己動手來計算一下,進一步的驗證自己的想法。
師:你們的結果是……好,大家說一下是怎么計算的?
生:鉛筆盒的體積=長*寬*高
師:估算準確的同學請舉一下手。恭喜你們,計算得非常準確,估算的與實際結果相差較多或者較少的同學請站出來,好的,現在你們懂得如何進行估算了嗎?
這種教學方式是現今比較常用的方式,通過教師的引導,然后學生再自行進行實踐,最后算出正確的結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還有一種教學方式則是通過提問的方式,比如上文提到的燈謎的方式,是教師為學生設置懸念,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然后同樣進行自主實踐,也會對學習知識有所幫助。
總而言之,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進一步的研究,長方體體積的教學只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部分,但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文主要對其具體教學過程進行分析,為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比較合理的教學方式,將會極大程度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合理性、先進性。
參考文獻:
[1]李鋒.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落——關注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1):33-34.
[2]王鎖方.讓數學課堂在動態生成中煥發活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78.DOI:10.
[3]林麗云.數學課堂中動態生成性提問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3.
作者簡介:
詹智輝,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埔尾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