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為當今社會所帶來的沖擊和滲透,在各個行業領域,利用互聯網作為平臺,在此建立信息載體,以新媒體的形式運轉以便更加高效地實現行業價值。在教育行業,將新媒體融入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之中,及時地與時俱進。因為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利用影響范圍廣、執行效率高的網絡新媒體,帶動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和創新。網絡新媒體可以迎合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成為一種新的學習與進步的形態。
【關鍵詞】信息載體 教育行業 新媒體 思想政治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62-01
一、引言
近幾年,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媒體形式的變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種作用也促進了教育行業發展的多樣化。以新媒體為依托的中學教學模式也逐步在教育領域中發展并流行起來,成為一種在教學手段中的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力量。在中學的思想政治課程中運用新媒體教學,利用新媒體技術的交互性、靈活性以及開放性,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比如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這一系列抽象科學的知識具體化和生活化,促使學生更好更高效的理解、學習和記憶。新媒體使思想政治的教學更具靈活性,教育者在進行教學任務時,可以從海量的教育資源中提取有用信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
二、新媒體時代的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優勢
我們所稱之為的“時代”是能夠影響到人類意識的所有的客觀環境,是一種與人緊密相關聯的時空概念。新媒體時代是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它是基于人類工業社會所變革衍生的更加智能的新型時代,其主要依托于網絡平臺和移動通訊設備等媒介,進行信息的高效曝光。從定義的角度講,新媒體是一種技術工具,但當新媒體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時,從另一個層次來講,新媒體便搭載了一定的政治立場,成為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可以加強與體現出思想政治課程的時效性。教育者在授課時,可以將知識點呈現在微課視頻上,可以遠程授課,也可以現場授課,使教學方式靈活多變。
中學的思想政治課程需要盡量多的信息資源來詮釋課本內容,新媒體時代下的資源共享服務極大地滿足和豐富了課堂中需要學習的知識和相關信息資料的提供,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方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告別了傳統教學的當下性,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直面灌輸式講授變成體驗式學習,這有利于學生在上課時,集中精力跟隨老師共同學習和互動,更全面地樹立學生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新媒體環境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建構
中學的思想政治課程在新媒體的環境中亦需要更多地借助網絡平臺,所以,學校的網絡系統建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當在學校網站中融入更多的新媒體教學內容,建設網絡德育課程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憑借其靈活性和開放性,更好地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吸引與指導作用。以最大程度建設網站的學習資源和內容,并可以繼續拓展網站的形式,結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跳出傳統網站的呆板模式結構,以學生喜歡的排版風格呈現,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和可能性。
突出并強化多媒體的互動性,以吸引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熱情為主旨,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在線上和老師或者同學討論他們對于各個知識的理解或疑問,在多媒體平臺上各抒己見,形成一種線上的“百家爭鳴”。這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準確清晰地把握學生們的思想動向。將學校網站打造成為一個多元化功能的的網站,進而保證高效地整合有借鑒意義的社會資源,獲取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所需要的源源不斷的資源支持,便可以有效確保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課程教育載體的功能實現。
四、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學帶來的挑戰
如何把握新媒體技術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的改變,加強思想政治學科的時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問題。多媒體與網絡信息技術的結合,為中學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血液,多媒體可以將圖片、聲音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將課堂變成生動有趣的環境。利用多媒體時代下的虛擬性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他們成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對于我們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是一項不可忽視的任務。然而,多媒體上的內容豐富多樣,有正面亦有負面的信息和內容,倘若信息選取的不夠準確,對學生也會產生不利影響。能夠在海量的信息資源庫中選取到合適的教學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挑戰。
在發展和更新速度快的新媒體時代下,加強思想政治教師對于新媒體的學習,改變和革新傳統的思維模式和教學理念,積極投入到新媒體教學的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自己對于新媒體教學的深入理解和操作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挑戰。合理運用微博、QQ、微信等新媒體應用軟件,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將社會科學中正確的理念和思想傳達給學生。在新媒體教學給思想政治教師帶來的挑戰中,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實際出發,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與多媒體技術素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被靈活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來,將現實中的授課向虛擬空間拓展,在網絡新媒體中張揚了我們構建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可能性空間的能力,也賦予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斷認識世界和更新世界的能力。如今網絡新媒體成為反應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應用在教學中,便發展演變為師生自由討論課本知識內容、參與政治活動的新的領域空間,這意味著網絡新媒體已經不僅僅是外在與我們的媒介,而是把我們吸納在內的空間。多媒體輔助教學重在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朝霞. 新媒體對青少年的社會化影響[J]. 新聞世界,2010(9).
[2]莊仲汝.新媒體給思想品德教學帶來的挑戰及建議[J].教育論壇,2016(12).
[3]凡奇.網絡政治動員方式與途徑的探索和研究[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
[4]蔡翠紅.網絡時代的政治發展研究[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王心如(1993-),女,漢族,內蒙古,碩士,湖南科技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