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楊
【摘 要】《我哭泣,為我的命運》這首詠嘆調,基本上綜合了全部的音樂風格與形式。人們通過樂器前奏、宣敘調、歌曲結構等體會到了一切場面。華麗的轉調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了生動的刻畫,炫技般的花腔調式透出了歌唱的幽默風趣。本文通過分析詠嘆調《我哭泣,為我的命運》內容,全面闡述了《我哭泣,為我的命運》的創作特征,最后深刻研究了《我哭泣,為我的命運》的演唱處理。
【關鍵詞】詠嘆調;亨德爾;創作特征;演唱處理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3-0064-01
對于亨德爾作品《我哭泣,為我的命運》來講,通過演唱對亨德爾形成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與認識,雖然《我哭泣,為我的命運》表現出哀怨與痛苦,但是在音樂上還是形成了感人至深的旋律,不禁令人體會到亨德爾英勇般的表達風格。對于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學習發揮了巨大意義,還需要不斷研究與探索亨德爾作品。
一、詠嘆調《我哭泣,為我的命運》概述
詠嘆調《我哭泣,為我的命運》是歌劇《凱撒大帝》第三幕中埃及艷后演唱的一首著名詠嘆調。具體描述了埃及艷后拯救羅馬國王失敗以后陷入危難對自己命運的哭訴,哀嘆自己富麗堂皇的生活即將失去的劇情;第一段是宣敘調。包括了12小節。均為D大調調性。
二、詠嘆調《我哭泣,為我的命運》的創作特征
(一)歌詞特征
詠嘆調《我哭泣,為我的命運》通常包括兩部分,第1-12小節是宣敘調,第二段是帶再現的三段體詠嘆調,即ABA結構。其中A段包括47小節;B段是22小節。宣敘調整體是女主角通過陳述的方式概括故事的由來,穩定敘述為第二部分鋪墊。
(二)音樂分析
1.調試調性。這首詠嘆調采取了三段式寫成。宣敘調是樂曲的第一部分,共12小節,采取了D大調調性,這部分仿佛是向大家講述一個故事。第二部分是由再現的三段體構成了詠嘆調,也是ABA結構。
2.速度節拍。第一部分為宣敘調,也是歌劇情節發展的主要途徑,通常來講,宣敘調只有幾個和弦伴奏,聽眾認為是在描述某一事件,與之后的詠嘆調對比,宣敘調節奏更加自由,可是音程比較復雜,擁有較多的變化音,表現出宣敘調的戲劇性。雖說擁有自由的節奏,但是唱起之后,就需要以這種固定的速度繼續演唱。B段速度較快,鋪面標記速度是快板,不斷變化的速度體現出克列奧帕特拉內心的情緒改變。
B段與A段之間對比強烈,這一部分必須保持自然適度的音量與力度。
3.旋律音域。《我哭泣,為我的命運》的宣敘調部分利用一種類似朗誦的方式引出了后面的詠嘆調。在第一句進入切分節奏之后,尚未形成較大起伏的旋律,展現了一種上行下行的音階方式,僅利用了大量的變化音以及相對簡單的節奏,獲得了委婉曲折的旋律。
詠嘆調第一部分,也就是A段,前面采用了E大調,在20小節以后部分跳進音程。整體旋律體現出音階下行,有效呼應了歌詞中的悲慘情況,悲傷的音調仿佛在哭訴悲慘的命運,此外還利用了附點節奏,最大程度展現了哀怨的情緒,卻又不失渴望。
三、詠嘆調《我哭泣,為我的命運》演唱處理
(一)跳進音程的演唱
這首詠嘆調作品反復利用了四度、五度、八度、九度的跳進音程,其也是這首作品的主要特色。通常在中聲區轉換高聲區的過程中出現跳進音程,所以演唱好這些跳進音程具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演唱這些大跳音程。
(二)很好地保持持續音
在作品的詠嘆調部分產生了持續音,在一個持續的音高體現出“spettro”,應當盡量防止聲音僵硬而失去氣息的支持,將氣息放到最深處,保持穩定的喉嚨位置從而引出自然的聲音。
(三)科學處理華彩樂句
巴洛克時期應用華彩樂句是亨德爾歌曲作品的主要特點,需要對樂句快速演唱的過程中唱清楚每個音符,注意保持聲音的靈活性,快速收縮張開橫膈膜,進而可以一股股推出氣息。連綿不斷的音樂代表著情感的持續強化,可以一氣呵成地表現出華彩樂段。在演唱的過程中可以在高音“a2”上偷換一口氣,減輕長樂句的壓力。
(四)嚴格控制節奏
亨德爾是巴洛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布局嚴謹、風格莊重。因此,在演唱這首作品的過程中必須嚴格結合譜例的要求。作品中需要吟誦宣敘調,采用敘述的語氣,速度相對自由且舒緩。
四、結束語
在巴洛克時期亨德爾是一位多產的音樂家和作曲家。《我哭泣,為我的命運》充分體現出亨德爾女高音詠嘆調的主要思想,他的聲樂作品一般都是利用細膩多變的音樂表情對人物心理活動進行真實描繪,還可以對各聲部最佳音域表現充分考慮,有利于演唱者提升聲樂演唱方法。
參考文獻:
[1]吳志國.漫談亨德爾聲樂作品的風格[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5(2).
[2]李寧.亨德爾作品中女高音詠嘆調的藝術性及演唱方法[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