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月 高舉敏 孫維屏
[摘 要]在我國“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背景下,煙臺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外向型經濟。現有的單一型法語人才無法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實行高素質、國際化、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培養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采訪,了解企業需求和法語人才培養現狀,結合“一帶一路”戰略下煙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師資隊伍、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國際化、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培養的建議,以期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一帶一路”;區域經濟;人才培養;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
[中圖分類號]C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8)05-0136-03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相繼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區域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重大部署,是黨和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涉及的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合作都必須以語言互通為前提,外語人才的培養對這一戰略的有效實施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單一型的外語人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優勢,遠遠滿足不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因此,根據國家戰略部署,構建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這是地方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煙臺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古代東方海上絲路首航地,煙臺在融入“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過程中具有歷史文化、交通物流、對外開放等多方優勢。如今,這些優勢也正疊加發力,幫助煙臺沿著“一帶一路”路線圖搶占先機。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副司長曹甲昌曾表示,“煙臺的外向型經濟在全國都是領先的,煙臺的企業不管在歐美還是在東南亞甚至在西亞、非洲都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對‘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煙臺市與64個沿線國家均有貿易往來,境外投資涉及基礎設施、能源合作、商貿服務、農業加工、遠洋漁業等10多個領域;煙臺已擁有10大港區、5處一類開放口岸,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直接通航,并成為世界化肥出口第一港,以及中國進口鋁土礦第一港。煙臺市商務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煙臺對“一帶一路”市場完成進出口11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4%,合作潛力在放大。2017年1月份,煙臺獲評“2016年度中國‘一帶一路最具活力城市”。
煙臺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城市,與法語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關系密切。迄今為止在煙臺成立的法國獨資或中法合資的企業與機構數量達八十余家,大部分從事釀酒、機械制造,如:拉菲酒莊、米利時軟木制品有限公司、法國科孚德機電、瑪努爾高溫合金有限公司、道達爾公司、邁夫諾達機械設備、鐵姆肯軸承等。作為亞洲地區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煙臺的葡萄酒產業發展迅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法國企業前來投資。然而,煙臺的葡萄酒產業缺乏先進的技術支持,葡萄酒復合型人才缺乏,培養“法語+葡萄酒人才”能夠更好地推動葡萄酒產業發展。此外,法語在非洲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范圍極廣,煙臺有幾十家對非洲出口優質企業,企業遍及多個行業,在幾內亞、喀麥隆、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剛果金、剛果布等國開展了業務。煙臺市的龍口港是中國對非出口貿易的第一位口岸,煙臺港與國內外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了幾內亞博凱內港碼頭,并且聯合開發鋁土礦。在這些法語國家進行投資和承建項目時,“法語+國際貿易人才”、“法語+工程人才”在中間起著橋梁的作用。
隨著煙臺“一帶一路”建設步伐加快,外向型經濟越來越凸顯,對應用型法語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煙臺要發展外向型經濟需要大量的既精通外語,又熟悉行業知識規則,了解國際法律法規的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目前,煙臺市的法語人才培養主要依靠魯東大學這所地方高校,法語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重視語言知識,忽略專業知識與技能實訓等問題,培養出的法語人才只精通法語而不懂專業知識,無法滿足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較低了語言教育的社會經濟效益,制約了煙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指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們教育國際化水平,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現有的單一型的法語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法語人才培養政策要根據“一帶一路”和區域經濟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制定和實施高素質、“法語+”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這給駐煙高校提出了挑戰。
二、問卷設計及調查
為了了解“一帶一路”戰略下區域經濟對法語人才需求情況和地方高校法語專業學生能力現狀,分析“一帶一路”戰略對法語人才的需求,本文采用問卷凋查和訪談的形式對法語用人單位和魯東大學法語畢業生進行調查。由于受條件限制,本研究只能做抽樣調查。
凋查問卷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煙臺市18家法語用人單位為調查對象,答卷人是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人員,共發放18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份,有效率為100%。調查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包括用人單位對法語人才的需求情況、素質要求、能力評價、滿意度、是否存在涉外工作中的溝通問題等。第二部分是以法語專業近3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調查目的是了解法語畢業生的工作情況、社會需求、法語本科教學效果,發現法語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改進。共發放102份凋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為93.1%。問卷內容主要涉及法語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效果、實際工作需求等方面。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對用人單位的凋查顯示:隨著煙臺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用人單位對法語畢業生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企業對法語人才的招聘條件是要求不僅法語好,還要懂專業知識,最好有3年及以上工作經歷。目前,中低層次的法語人才供過于求,高層次的國際性“法語+專業”人才供不應求;88.9%的用人單位需要具備法語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掌握其他專業知識技能,公司員工中精通法語且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比例為0;大多數公司需要商務法語人才(38.9%)或者工程法語人才(50%),“單一外語能力的人才已不受歡迎”。法語人才存在的不足表現為法語能力有限,懂法語,但不懂專業知識,缺少國際知識,涉外業務中偶爾出現溝通不暢,“實踐能力不強,無法很快融人工作環境,企業還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對其進行二次培訓”,這都對法語專業調整教學重點、改革教學方案提供了依據。
對法語畢業生的調查顯示:法語基礎課程設置很好,基礎打得牢,但是高年級的專業方向課程僅限于基本概念和常識,專業性和實踐性不強;課程設置與其他高校課程同質化,缺乏國際貿易、工程法語等方面的相關課程,沒有學習過有關貿易、工程類的相關文件文書;在校期間缺乏實踐機會,實際工作中不熟悉工作流程,對技能型知識知之甚少,需要現場學習,經過一段較長的磨合期才能真正地融人工作中;授課方式單一,教學手段單一,過分依賴課堂教學,課程設置、實驗教學沒有與人才需求趨勢相結合;師資力量不夠,缺乏專業方向教師,不能為學生開設相關課程,或與兄弟院系協凋合作不夠;在不增加教學課時的情況下,同上學好法語和一門專業的困難非常大。
綜合用人單位和法語畢業生的意見,不難發現本校法語專業教學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魯東大學法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7版)人才培養目標表述為“培養能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扎實的法語語言基礎、熟練的法語語言技能、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廣博的文化知識、較高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學習發展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及寬廣的國際視野,能夠熟練運用法語在外事、經貿、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門從事翻譯、商務、教學等工作的綜合應用型法語人才”。本培養目標存在“盲目效仿、特色不夠、嚴重‘同質化現象”,課程體系也不盡完善,“只看中語言的人文價值,卻不管它與其他專業的聯系,不大重視應用”。課程設置中分了語言文學方向和商務法語方向,而商務方向只是開設了寥寥幾門常識性課程,增加了一點商務基礎知識,沒有突出商務方向特性,且缺乏實踐環節,沒有完全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缺少專業方向的針對性。
(二)缺乏專業知識背景的“雙師型”教師
本校法語教師均經受過系統而專業的法語學習,具有較高的法語語言能力和知識水平,然而“法語教師大多數是通過傳統的法語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對專業方向知識不了解。目前,法語系教師共8人,語言學方向為2人,法語教學2人,文學1人,文化3人,缺乏商務、工程等專業方向的法語教師。這是全國法語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即授課教師為“單一型”法語教師,而非“雙師型”教師,相關專業知識也是邊教邊學,不能培養出復合型外語人才。
(三)教學模式陳舊,缺乏實踐環節
“長期以來,我國法語教學忽略學生主體地位,最終導致投入大、產出低、教學效益低下的法語教學現狀。”尤其是一些專業方向課程仍然是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教師占課堂的主導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沉悶,教學效果不佳。法語教師多為語言文學方向,不能很好地開展商務方向的專業課程教學,教師將商務課程環節設計為對概念內容進行翻譯、講解、背誦課文等,學生只是記住了書本知識,缺乏實踐訓練,實踐能力不強,無法很快融工作環境,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后還需二次培訓。
四、對策
地方高校應根據“一帶一路”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結合當前的法語教學實際,以培養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法語人才為己任,從以下方面進行構建和創新,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輸送合格的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
(一)明確培養目標定位,創新培養模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高等教育人才進行三種劃分,即學術研究型人才、應用型專門人才、實用型職業技術人才。對于二本院校而言,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更加適宜。”根據魯東大學辦學實際,以“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找準定位,確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按照一、二年級打基礎(牢固掌握外語語言核心能力),三年級學專業(學習相關專業核心課程),四年級練技能(崗位初始技能訓練及參加企業頂崗實習)的三段式教學進程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從三年級開始,根據學生自主選擇的專業方向進行分類培養,合理設置方向課程,強化應用型專業課,要有針對性,不要讓方向設置形同虛設。
(二)結合區域特色,優化課程體系
從煙臺市對外貿易發展可以看出,與法語國家的合作主要涉及工程、貿易、葡萄酒等行業,這些行業需要既精通法語又懂專業知識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結合區域經濟特色和發展需求,“優化課程設置,明確設置課程模塊”,既要注重法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又不能忽視專業方向能力的提高。在課程體系中設置葡萄酒、工程法語、商務法語等方向課程,對課程比例進行合理、有效地分配,注重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加強與不同學科間的交融,建構可供學生選擇的多元化課程體系。
由于當前師資力量不足,可以考慮加強法語與兄弟院系專業之間的協同創新,搭建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培養平臺,增設“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業務流程與操作”、“國際商務談判”、“工程項目管理”、“葡萄酒工藝學”、“葡萄酒品嘗學”、“商務范文”等實踐性課程。
(三)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結合地方高校實際情況,采取校內培養和校外引進兩種方式來加強復合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選派優秀的專業教師到國內外進行專業方向進修和培訓,提高專任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使其具備其他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其從單一的“語言型”教師向“語言+專業型”新型復合型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校外可以考慮招聘既懂法語,又通曉專業知識和操作實務的經驗豐富的復合型人才補充到教師隊伍中。聘請企業家作客座教授,現身說法,明確企業對法語人才的需求,調整培養方向。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跨院系合作,相關專業團隊和法語團隊聯合培養新型法語教師,既節省了資源,又提高了培養效率,實現法語與多學科專業的協同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法語教師提升專業知識,也有助于專業教師提高法語水平,達到共贏的目的。
(四)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教學中以企業需求和綜合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從‘語言技能型向‘專業知識型的轉型。”完善實驗教學環境,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和內容,通過“互聯網+”教學、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模擬商務環境等,讓學生用所學內容進行實踐,獲得成就感,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從而提高其協作能力和法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構建系統的復合應用型法語教學培養模式。
(五)加強校內外實訓力度
依托魯東大學國家級語言文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加強實踐教學。利用虛擬仿真實訓實驗室,通過實操軟件優化現有的實訓手段,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完善的實訓基地,通過實習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積累一定的實戰經驗,提高了法語人才的業務水平;通過實踐,了解企業需求,夯實專業技能,以進一步增強法語專業技能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實現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也提高了法語專業的就業率。
五、結語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根據社會需求和地方高校資源優勢,因校制宜,創新高校法語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師資隊伍、校企合作對法語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構建,培養“法語+”國際化、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真正提高法語專業人才的競爭力,創出學校和專業特色,提升區域經濟文化軟實力,為“一帶一路”和區域經濟建設輸送高素質、國際化、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實現了地方高校法語專業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具有跨時代的戰略意義,同時也符合魯東大學“應用型、有特色、國際化”的辦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嚴辰松,與時俱進,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J].中國外語,2004(1):67-70.
[2]朱桃英,“一帶一路”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以湖州市為例[J].語文學刊,2叭6(6):118-122.
[3]康歆媛,“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民辦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芻議[J].教育探索,2017(5):71-73.
[4]沈光臨,薛曉,楊繼瑞.“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人力資源的開發路徑——以工程技術法語人才培養為例[J].西部論壇,2016(4):58 -63.
[5]李軍.關于培養法語復合型人才的思考[J].法語學習,2011(5):36-39.
[6]劉小芬,“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多元化人才培養的思考[J].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