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學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方式,隨著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入,這種教學模式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本文中,筆者分析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實施策略。
關鍵詞:現狀;實施障礙;策略
一、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現階段,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其教學質量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一現狀直接阻礙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其教學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方面,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模式仍然選擇大量習題練習的教學模式,學生經常處于無法理解的狀態下,教師直接講解下一課程,從而導致學生一直屬于“半懂不懂”的狀態,在這種長期、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經常會選擇放棄學習,促使小學數學教學難以順利開展。另一方面,未認識到教學主體。傳統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是整體教學的主體,長期占據教學主導地位,學生只能不斷地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內容,不能及時闡述自身想法,從而導致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而阻礙學生真正發揮自身主動性。
二、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障礙
1. 課堂上利用大量題型重復單一地進行訓練小學課堂上的數學教學已經形成了僵化的思維模式,老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在學生尚不能理解的情況下要求學生掌握,再通過大量重復的題型教給他們難以理解的思維方式和解題技巧,學生就這樣半懂不懂地理解新的知識。這種類似于“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是非常枯燥而又單一的,使得學生容易喪失對數學教學的興趣,也使得整個教學模式容易失去彈性和趣味性。
2. 課堂教學長期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作用。長期以來,在課堂上,傳統的數學教學都是以教師作為主體。讓教師作為整個課堂的主導者掌控課堂,而讓學生作為接收者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整個教學模式是單方面的,教師單方面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老師講,學生聽,老師不注重學生學會了多少,學生也沒有辦法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惑。整個課堂沒有形成一個互動,沒有雙向的教學理念,學生沒有能作為主體,也就發揮不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發揮不了主動性。
三、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1. 活用教材,貼近生活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提倡教學生活化首先要以教材為基礎,靈活使用教材,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理解,提高教學效果。雖然新課改后教材編寫更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會,教材體系也更科學、人文,但是由于不同地區學生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生活環境等因素不同,再完美科學的教材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學生使用。如果細心觀察教材的練習,你會發現有些題材離學生的生活現實較遠,教師在備課中要注意將一些脫離學生生活的或重復無效的習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增刪修改,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的數學問題來取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筆者認為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而不是唯一資源,為提高教學效果,要科學靈活地使用教材。
2. 鼓勵學生動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現階段,基礎教育的目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很顯然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對此有著顯著的幫助。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注重以學生為根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整個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做足大量的功課,更需要教師將這種教學方法建立在課本基礎知識和學生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這種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低年級學生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同樣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實施策略。
3. 結合教學具體情況,從生活實際出發,對教材內容加以靈活處理。教材知識內容所描繪的情境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距離對于學生學習活動能否實現“有效”這一目的有著直接決定性影響。當前小學數學教材受到開發地域等諸多因素影響,其中案例場景的選擇可能與學生知識背景以及平日生活經驗有較大差別。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對學生既有認知規律、數學實際以及生活經驗予以充分利用,改變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落后觀念,對教材內容加以靈活處理,結合學生認知情況和實際需求來優化組合文本內容,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為一體。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以及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效果顯然更優于單純說教。
4. 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組織教學。首先應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教師應堅持開展啟發式教學,重視創設課堂問題情境,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散學生思維,進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并發現有關的知識規律。同時,教師應選擇合理的課堂問題,以有效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既可以是理論問題,又可以是實際問題,但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確保學生思路清晰。此外,教師還應對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允許其大膽猜想,鼓勵其勇于質疑,以充分發掘其創造力,促使學生自覺開展求異思維訓練。其次應采取生活化教學手段,教師應關注于教學,通過細致的觀察和科學的實踐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觀察、推理、猜想、實驗以及證明等一系列活動來明確掌握數學知識特征,并分析數學學科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除此之外,教師也應利用先進教學手段合理、高效地組織教學,營造出富有現代氣息的教學氛圍,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促進教學。
5. 重視數學實踐活動,組織生活化教學。實踐活動背景下小學數學整體功能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教師可以組織數學活動,根據教材數學知識來設計部分數據,引導學生設計活動方案。此外教師也可指導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事物來融入相關數學知識,獨立探索問題并設計解決方案。學生們的創新精神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并且在解題過程中獲取了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對數學實用性也有了進一步認識。
四、 總結
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滿足學生學習要求,改善整體教學質量,應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將生活化教學合理運用其中,具體實施策略可以從生活情境的應用、強化學生生活能力、運用實驗教學、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幾方面進行,從而實現最終教學任務,提升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德貴.與時俱進——對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路的思考[J].教師,2014年16期.
[2]王愛梅.論如何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問題[J].才智,2014年13期.
[3]趙婕.論如何推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年02期.
[4]蔡安娜.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園,2014年19期.
作者簡介:
周文鳳,重慶市,重慶市北碚區文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