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顏
摘 要:智慧課堂就是教師以智慧情境為教學體驗、在課程中以個體探究和師生溝通的方式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來營造和諧真誠的課堂氛圍,提升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的幸福體驗和成功感。因此,構建智慧課堂也是語文教學中課程改革的價值追求。語文本身也是一種智慧的教育,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智慧成長和協作能力。
關鍵詞:語文;智慧課堂;協作能力
一、智慧課堂的發展內涵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是引領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提升他們的個人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就要建立一個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完善學生人格、提升學生智慧的學習環境——這就是語文課堂中所提倡的智慧課堂。智慧課堂與傳統的教學形態不同,它著眼于學生的智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交流和內心溝通。通過智慧課堂教學,教師能夠與學生進行進一步的交流,發展學生的個性,開啟學生的智慧,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協作能力。智慧型語文課堂與傳統的語文課堂相比,彰顯了它力求創新、提升學生能力的獨特魅力。智慧課堂的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中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追求自由平等。在課堂中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敢于質疑、敢于創新。所以智慧課堂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是能夠推動學生思維碰撞的,是非常有靈性的、創造性的創新課堂,它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協作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上勇做強者,在生活中努力向上。
二、構建六年級語文智慧課堂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育的質量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而學生的智慧能力發展也成為社會、學校和家長三方關注的重點。很多學者認為,人類文化在21世紀發展,就是從知識文化向智慧文化發展,所以培養學校的智慧人才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因而在語文課堂中提高教師教學的智慧,也是培養學生的個體智慧、提升學生協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但隨著六年級語文課堂的發展,還是可以看出語文教育忽略了審美實踐和人文性,它所關注的就是知識點,從而也就失去了在語文課堂中塑造學生自由平等和智慧發展的平臺。因此,語文教育要想跟上知識時代的腳步,就要從單純的教師授課向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智慧化教學轉變。只有在課堂中構建智慧教育,才能夠培養出自由發散、思維敏捷的智慧人才。只有教師利用智慧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數,提高學生的實踐協作能力。教師在六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摒棄傳統教學經驗對智慧課堂發展的束縛,要將傳授知識作為輔助學生智慧的支撐,將教育的目的從傳統的“滿堂灌”向開啟學生心智轉變,以激發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創造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因此,構建六年級語文智慧課堂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讓智慧在課堂中作為語文教學的引領者,使課堂教學更加有生機、更加有吸引力。
三、語文智慧課堂的創新及應用特色
1.智能教室實現課堂的教學變革
智慧課堂的創新是因為它擁有云端智能教室,這種教室沒有傳統的黑板與講臺,課桌以分組討論的形式擺放,教師面向學生教學,并且可以直接融入到學生的討論中。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運用移動終端設備來實現在教室大屏幕投影中的書寫,而最常用的方式還是PPT展示,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任意地標注、推演和板書。
2.實現教學數據的精準設計
在語文的智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微課等形式來實現語文教學的預習及情況反饋,從而來掌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并通過智能測評系統來實現語文作業的預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判斷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自動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反饋,從而為自身在語文備課時提供準確的、及時的、完善的信息體系,以此來實現在語文課堂中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根據動態測評來實現教學的機制化
隨著新課改以及智慧課堂的應用,語文課堂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學習時也離不開智能測評。教師可根據測評系統以學定教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并通過討論研究、微課組、課堂精講等方式使語文的教育更加個性化,并以隨堂練習的形式,快速地統計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內容與進度,從而提升六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4.微課推送在智能課堂中的常態化應用
對于傳統的語文課堂來講,一師一生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隨著智能教學的發展,通過教學微課,視頻的制作和應用可以實現一師一生的技術,這就更加方便了智慧課堂的實現。另外,錄制微課也非常方便,通過網絡使它更快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智能的匯聚與融合,提高六年級語文教育的有效性。
四、六年級語文智慧課堂培養學生協作能力的方法
1.智慧課堂的教師向特色化教學轉變
目前,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只看重教師的教學成績,忽略了教師個人的發展特色,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教學成績,忽略自己的原有個性。六年級的語文教師更是只緊抓學生的成績,所以在六年級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教學形式向培訓化方面發展。但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學的這些格式化管理,造成他們在課堂中失去自己的教學風格,使得語文課堂沉悶、沒有活力,學生對語文學習也不感興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累教學經驗,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反思,從而在問題中總結發展創新的方向,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語文教學風格。另外,教師也要自己主動大膽地對學校的語文課程形式進行改革,追求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再局限于書本的知識,從而更加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2.將學生作為語文智慧課堂發展的主體
語文教育發展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在語文的課堂中拓寬自身的視野,不是讓學生在傳統的課堂中機械地獲取知識,而是要被動化主動,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條件下主動學習。所以在智慧課堂的發展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以傳統的方式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是要為其創造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力,獨立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另外,教師作為智慧課堂的一個引導者,要鼓勵學生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把握語文教學的“交往性”,激活師生的對話互動
語文教學的“情境性”和“生成性”是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生成思想和領悟生活的關鍵,“交往性”是激發生命潛力、啟迪學生智慧的方式。課堂溝通是教師經常使用的工具,效果明顯。個體交往、雙向交往、集體交往等方法在六年級語文的運用中能提高教學情境的效果。語文教學的交往效果往往通過滲透其“情境性”和“生成性”加以體現,只有經過“交往性”的調劑,語文的“情境性”和“生成性”才能在學生中延伸。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個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充滿思想的學科,課堂的發展不僅是給學生的挑戰,也是給教師帶來的挑戰。語文教育作為一門內涵豐富的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魅力。因此,作為一個六年級的語文教師,就必須在課堂中靈活運用教學中的智慧,來打造語文的智慧課堂。但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構建智慧課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要不斷實踐和探索,這也需要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艷玲,李慕謀.高中語文智慧課堂及其構建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25-27.
[2]樊亞萍,彭 立.基于智慧課堂的協作能力培養研究——以五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7):9-11.
[3]杜瑞玲.如何創設語文課堂協作學習環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