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課堂引入中學英語教學意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和激情,從目前的實施效果來看,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許多研究者已經對生態英語課堂重要性進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則針對英語教學的目標,提出構建中學英語生態課堂的策略,包括樹立以學生為本理念、創設教學情境、提升教師能力、注重角色扮演等等,增強生態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態教學 中學英語 教學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84-02
一、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自從新課改以來,課堂已經不再是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的教學環境。生態教學模式非常切合現行的教學體系,能夠滿足當前處于轉型時期中學教育方式改革需求。生態化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本,在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做出更多的貢獻,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制定系統的教學調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制定更為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當中應用較為廣泛,學生對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需求和興趣在不斷的提升,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給予學生更多鮮活的、富有時代特色的現代化技術,豐富教學課堂。多樣化的網絡教學資源是不可多得教學工具,網絡教學資源作為良好的知識傳遞載體,對學生的學習價值較高,能夠給予學生真實化的語言學習環境,英語學習不再是干巴巴的課堂。新時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當前流行的“翻轉課堂”同樣將學生作為活動中心,目前的教育當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已經從呼吁的狀態逐漸落地實施。學生主體地位核心促使教師的職責變為督促、幫助、鼓勵、鞭策等等,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該種理念與生態教學模式理念不謀而合,教師在學生自我主動活動的狀態下,成為問題的引導者和點撥者。學生在生態模式教學環境中能夠更好的學習,潛力得到激發。
二、教師扮演多種角色
中學生態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英語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并且能夠在參與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扮演的角色如下:一是設計者身份,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了解學生,對學生的行為與訴求有合理的認知。在對學生有著充分掌握的基礎之上,設計的課堂與學生更為貼切。二是引導者身份,在生態教學課堂當中,教師不再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學習,更多的采用引導、幫助的方式構建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逐漸的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正確的學習觀念。三是協調者身份,生態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不再進行硬性的管控。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影響極為重要,教師要作為一名優秀的調節者,處理好師生管理,調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保障良好、平等、溫馨的學習環境,從而提升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創設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
生態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構建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往往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學生的學習觀念、價值觀念。優良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提升,對待學習的態度提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生重視度提升,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能夠刺激效率的提高。生態教學模式強調的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身心放松,積極交流自身觀念,釋放自身的學習熱情,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升自然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教育目標將會自然而然的實現。
四、創建和諧友愛的學生關系
中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身獨特的人格,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十分微妙。現代化社會快速變化的特征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的個性更為突出,每一個班級幾乎都有“小團體”,倘若處理不好就會引發較大的矛盾。生態教學模式優勢顯而易見,但是不能為了推進教育方式的改革而忽視學生之間的成長環境。教師應當重視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良好的競爭與合作具有積極作用,但是過度的偏愛、責罰則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導致學生進行盲目的競爭。因此應當采取合理的競爭方式,把握好“度”,確保競爭不給學生帶來副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分工應當明確,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給予每一位學生表現的機會。課堂活動倘若處理不好可能會成為學生自信心降低、懶惰的原因,但是教師如果處理得當,課堂活動就能夠成為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積極競爭的搖籃。學生需要將課堂活動作為自身成長的機遇,消除爭強好勝的心態,合理利用課堂活動,激發自身內在的潛力,查詢學習過程中的缺陷與不足,這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影響巨大。
五、建設良好的課堂環境
學習環境除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關系之外,教室的色彩搭配、溫度、光線、桌椅擺放、班級文化風貌等等也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心理等產生影響。因此,需要教師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比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等。一般性的桌椅擺放可能更有助于教師管理課堂,但是對于學生之間交流還是有很大的阻礙,眾多學生面對教師一人,學生之間面對面溝通的機會較少,在一些開放性的探討活動當中,常態化的桌椅布置影響學生之間的交流。如果能夠在課堂中采用環形、分散型的桌椅擺放上述問題將會有效的解決。英語生態課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設置改變桌椅擺放、教師環境布置,提升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的匹配度,甚至可以創造情景教學。比如,在西方萬圣節文化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布置教室,并每個人穿著自己喜歡的人物衣服。將教師營造出節日的感覺,在喜悅、新奇的環境中交流英語、介紹西方節日的特點,這種方式更能夠讓知識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鐘蔚.論教師在英語生態課堂教學建構中的主導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1).
[2]黃影妮.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視角下的外語課堂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9,(06):105-107.
[3]杜亞麗.關于生態與生態課堂的解讀[J].現代教育科學2009,(02).
[4]杜召鳳.生態課堂的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10.
[5] 黃俊官.論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8,(13):120-121.
[6]吳慧.信息化背景下生態課堂構建新解讀[J/OL].中國成人教育,2017,(15):88-90.
作者簡介:譚美玲(1991-),女,研究生在讀,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