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 羅禹 曾練平
[摘要]應用心理學的重點在服務社會,與社會需求緊密聯系。目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專業定位不清晰的問題,導致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培養人才不能滿足社會要求。以當今社會需求為基礎,應用心理學可以從培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測評等方面的專業人員著手,設置相應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能課程,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應用心理;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測評
[中圖分類號]C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4- 0147 - 03
一、引言
心理學在建立和諧社會,提高人民的主觀幸福感,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對心理學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專業是我國培養心理學人才的兩大專業,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各不相同。不同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決定著課程體系的設置應當在部分重疊的基礎上各有特色。目前,國內已經有近200個單位開設了應用心理學專業,但是大多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與心理學專業沒有明顯區別。有調查顯示,地方院校開辦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普遍存在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等問題,導致培養的人才與心理學專業沒有區別,不能體現出應用這個特色,也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因此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進行改革。本文分析了當前社會發展對心理學的需求,為滿足需求心理學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些人應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然后基于這些能力來設置相應課程,提出了基于社會需求的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改革的初步設想。
二、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現狀與問題
當前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與社會需求脫節,實踐技能訓練不足等問題。教育部的文件指明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是學生最主要的知識來源,是傳授心理學大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認知診斷、心理咨詢技能、人才測評等實踐運用技能的重要途徑。當前的應用心理學課程設置與心理學專業區分不明顯,高度重疊。兩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偏向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對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心理學專業課程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更多心理學領域的基礎問題,比如大腦不同區域如何協作去完成工作記憶。應用心理學專業的重點在于應用二字,學生學習心理學專業的課程,能夠打下很好的理論基礎,但是只學習這些課程就會導致應用技能的培養不足,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后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更偏重于應用技能的培養,著重于學習如何將心理學基本理論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當中。因此,應用心理學的課程除了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學習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如心理咨詢與治療實踐技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班級管理等實踐技能。
三、基于社會需求的課程體系設置
如上所述,應用心理學重點在應用,應用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理論基礎知識。因此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設置即要包含基礎理論知識,又要包含對于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對理論知識而言,應用心理學和心理學專業是相通的。對應用來說,心理學與各行各業都有關系,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那么我們重點應該培養哪些方面的人才呢?這就需要搞清楚當今社會最緊缺哪些人才,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后再圍繞這些人才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來設置相應的課程。
(一)社會最急需什么樣的心理學人才
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心理學人才呢?首先,社會需要大量的心理健康相關的人才。從世界發展來看,人工智能正在崛起,在未來的10年至20年間,很多簡單重復的勞動都將會被智能機器人所取代。目前從事這些簡單重復勞動的人們如何調節和發展自身,使之與社會發展同步,這就需要心理上的干預與調適。從國內環境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使得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已經滿足。中國人民的追求已經上升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們追求精神的愉悅,追求身體與心理的平衡,追求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這也需要心理健康相關的人才提供服務。橫向比較來看,在歐美發達國家,每500人中就有一個心理健康從業人員,30%的人定期都會接受心理健康相關的服務。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威脅民眾健康的首要因素,其中自殺已經成為中國人群死因的第5位。而且,我國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不容樂觀。因此,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我國社會都需要大量的心理健康相關的人員來幫助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其次,社會還需要大量的熟悉心理學基本理論,能使用基于心理測量的工具對人才進行測評的專業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單位對優秀人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用人單位也開始逐漸擺脫采用個人經驗來選人的誤區,轉而使用科學的人才測評方法來進行人事決策。目前,我國人才測評市場處于調整增長階段,人才測評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新興產業之一。人才測評工作必須以心理測量為基礎,在培訓、晉升、考核、安置、招聘等環節和過程中,通過科學、客觀、標準的測量手段對人的特定素質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價。目前,在人才測評方面,業余的測評人員較多,具有應用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人員很少,因此需要大量的培養具有專業能力的人才測評專業人士。
因此,當前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應該以心理健康和人才測評為重點,著重培養能夠在中小學、社區、企事業單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測評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心理健康和人才測評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
就心理健康相關人員而言,其主要工作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基本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判斷,對需要幫助的人員進行心理輔導與咨詢。因此,這部分人員需要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與理論;熟知常用的心理健康測量與診斷工作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常見的一種至兩種心理輔導與咨詢的技術。如果是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除了上述能力外,還需要具備基本的教學工作與管理能力。就人才測評相關人員而言,其主要工作是明確職位需求,然后選人用人。因此,這部分人員需要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熟知各崗位的特征,能對崗位進行勝任特征分析;熟知各種人格、情緒、認知特點等方面的測量;具有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
可見,無論是心理健康服務人才還是人才測評人才,都需要牢靠的掌握心理學基本知識與理論,常用的統計測量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診斷、測評、輔導。因此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人才應當理論與技能并重,即注意基本知識的學習,又著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
(三)基于社會需求的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
弄清楚了需要培養的能力,便可以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總的來說,課程的設計應本著培養心理健康服務行家、人才測評專家的角度人手,培養基礎扎實、底蘊深厚、教學優良、測評精準的人才。
根據筆者所在單位的經驗,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可以設置為三大模塊,包括通識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實踐實訓模塊。通識課程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的人文和科研素養,專業課程模塊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常用的心理測量量表、人格測評工具的使用方法。專業課模塊又分為相關學科專業課、本學科基礎專業課、發展方向課程,其中發展方向課程需要學生根據不同的方向選擇不同的課程,比如心理健康方向的學生可選修與心理咨詢與輔導相關的課程,而人才測評方向的學生可選修人事測評類相關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比如心理健康方向的學生要強化咨詢與輔導的基本功;人才測評方向的學生要強化人事測評相關量表、軟件的使用,人才測評報告的撰寫,掌握選拔人才,培訓人才,考核人才的基本流程。
由于通識課程涉及基本素養,每個學校都各有規定,這是不再贅述。在專業課程中,無論是心理健康還是人才測評,學科相關基礎課程以及本學科的基礎專業課程應當是相同的,這些課程讓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形成本學科的基本框架。當今,心理學與數學、生理學、計算機等學科高度關聯。為了讓學生具有更全面的知識,應用心理學專業應當開設《高等數學》、《概率論》、《人體解剖學》、《Matlah基礎與應用》、《計算機編程基礎》等課程作為相關基礎課程。在完成相關學科基礎課程學習之后,就需要開設本學科的基礎理論與知識類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學史》、《變態心理學》等。
在完成了相關學科基礎課程和本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后,就可進入發展方向課程的學習。發展方向課程的設置可以實現學生的差異化培養。就心理健康相關人才而言,具體又可以分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區心理健康人員。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學校心理健康人才,學校需要明白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需要做的三件事情分別是了解、發展和補救。了解是需要明確知道中小學生當前的狀態,發展是需要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補救是在學生產生問題之后有能力去咨詢和干預。據此,筆者建議開設的發展方向課程包括《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學生行為問題與個案研究》、《測量應用與學生心理檔案》、《團體療法與團體訓練》、《心理診斷》、《心理治療原理與方法》以及與教師教育類相關的課程,比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分析,常用教學方法,常用教學活動設計等。就社區心理健康人員而言,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不同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該方向沒有面向大量人員進行授課的需求,更多的需求是為個體提供心理服務。因此相應的課程設置應該更偏向于各種心理咨詢技術與能力的培養,可設置《心理診斷》、《個體心理咨詢》、《臨床心理學》、《行為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等課程。
就人才測評而言,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也需要做三件事情,分別是了解、識別、發展。了解是需要知道某個特定的崗位的勝任力特征;識別是對人才進行甄別,找出最具有勝任力的人;發展是幫助在崗位上的人完全地融入到工作之中。因此,筆者建議開設的發展方向課程是《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統計學》、《人事培訓與測評》、《心理測量》、《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等課程。
還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的是,各課程的設置時間必須要充分考慮。要考慮各門課程的前置課程是什么?比如,《實驗心理學》課程的前置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心理統計》、《高等數學》等,一定要在前置課程完成之后再開設相應的課程,否則教學效果、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四、結語
心理學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直接決定著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質量與速度。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應用心理學專業應當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相應的調整,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開設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測評等方向的課程,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華敏,胡春梅,胡媛艷,向晉輝.微嵌入課程:加強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效探索[J].人力資源管理,2015(9):146 -147.
[2]劉文靜,范豐慧,史慧穎,陳敏,李諾.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Advances in Psychology,2014,4(4):523 -530.
[3]劉學蘭,吳發科.心理學畢業生專業技能調查及其對專業改革的啟示[J].心理學探新,2003,23(3):44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