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欣 譚婷婷
摘 要:“互聯網+”的提出不僅影響著社會政治經濟,也正日益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正推動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相結合,企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同時,“互聯網+”與世界貿易的接軌,為國內更多高校英語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文章將從介紹“互聯網+”概況出發,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用人單位對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就用人單位在“互聯網+”趨勢應采用的員工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英語專業;用人單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6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24
一、引言
“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市場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互聯網+”的興起正推動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為國內更多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可能。然而,新的就業趨勢對企業與高校本科生個人都提出了新要求,培養基于“互聯網+”的英語專業人才也將是大勢所趨。所以,針對“互聯網+”趨勢下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需求情況與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二、“互聯網+”的提出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是“互聯網+”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意味著“互聯網+”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
三、“互聯網+”背景下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需求情況
為了解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需求的相關情況,我們進行了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及統計分析,其中收回有效問卷27份。據調查數據顯示,70.4%的企業表示目前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需求情況為少量需求。在被問及“貴單位更傾向于招收哪方面較強的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時,口語溝通能力和專業英語(如國際貿易、法律英語、會計英語等)兩方面分別涵蓋40.7%和25.9%。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結構在逐漸發生變化,多數企業更傾向于選擇“英語+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他們更易勝任實際工作,更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在當前“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勢頭中更容易站穩腳跟。
四、“互聯網+”為用人單位英語專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1.專業能力要求
用人單位對證書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本身應具備扎實的英語知識和技能。“互聯網+”時代下,企業改革與轉型的發展需求更多地強調實際操作、事務研究等方面,要求英語專業人才向復合型外語人才發展。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是通過復合型外語專業的教學實踐而得以實現的。無論是哪一種復合型模式,“復合”強調的都是外語與其他學科的有機復合。外語是基礎,是核心,是構成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基本材料[1]。
2.崗位能力要求
“互聯網+”正推動互聯網企業發展,引導其拓展國際市場。據調查數據顯示,用人單位面向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崗位中,外貿業務員、市場營銷和中英文秘書各占25.9%、25.9%和22.2%,這類崗位中涉及外貿單證處理、策劃能力、公關能力等工作要求。這需要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不斷提升專業英語技能和英語語用能力,以適應不同崗位對英語能力的基本要求,還必須加強職業英語中需具備的實務操作能力。
3.綜合素質要求
在被問及“貴單位在招聘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時,會優先考慮的條件”時,綜合素質這一方面較相關證書、工作經驗及發展潛力得到更多的重視,85.9%的企業表示招聘時尤為看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21世紀人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國際化,精通外語是其中一個必備條件[2]。在“互聯網+”行業背景下,就業崗位對高校英語專業人才要求有如下幾點:一是具備能夠在特定環境中有效溝通的英語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二是能緊跟“互聯網+”趨勢下職業英語的發展步伐,對社會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崗位專業知識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三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四是較強的工作學習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環境適應能力和處理公共關系能力等。
五、“互聯網+”對用人單位培養員工的機遇與挑戰
1.更新職業理念,適應社會人才需求
“企業+互聯網”轉型后為企業帶來許多改變,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戶滿意度等。用人單位在依托互聯網這一平臺進行轉型的同時,要主動更新用人理念,加強員工素養培養。問卷顯示,只有22.2%的企業對員工外語能力要求較為重視,在提及“單位是否開設員工英語培訓”時,74.1%的單位表示并無此類培訓計劃。從企業文化角度來分析,對企業員工進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持久發展;從市場經濟發展來看,企業員工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從員工自身來看,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促進員工提升自我價值以及滿足自身自我實現的需求[3]。因此,企業不僅要緊跟“互聯網+國際貿易”的發展步伐,還要考慮到不同崗位英語能力的要求,善于應用移動互聯網進行輔助,適時更新員工培訓模式。
2.加強人機互動,提高工作效率與人才素質
在工作環境中使用計算機與互聯網進行辦公已成為用人單位對員工的基本要求,而處在“互聯網+”計劃下的大數據時代,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必須學會通過互聯網提高自己快速學習事物的能力,拓寬國際視野,增強創新能力。人機互動基于“交互參與、快速便捷”的互聯網思維,更加強調自主與效率。從企業員工角度出發,利用互聯網提高工作能力與個人素質,這有助于企業內部交流、促進思維創新、加快與客戶工作對接等。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在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實務操作能力,為更好地轉變成復合型外語人才做好準備。用人單位應該積極順應“互聯網+”潮流,主動更新人才理念,著眼于社會應用型、實踐創新型英語人才的培養,適應社會需求。鑒于此,本文以“互聯網+”為研究視角,從教育手段、職業理念、培養模式等層面,進行了“互聯網+”背景下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需求情況與培養模式的對策探究,為“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瞧秀梅.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教學的思考[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79.
[2]汪家樹.21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思考[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8.
[3]王春平,李盛聰.企業員工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