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珍
【摘要】目的 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維持性血透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分析護理干預效果。結果 經過護理,60例患者中,49例患者的病情明顯緩解,并發癥死亡6例,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5例。仍在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共有24例,最長存活時間為30個月。結論 糖尿病腎病是慢性終身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病情,值得臨床上推廣運用。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2
糖尿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并發癥,糖尿病腎病就是其中的一種,發病率為20%~40%。目前,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增強,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該疾病會發生視網膜病變、血管病變以及冠脈粥樣硬化,最終會發展為慢性腎臟衰竭,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對于糖尿病腎病,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給予有效護理,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予以研究,所有患者均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為(61.6±4.7)歲;41例內痿患者,12例半永久導管患者,7例臨時導管患者。
1.2 方法
1.2.1 血管通路護理
對于維持性血透患者來說,血管通路是重要的生命線。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彈性差,因此在誘導透析之前,應盡早實行內痿手術,避免血管條件進一步惡化。如果患者血管條件極差,行內痿手術多次失敗,因此,需實行半永久留置導管插管。糖尿病腎病患者年齡一般偏大,護理人員應在換藥時,注意插管處的情況,是否滲血、腫痛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處理。另外,定期尿激酶和抗生素封管,以免導管堵塞或者發生感染。
1.2.2 血液透析時的護理
1.2.2.1低血糖護理
在糖尿病患者透析過程中,低血糖是其常見的透析反應,臨床癥狀主要為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和心悸等。發生該情況的主要原因有采用了無糖透析液;在透析時,部分葡萄糖隨著水分和毒素的清除而排出,進而導致血糖濃度降低;在腎衰時,胰島素代謝減慢,而血腫胰島素升高,從而人容易發生低血糖反應;飲食結構不合理。因此,在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可以給予少量的糖果等含糖食物;在透析前,叮囑患者檢測血糖,根據血糖水平選擇胰島素的用量;如果患者頻繁發生低血糖,可以在血液透析中持續緩慢靜滴10%GS250 ml,從而適當補充血糖;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三餐飲食合理安排,并且以5:3:2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肪比例進行補充營養[1]。
1.2.2.2低血壓護理
糖尿病腎病患者一般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病變和冠心病等疾病,同時,皮膚散熱功能下降,皮膚血管擴張,導致血管阻力下降,特別是對于貧血患者來說,對HD的耐受性較差,容易發生低血壓。因此,在血液透析時,叮囑患者不能大量進食,以免血液進入胃中,而減少有效血容量;叮囑患者嚴格控制透析期間體重的增長;對于頑固性低血壓患者,應利用低溫高低鈉序貫透析,同時,在透析過程中,靜脈滴注聚明膠肽維持血漿滲透壓。
1.2.3 安全管理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視網膜和足部病變,缺乏自我照顧能力,而且體制虛弱,極易出現墜床或者跌倒等情況,因此,應為患者建立無障礙通道;保持地面干燥,不濕滑;鍛煉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幫助無陪護且虛弱患者稱體重等。
2 結 果
經過護理,49例患者的病情明顯緩解,并發癥死亡6例,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5例。仍在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共有24例,最長存活時間為30個月。見表1。
3 討 論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糖尿病并發癥,該疾病屬于微血管病理改變,最終發展為腎臟功能衰竭,導致患者死亡。據相關資料顯示,如果糖尿病患者病程超過10年,有50%的幾率會發展成為糖尿病腎病,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雖然對于糖尿病腎病,臨床上還未有確切的治愈措施,但如果對于初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控制病情的,因此,早期臨床治療和護理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眾多研究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主要是指通過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延長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一種治療方式,在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醫護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干預措施,防治并發癥出現,同時,加強對患者的營養支持[3]。比如,針對患者在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的低血糖和低血壓等并發癥,護理人員需充分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找出導致并發癥的真正原因,從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些患者是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而導致低血糖,因此,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既適當補充營養,又能有效控制血糖,從而提升患者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
在本次研究中,對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了針對性護理。經過護理,49例患者的病情明顯緩解,并發癥死亡6例,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5例。仍在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共有24例,最長存活時間為30個月。該結果和相關實踐結果類似。所以,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鼓勵其堅持治療。在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由于患者各項條件不同,可能會出現不同并發癥,對此,應給予高度重視和針對性護理,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 寧.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透患者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3):6423-6424.
[2] 曹學元.不同血液凈化模式對維持性血透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胰島素抵抗及微炎癥狀態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59-60.
[3] 賴 潔,舒珍菊,黃 珊,宋金英,鄢 慧.集束化護理策略對維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癥的影響與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02):53-56.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