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英娥
【摘 要】本文以建筑識圖課程中三視圖的原理與繪制任務為例來探討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分別從信息化教學在建筑識圖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教學模式、教學設備與信息化資源的準備、實踐應用策略四個層面進行闡述,以提高建筑識圖課程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建筑識圖 教學模式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064-02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已浸入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也已被廣泛地應用。那么,在中職教學中該如何實現信息化教學、需為信息化教學準備哪些資源呢?本文以建筑識圖課程中三視圖的原理與繪制任務為例,探討信息化教學的應用,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具有個性化的學習,并讓學生通過多種手段建構知識,通過與同學間的合作學習,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終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一、信息化教學在建筑識圖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
建筑識圖課程是中職建筑施工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程,能讀懂建筑施工圖是進入建筑行業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該課程在整個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于其是專業基礎課程,往往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就開設該課程,而對于剛從初中升上中職的學生來說,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還不是很明確,又由于課程的專業性、有些知識過于抽象而讓一些學生產生畏懼感。這門課程如果學得不好,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影響很大,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能讓學生都能將抽象的、難學的知識學會,是該課程教學面臨的難題。
信息化教學的出現,可以彌補很多教學上的不足。建筑識圖課程中的投影原理及三視圖的知識對中職學生而言不容易理解,由于建筑識圖課程大部分在普通教室授課,如若采用傳統的教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在學生的三維想象空間能力沒有形成的情況下,難以將投影原理和抽象的三視圖的形成等理論知識具象化地傳授給學生,而現在的中職生對枯燥的滿堂灌的理論學習本身就不感興趣,加上內容又難以理解,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而識圖課程學不好,會直接影響后面專業課的學習。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
二、信息化教學在建筑識圖課程中應用的教學模式
為改變上述教學現狀,2016 年學校申報了自治區級課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建筑識圖》課程為例”以促進該課程的教學改進,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技術和資源進行信息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任務雙主三段七環節”的教學模式,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以達到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具有扎實的識圖能力。
一任務,即每次教學以工作任務為學習內容,每次課完成一個工作任務的學習,然后對該任務進行教學目標分析;雙主,即在學習過程中采用以學生與教師雙主為中心;三段,即進行三段式教學(即課前導學、課中自主學習、課后提高三階段),并對這三個階段做好合理的安排;七環節,即課前導入(導)、自主探究(學)、合作交流(合)、師生互動(動)、精講點撥(點)、鞏固練習(練)、課后反思(思)。通過這一創新模式,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在課堂內完成知識的內化吸收。
三、教學設備與信息化資源的準備
信息化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教學設備,本次課安排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上課,每個學生一臺電腦。電腦中配備有極域電子教室軟件,可實現將教師機上的屏幕進行傳播,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可看到教師機的操作,學生有問題時可隨時舉手,教師可通過監控控制學生機,在教師機上即可為學生解決問題。同時學生還可利用該軟件完成作業提交等操作。此外,還配有 AutoCAD 軟件、3Dsmax 軟件、Lumion 軟件以及 Sketchup 軟件,這幾款軟件能很直觀地看到建筑物的三維模型,其中 Sketchup 軟件不僅能直觀地看視圖的模型,還能看到物體在各個投影面上的投影圖,很方便進行實物與視圖的轉換,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三維空間感,而且操作簡單,學生只需移動鼠標即可完成視圖的變換。
準備課前資源,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即導學,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第二階段課堂的學習,在學習中,學生利用已有教學資源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這些資源,包括教材和微課,在微課視頻中學生能很直觀地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看不明白的地方隨時可以自行重播,還可以與同學和教師交流,直到明白為止。課后還準備六道測試題,用于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內化知識點。
四、實踐應用策略
經過調查,現在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人數近百分之百,而且 WiFi 全校園覆蓋,在教學中我們運用微信群、QQ 班級群、藍墨云班課信息平臺的支持,就能很好地完成信息化教學。
(一)課前導學。設置 1 至 2 個問題,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發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手機或者通過實物觀察視圖的形態,然后將答案上傳,學生會將自己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答案上傳,并帶著這些問題進入課堂。
(二)課中完成知識的獲取及內化吸收。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真相到底是什么?他們也會有好奇心,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解答課前的問題,學生的疑問逐一解決,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觀看三視圖的微課完成自主學習,微課時間在 8 分鐘左右,以三維動畫的形式,圖像、字幕、聲音解說、三維動畫等同為一個目的進行講解三視圖的理論知識,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而且風趣,不僅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理解了所學內容,他們覺得這門課程原來也不難學,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自主學習“三視圖的形成過程”后,完成視圖投影作業,學生可以采用團結合作的模式進行交流完成,然后通過師生互動來獲得正確的答案,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點撥,從而讓他們的三視圖投影知識更為扎實,同時提供難度稍高的問題,滿足部分優秀學生的求知欲,達到進一步鞏固提高、內化所學知識的目的。
(三)課后拓展提高及反思。課后以練習題的方式,進行拓展提高,教師精心準備測試題,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要求學生在藍墨云班課中操作完成,完成答題后會自動計算學生的分數、反饋學生的完成情況。然后讓學生反思,以提升自我。
總的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解決的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抽象的問題變得具象化,也更直觀、簡單,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和創建了學習場景,學生可以協同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和教師互動,讓學生在知識構建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 靚.中職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J].科技資訊,2014(29)
[2]張麗麗.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優化高職教育電工電子課程教學[J].科教導刊,2015(24)
[3]王治萍.信息化教學對中職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簡述[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S1)
【基金項目】本文為 2016 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建筑識圖》課程為例”(GXZZJG2016B06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