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能源 王玲香
摘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設備的普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呼喚現代化的教師,現代化的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美國人波爾于1974年首先提出來的“信息素養”認為:“信息素養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爆F如今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應用,班班通在農村學校的推廣,縮短了信息化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處理時間,大大提高了學生接受信息的效率?;瘜W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學科,也應該適當融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借力發力”“借船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化學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興趣;培養
一、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數課堂僅用粉筆、黑板,靠教師一張嘴滔滔不絕地講,但是多媒體設備綜合了圖像、圖形、動畫、聲音、文本,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動都相對處于最佳狀態。例如在九年級化學《緒論》課的教學中,單純采用口授的方法來講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使用課件和視頻向學生介紹最新的科學發現及化學發展的前沿,如“納米科技、材料化學”,就能引起他們的神秘感及好奇心,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又如在復習材料分類時,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鹽材料的生產流程,區別不同類材料的異同和適用范圍,這樣的教學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我還見過一位老師在教學人教版第八單元課題一《金屬材料》時,擷取了經典電影《終結者》中一段視頻導入“形狀記憶合金”,引入新課,效果爆表,吸引住了在場聽課的師生。
二、 借力信息化教學,改變教學方式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也一樣。由于化學學科對理性要求比較高,使農村初中學生普遍認為化學難學,尤其經過對第三單元原子和分子知識的學習,抽象的微觀知識,使許多同學對化學產生畏懼心理。如果借力信息化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的表現教學內容,就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順利完成認知目標。例如第四單元離子知識中氯化鈉的形成原理用語言描述很抽象,實物也看不清內部結構,采用動畫教學方式,學生就能形象地看到鈉原子和氯原子怎樣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陰、陽離子,然后陰、陽離子又如何通過靜電作用形成離子鍵,整個過程一目了然。再如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就是離子間相互作用生成水、氣體或沉淀,動畫演示復分解反應的教學方式直觀、生動,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離子相互作用,哪些離子仍然游離于溶液中沒有變化,降低了教學難度,突破了知識的重難點;甚至還有許多微課視頻、講解動畫等代替老師的講解,既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
三、 輔助化學教學,“適時、適度、適當”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許多概念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不論是化學演示實驗還是學生探究實驗,它都體現的是基本實驗的操作能力、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項等化學實驗基本功的體現。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畢竟看視頻中實驗和實際觀察演示實驗不一樣;實際觀察實驗和實際操作實驗更不一樣。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最有利教學的時機,用于教學需要的關鍵處,不為“裝飾”課堂而用。因為初中化學教學必須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無論做得多么逼真、視頻多么高清、實驗多么“神似”,畢竟只是化學現象的模擬,缺乏真實性、可信性,不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對于危險的、易爆炸的實驗可以采用視頻、動畫模擬。如實驗室煉鐵正確的操作步驟、錯誤操作后的嚴重后果,可燃性氣體不純可能會爆炸等有危險或者會產生有害氣體的演示實驗,無法實際操作觀察,讓學生觀看實驗視頻或者動畫,保證了學生的生命安全,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微觀概念及微觀結構如分子和原子的學習則需要借力信息化教學。化學復習階段為了歸納總結方便可以適度采用視頻、動畫模擬,起到溫故而知新、對比加強記憶的作用。絕大部分化學課堂教學中課件、視頻只能輔助化學實驗,彌補實驗的不足,而有些化學實驗是永遠也不能用信息化視頻來代替的。因此,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必須遵循“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
四、 整合學習資源,師生雙向交流
由于學生各自的個體差異造成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上存在著差異。雖然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難度和步調大致相同,但是在某些方面會抑制優等生的發展,又會使后進生感到不適,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多媒體設備尤其是交互式白板以強大的網絡平臺為基礎,能夠搜集整合資源,而且較好地兼顧個體化學習:如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對知識掌握的不同情況,選擇對應的知識分層學習;可以根據交互式白板的提示,隨機調整學習的內容;可以隨時調用在線或者已經下載的化學資源,使眾多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如果學生回答準確,批改的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打上勾,給出分數,順手送花,掌聲鼓勵等;如果學生做錯了,其他同學就會爭先恐后去改,前后對比,找出不同……這些花樣使課堂氣氛活躍,這種師生雙向交流使初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和鞏固,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現代教學思想。
當前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必須再接再厲、與時俱進,推進自身內涵再發展,借力信息化教學,以較強的技術操作能力綜合運用多種工具和方法,能夠進行信息處理、開展信息交流、創作信息作品和產品,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駕馭信息化工具,靈活應用,使信息化教學手段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優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信息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
張能源,王玲香,甘肅省武威市,大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