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璇



[摘要]本文基于ESP/EOP和需求理論,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臨床班2個班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以學情分析為基礎,分析學生學習醫學英語的動機、學習期望、對課程內容、教師、考核評價的需求。旨在為進一步探討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與醫學英語課程的融合教學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高專;醫學英語;需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6- 0152- 03
引 言
根據《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高職院校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主動與產業發展對接。報告顯示,高職畢業生發展潛力逐步提升,專業相關度穩中有升。英語教學,作為高職高專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面臨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一、文獻綜述
(一)ESP國內外研究現狀
Halliday( 1964)將專門用途英語定義為與某種特定行業、專業或目的相關的英語。Mackay& Mountford( 1978)認為專業用途英語是特定的人在特定語言環境下使用的以某種實用性為目的專業語言。Peter Strenven( 1988)指出ESP的四個特征:課程設置基于學習者的需求;教學內容與特定的行業、專業和活動相關;教學側重于特定情境的句法、詞匯、語義、語篇分析等;與通識英語( EGP)對比鮮明。Hutchinson&Waters;( 1987)把外語教學分為通用英語(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專門用途英語(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CP以語法詞匯為核心,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ESP強調專業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訓練的結合,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特點。
國內ESP研究起步較晚。劉潤清(1996)提出將來的英語教學越來越多地與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起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成為21世紀的英語教學的主流。蔡基剛(2004)通過對社會需要和學生基礎的分析,提出大學英語的重心為專門用途英語,堅持基礎英語教學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先后關系。倪宇紅( 2013)在明確ESP和EOP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高職英語教學EOP專項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國內大多研究針對本科院校及以上層次的ESP教學,針對職業院校ESP教學改革研究往往以本科教學模式為參考,并不完全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需求及模式。
(二)需求理論
Hutchinson&Waters;( 1987)將需求分為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兩種類型。目標需求是指學習者為了今后的工作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習需求是指學習者知識、技能、策略、動機和學習條件等。需求分析是ESP課程設計的基石,是課程內容、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基礎,是保證ESP教學有效完成的必要條件。蔡基剛( 2013)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由語言強化課程、學術技能課程和專門用途課程所組成的學術英語教學模式。
二、高職高專醫學英語需求調查
(一)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現狀
1.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高專臨床醫學教育是根據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基層醫療單位需要,注重全面發展,面向城市社區及農村基層臨床工作第一線,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牢固掌握臨床醫學專業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從事內、外、婦、兒、五官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急、危、重癥的應急處理,并具備預防、保健、康復知識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2.生源現狀
高職高專批次學生,整體基礎較差,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動機不強,方法不當。
3.師資現狀
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大學英語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僅22%的教師有行業背景,其他教師均為英語專業畢業。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語言功底扎實,但普遍學科知識薄弱。
(二)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需求調查設計與實施
1.研究目的
本課題旨在分析高職高專學生對醫學英語的學習需求,為后期的實證研究打基礎。
2.研究對象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15級2個臨床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采用為期1年的實證研究模式。實驗組學生采用大學英語教學與醫學英語相互融合教學模式教學;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
3.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數據分析。
4.研究過程
通過文獻綜述,構建理論基礎。設計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學習基本情況,學習動機、學習期望、課程內容、教師、考核評價方式。
三、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需求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調研對象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15級臨床專業兩個班學生,各抽取50人。兩班生源基本情況無太大差別。
表3生源基本情況
(二)學生醫學英語學習需求分析
1.學生學習醫學英語的動機
調查結果顯示,50%實驗班的學生和42%對照班的學生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或學業的進一步提升選擇醫學英語的學習;24%實驗班的學生和30%對照班的學生出于職業需求的動機學習醫學英語;2個班各12%的學生無明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有明確的學習動機,他們希望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實現自己的目標。
2.實驗班學生對醫學英語的學習期望
46%的學生希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18%的學生希望能就專業相關的話題進行簡單的英文對話;僅8%的學生對醫學專業英語的閱讀有所期望。這表明大多數學生更希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專業會話能力。
3.實驗班學生對醫學英語授課教師的期望
46%的學生認為醫學專業英語老師應由英語專業的老師擔任;36%的學生認為英語水平較高的醫學專業老師更適合講授該課程;10%的學生對教師并無期望。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授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背景概念較為模糊,更看重語言能力。
4.實驗班學生對醫學英語課程安排的看法
76%的學生認為醫學英語課程的開設極有必要:86%的學生認為醫學英語的學習有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這表明學生有較強的學習醫學英語的需求。
5.學生對醫學英語教學內容的期待
40%的學生認為該可能內容應以行業英語對話為重。44%的學生側重專業詞匯和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16%的學生強凋基本語言能力。這表明學生的學習需求集中在會話能力,特別是行業英語會話能力,語言工具性的作用凸顯。
6.學生對醫學英語課程考核評價的期待
對于考核評價方式,58%的學生選擇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這表明大多數學生注重語言綜合能力的測試。
四、總結
本文基于ESP/EOP相關理論和需求理論,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臨床醫學2個班學生,特別是實驗班學生的醫學英語學習需求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多數學生有學習醫學英語的需求,期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特別是行業會話的能力。在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我們同時看到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師資專業能力的不足,教材與職場需求的脫節,教學評價方式的單一。這些問題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及解決。
參考文獻:
[1] Halliday M.A.K.,Mclntosh&P.Strevens.; The L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Harlow: Longman,1964.
[2] 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7.
[3] Mackay R.&Mountford;,A.( Ed.).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Case Siudy Approach[M].London: Longman Press,1978.
[4] Strenvens. ESP after 'rwenty Years:4 Re - appraisal. In M. 'rickoo( Ed.) ,ESP:State of the Ari[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Centre,1988.
[5]倪宇紅.高職院校英語教學EOP轉向及其影響罌粟探究[J].外語界,2013 (4):90 -96.
[6]蔡基剛.從通用英語同到學術英語——同歸大學英語教學本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 (1):9- 14.
[7]劉潤清.21世紀英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2):125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