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摘要】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的慢性病,如血糖控制不善,容易導致各類并發癥發生。患者在發病初期的糖耐量正常,伴隨著疾病的發展糖耐量逐漸降低,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這一過程比較漫長。由于患者長時間表現為單純的血糖高,所以患者在確診為糖尿病時往往已經存在包括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慢性的并發癥。本文在總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臨床實踐經驗,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治療進展進行了闡述,以期能夠為各類并發癥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提高糖尿病的控制有效率,延長患者的壽命。
【關鍵詞】 糖尿病足;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腎病; 中醫治療
doi:10.14033/j.cnki.cfmr.2018.8.0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8-0185-02
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主要包括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糖尿病足等,不同并發癥臨床表現不同,但進展均相對緩慢,容易忽略對疾病的治療,嚴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治療方法,包括中西醫兩種。西醫上主要通過檢測血糖、服用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飲食和運動指導進行治療。中醫上主要通過煎服中藥材進行治療,根據多項試驗顯示,相比于西醫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癥,采用中醫治療效果更加明顯,通過煎服中藥材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更少。本文主要從中醫的角度,對國內外各學者在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治療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下面是具體總結報告。
1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類型
臨床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類型如下:(1)糖尿病足。指受大血管及微血管病變影響,導致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灌注不足而引發的足部潰瘍等癥狀,嚴重可致殘,甚至導致患者死亡。(2)糖尿病腎病。指由糖尿病而引發的腎小球硬化,為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中較為嚴重的一種。雖然糖尿病腎病患者中大多數伴隨視網膜病變,但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并不高。據調查統計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IDDM)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不超過45%,在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NIDDM)中發病率不足20%。NIDDM患者的死亡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腎病的患病時間超過了10年。而在IDMM患者中也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此類患者往往也患有視網膜病變。(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指由糖尿病而引發的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臨床癥狀以代謝紊亂、氧化應激及血管損傷等為主。病變范圍可累及中樞神經和外周神經,主要變現為上肢有麻木、刺痛、灼燒感,在夜間或降溫時還會加重。后期還會蔓延至運動神經或自主神經,導致肌肉萎縮、無力和胃腸、心功能紊亂、下降。(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糖尿病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發病與患者的血糖、血壓及血脂控制不善有關。臨床癥狀包括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嚴重可至失明。根據調查顯示,在患病7年后,70%的患者會發生視網膜病變,20年后,可達90%。說明視網膜病變發生率還是比較高的。另有調查顯示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患視網膜病變的風險更高。當然,糖尿病患者也同時具有發生青光眼和白內障的可能性。
2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治療原則及療效
許祥坤[1]指出,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治療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患者應加強對血糖的控制,從活血、化瘀、通絡等角度出發,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發病后,應于早期從淤血病機出發,以活血化瘀為主要原則治療疾病。張秀田等[2]指出,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具有隱匿性的特點。病機處于動態的變化中。隨著消渴病的進展,患者脾腎陽虛等癥狀會逐漸加重。治療應以抓住病機為主要原則展開,以對癥給予其藥物,提高疾病治療的有效率。劉曉紅[3]指出,糖尿病各類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率,與病程有關。隨病程的延長,并發癥的發生率最高可達95%。采用中醫方法治療,效果較為顯著。研究結果表明,中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率為93.3%。采用中藥煎劑灌腸方法治療糖尿病腎病,有效率為83.3%。給予患者首烏、女貞子及西洋參等方劑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效率可達86.7%。表明,采用中醫方法治療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有效率較高。
3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治療方法
3.1 糖尿病足的中醫治療
羅艷[4]指出,采用中藥泡足聯合足底按摩治療糖尿病足,有效率可達98%。治療方法如下:(1)取紅花15 g,冰片10 g,丹參30 g等,視患者中醫證型,增加其他方劑。將藥劑加入水中,溫水泡足,30 min/次,可達到治療糖尿病足的目的。(2)泡足后,取十二指腸及胃等反射區按摩足部,對糖尿病足的康復,同樣具有積極意義。王軍等[5]在文章中同樣闡述了上述觀點。黃曉紅等[6]觀察了中藥熏洗在治療糖尿病足方面的效果。方法如下:取黃柏、蒲公英、魚腥草及艾葉等各10 g,煎煮后加水。待藥液溫度達到50 ℃~70 ℃時,將其置入盆內,囑患者熏蒸后泡洗。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治療糖尿病足,治療后,患者IL-10、IL-8及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提示患者的疾病得到了較好的治療。María等[7-8]的研究結論與黃曉紅基本一致。
3.2 糖尿病腎病的中醫治療
洪向陽[9]在研究中,觀察了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治療方法如下:取仙鶴草30 g,茯苓15 g,山藥20 g等方劑,視患者中醫證型加減治療。伴隨氣短及困倦等癥狀者,方劑中加黨參及黃芪。伴隨肢體冰冷癥狀者,方劑中加肉桂、附子。將糖尿病腎病患者中西醫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發現:采用中醫方法治療,有效率為84.29%,與西醫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相比,在治療糖尿病腎病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陳銀鳳等[10]指出,當前中醫領域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均以通經舒絡為主,具體包括中藥灌腸及自擬湯劑口服等,治療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維維等[11]總結了程曉霞教授在治療糖尿病腎病方面的臨床經驗,強調了辨證治療、健脾補腎、活血化瘀的重要性。張仔美[12]指出,水腫為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癥狀。應通過健脾開胃的方法,促進患者機體內蛋白的生成。通過開肺益氣的方法,增強患者的呼吸功能。通過活血化瘀的方法,緩解水腫。魏玉輝等[13]指出糖尿病腎病的特點,以進展緩慢為主,患者多濕濁、多夾淤血。中醫治療對患者上述癥狀的緩解具有積極意義。華斌[14]分析了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與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關系。強調,給予患者黨參30 g,木瓜30 g,當歸12 g,澤蘭12 g等方劑加減治療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可顯著改善,糖尿病腎病治療有效率可達80%。石桂珍等[15]的觀點與華斌基本一致。張德麗[16]對糖尿病水腫的中醫治療效果進行了觀察,研究結果與張仔美一致。錢剛[17]指出,與西醫相比,采用中醫方法治療糖尿病腎病,安全性更高。
3.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治療
蘇明等[18-20]在研究中,闡述了中西醫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方面的研究進展。指出,與西醫相比,中醫的治療效果更好。目前已逐漸成為該并發癥治療的主要手段。韓佳妮等[21-22]闡述了疏肝解郁法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給藥方法。以單個病例研究為基礎,觀察了上述方法的治療效果。指出,給予患者沒藥5 g,細辛3 g,白芍10 g,柴胡10 g等煎煮口服,可有效減輕患者代謝異常等癥狀。Ramcharan[23]的研究成果與上述學者基本一致。
3.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中醫治療
歐陽文國等[24-27]闡述了中醫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方法。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機在于氣陰兩虛,致使目竅失養,肝腎虧虛。活血化瘀、益氣養血是治療疾病的關鍵。取三陰交其氣海穴等穴位按摩,效果較好。李建國等[28-30]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調節性T細胞之間存在顯著聯系。給予中藥左歸丸、人參白虎湯及玉女煎等治療,可起到調節T細胞的作用,提高疾病的治療有效率。
綜上所述,目前臨床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治療,仍以西醫方法為主。本文對于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及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進行了闡述,依據國內外各學者的研究成果提示,與采用西醫方法治療相比,中醫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臨床應在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的基礎上,使患者的辨證分型結果,給予其中藥方劑治療,通過口服、熏蒸或灌腸等方法,使疾病得以治愈。
參考文獻
[1]許祥坤.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治療原則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3,26(4):481-482.
[2]張秀田,陸長勇,王立歡.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中醫治療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2):154-156.
[3]劉曉紅.芻議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患者的中醫臨床療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81-82.
[4]羅艷.中藥泡足聯合足底按摩治療糖尿病0級足50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3):322-323.
[5]王軍,徐陽.糖尿病足潰瘍中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5,21(5):540-543.
[6]黃曉紅,王瓊.中藥熏洗對濕毒蘊阻型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內皮、炎性因子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5,36(7):858-859.
[7] María Luisa.Differences in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aging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Endocrinología Y nutrición (English Edition),2016,63(2):79-86.
[8] Laura Desveaux.Physical Activity in Diabetic Adults Following Prosthetic Rehabilita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Diabetes,2016,40(4):336-341.
[9]洪向陽.糖尿病性腎病蛋白尿中醫治療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29.
[10]陳銀鳳,朱曉玲.糖尿病腎病臨床蛋白尿期中醫治療現狀[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38(1):90-92.
[11]王維維,毛黎明,程曉霞.程曉霞教授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經驗[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9):112-115.
[12]張仔美.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中醫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5):180-181.
[13]魏玉輝,趙飛.談糖尿病腎病的病性特點及其對中醫治療的指導作用[J].新疆中醫藥,2014,32(2):76-77.
[14]華斌.淺談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與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關系及其中醫治療方法[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5):123-124.
[15]石桂珍,和彩玲.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研究進展[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7,29(2):285-288.
[16]張德麗.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中醫治療臨床療效探究[J].臨床醫學,2017,37(5):125-126.
[17]錢剛.中醫治療68例糖尿病腎病的安全性以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2):141-142.
[18]蘇明.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2010,25(4):736-738.
[19]寧魯寧,安春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52):108-109,112.
[20]李新安,侯建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2,4(5):116-118.
[21]韓佳妮,汪悅.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概況[J].湖南中醫雜志,2012,28(3):168-170.
[22]李偉令,宋堃.疏肝解郁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9):533.
[23] Ramcharan K.Low back pain in a diabetic on chronic haemodialysis:pyogenic spondylodiscitis[J].BMJ Case Reports,2014,2014.
[24]歐陽文國,楊艷.中醫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6):70-71.
[25]劉崢嶸,秦裕輝.中醫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現代研究概況[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2):156-158.
[26]楊寧,楊曉靜,路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醫治療新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0):125-126.
[27]唐國芬,王東華.中醫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概況[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4,31(2):131-134.
[28]李建國,陳永生.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視網膜病變與調節性T細胞的關系及中醫治療方劑淺談[J].環球中醫藥,2014,7(S2):129.
[29] Yakush J W.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Diabetes[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7,52(4):575-587.
[30] Mundet X.Trends in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from Spanish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res (GEDAPS study):Ten year-implementation of St.Vincent recommendations[J].Primary Care Diabetes,2012,6(1):11-18.
(收稿日期: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