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方
【摘要】 目的:探討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對女性不孕癥患者心理狀況、生活質量及受孕率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12例女性不孕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干預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SDS、SAS評分、護理2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及隨訪1年內受孕率。結果: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精力、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受孕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女性不孕癥患者采取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可有效緩解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受孕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不孕癥; 認知行為干預; 心理狀況; 生活質量; 受孕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8.8.04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8-0083-02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Living Quality of Infertility Patients/WAN Fangf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8,16(8):83-84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living quality of infertility patients.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112 cases of infertil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SDS,SA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living quality score two months after nursing and the pregnancy within 1 yea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After nursing,the SDS and 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 of energy,emotional role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body health,body part fun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regnancy ra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ease the bad mood of infertility patients,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et al.Even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and pregnancy,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fertility;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status; Living quality; Pregnancy rate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1,China
不孕癥是指同一對夫妻在未避孕情況下,同居生活兩年以上女方仍未妊娠。而最新不孕癥定義為女性在無避孕情況下至少一年而未孕者即可診斷為不孕癥[1]。目前不孕癥屬于心身疾病,是構成家庭矛盾及社會負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孕癥女性多合并有抑郁癥、焦慮癥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嚴重時可致婚姻破裂[2-3]。探討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對女性不孕癥患者心理狀況、生活質量及受孕率的影響,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112例不孕癥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符合不孕癥的診斷標準;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獨立完成專業人員指導下的各種問卷調查;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男性患者;內分泌或免疫系統等疾病所致的不孕癥。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
56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30.54±6.17)歲,不孕癥病程2~9年,平均(4.65±1.26)年;觀察組年齡20~38歲,
平均(29.65±7.21)歲,不孕癥病程1~10年,平均(4.78±1.1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筆者所在醫院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且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進行干預治療,囑夫婦雙方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戒煙酒,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受涼或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做好基礎體溫及排卵監測。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具體如下:(1)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對不孕癥女性給予心理情緒方面的自我疏導,講解不孕癥的主要原因,積極應對不孕癥現實;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做好不孕癥方面的健康教育,采用多方面(如視頻教學、廣播宣傳、圖表文字等)闡述不孕癥與認知方面的關系,了解不孕癥與焦慮及抑郁的關系;積極糾正患者不良情緒及消極思想,正確的態度面對不孕癥,同時告知患者家屬不必要的過慮及擔心,避免家庭不和睦。(2)行為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行為進行指導,幫助患者減壓,盡量不要持有消極悲觀想法,可以選擇輕松歡快的音樂伴奏、指導患者全身心投入,另可囑患者全身肌肉放松訓練,注重對其家屬的多方面指導,使家庭和睦、關愛,助其患者放開思想包袱,樂觀面對生活,積極得到社會家庭支持及塑造自我;階梯式完成認知重建,鼓勵規劃人生目標,矯正不合理行為。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焦慮及抑郁量表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及抑郁狀況進行評估,兩者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即患者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4];干預護理2個月后采用SF-36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分,主要包括精力、軀體角色功能、情緒角色功能、軀體健康、心理功能等,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隨訪患者1年內受孕狀況,統計兩組受孕率。
1.4 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與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2個月,觀察組精力、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1年內受孕率比較
對兩組患者進行1年隨訪發現,觀察組患者受孕率(73.21%)明顯高于對照組(5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多種因素相互影響導致不孕癥患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來自家庭及社會負擔的壓力,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部分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后果,結局亦加重患者不孕情況[5-6]。
本研究通過對入組的112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干預護理,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對緩解不孕癥患者不良情緒有效。分析原因如下:認知行為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及行為控制,另輔助以肌肉放松訓練可有效調整其情緒低落及思維模改變,有助于樹立自信心及自尊心,避免不必要的消極情緒,使患者積極面對困境,學會堅強,重建良好的目標與追求,有效緩解抑郁癥及焦慮癥[7-9]。另研究亦發現護理后2個月觀察組精力、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認知行為干預對改善不孕癥患者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措施,認知行為護理方式較常規護理人性化,主要針對患者情緒變化,耐心聆聽患者的苦訴與煩惱,了解其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所在,另向患者表達自己的切身體會,向患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與方案[10-11]。最后本研究進行1年隨訪發現,觀察組患者受孕率(73.21%)明顯高于對照組(57.14%),認知行為干預護理通過改善不孕癥患者負性情緒及樹立正確的認知及生育觀念,幫助患者樹立樂觀信念,擺脫家庭及社會的壓力,對提高受孕率具有極大的作用[12-13]。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對女性不孕癥患者可有效緩解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受孕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闕文清,鄭素端,黃麗秋,等.不孕不育癥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85,87.
[2] Herrmann D,Scherg H,Verres R,et al.Resilience in infertile couples acts 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infertility-specific distress and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J].J Assist Reprod Genet,2011,28(11):1111-1117.
[3]萬小琴,成葉紅,趙美英.心理護理對宮腔鏡聯合手術治療不孕癥患者的重要性及其臨床價值[J].當代醫學,2017,23(9):152-153.
[4]陳媛芳,曹陽,劉正奎.狀態-特質焦慮量表中文修訂版在流動兒童中的應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3,22(8):755-757.
[5]黃小娟,陳燕娥.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愉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療效及圍術期護理[J].海南醫學,2015,26(9):1399-1400.
[6]余發麗.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在宮腹腔鏡聯合治療不孕癥的應用[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7,15(2):77-79.
[7]趙雪麗,趙麗麗.不孕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的評價[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1):60-61.
[8]王美.對不孕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2):247-249.
[9]何萍.綜合護理干預對不孕癥患者抑郁、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9):896-897.
[10]王月樓,饒愛云,江娟,等.共情護理模式對腹腔鏡治療不孕癥患者術后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21):2782-2783.
[11]席軍花.綜合護理干預對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不孕癥患者焦慮及受孕情況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16):154-155.
[12]朱曉輝.認知行為干預對女性不孕癥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145-147.
[13]羅豫招,成艷,邱寧,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女性不孕癥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6):2279-2280.
(收稿日期: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