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閱讀教學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讀寫能力等的鍛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從鍛煉學生讀寫能力的角度出發,重點探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將讀與寫有效結合起來。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13
作者簡介:姜喜鳳(1970—),女,湖南寧遠人,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相對而言與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相符,其中的閱讀課文能夠滿足教學任務要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思維等各方面相適應。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每一篇閱讀課文都值得充分利用。為實現讀寫結合以及鍛煉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進行精細化的閱讀教學、分析,具體可看如下實例。
《桂林山水》屬于寫景類文章,語言十分優美且生動形象,主要是表達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贊美,對學生而言比較容易背誦,其中的字、詞、句等表達也都值得學生學習。從讀寫結合的角度出發,具體實施的教學步驟如下:
1. 以創設情境,導入閱讀教學
師:同學們,我想問問你們,在你們的印象中,江河、大海、草原、森林、花朵,哪些是印象中最深刻的、最喜歡的呢?
與學生進行3~5分鐘的交流和互動。
學生經教師提問,自然而然展開了對山河美景等的思考,同時也觸發了印象中景、情等的感知。
師:看來大家對我們國家美好風光都有一定的領略,那今天我們學習和欣賞一下桂林山水的美。(展示課件,如播放桂林山水的圖片、短視頻等)
2. 初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師要求學生分組朗讀這篇課文,并要求學生在朗讀或者聽其他小組朗讀的過程中,嘗試從文字當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此外,此次朗讀的目的還在于讓學生認識其中的生字、生詞,鞏固字詞方面的基礎。
3. 展開精細分析
從課文的第一段開始,教師重點就文中遣詞造句、修辭手法等方面有特色的精彩語句進行分析和講解,從而讓學生更加具體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教師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根據這句話,逐步展開想象,去感知漓江的水的“靜”“清”“綠”,體會其中的意境。教師大約給學生2~3分鐘的時間去想象,而后就這句話從修辭等方面去分析,不難看出這句話主要采用的是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漓江的水的“靜”“清”“綠”,也表達出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除了以上提及的句子,教師還可從其他句子如過渡句進行教學,對課文的脈絡劃分、思想情感等各方面展開該閱讀課文的精細化分析,以此逐漸讓學生感受到在這篇篇幅不長的文章中,流露出、傳遞出的“桂林山水”之美。
當這部分的分析結束之后,教師留出大約5~10分鐘的時間,在課堂上嘗試讓學生寫一寫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景物,寫一小段即可,而后隨機抽取學生所寫的進行簡單點評。學生可以模仿,也可以不模仿。或者教師依據班級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進行《桂林山水》中某句話的仿寫,最終實現該閱讀課文的讀寫結合教學實踐,提升學生讀寫結合能力及對這方面能力的意識。
在以上案例當中,不難看出,教師是以精細化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讀與寫的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先以情境的創設進行導入,打開學生的思維,再讓學生通過朗讀發聲去感知閱讀課文所寫內容,最后以細致的分析打動學生,并給學生時間進行寫的鍛煉,以此層層推進閱讀教學的深度,達到有效的讀寫結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其中的立意和情感是最為關鍵,也是最具靈魂的部分。為此,在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除了對語句的分析,還需要就閱讀課文當中的情感、立意等進行分析,訓練學生對這方面的感知,最后讓學生在寫作當中能夠有感而發,而非空談。對此,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著重進行審題、立意、選材、組材、修改、觀察等的訓練,并要求學生掌握讀寫的幾個要點:會審題、擬題;會表達文章主題;會擬作文提綱及分段;會區別內容主次詳略和重點段;會品評課文與自改習作;會謀篇布局。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非常費功夫,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案,而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讀寫結合教學并發揮出其效果,則也需要教師進一步展開思考和探索。對此,以上以《桂林山水》閱讀教學的案例,分析了策略和方法,即以精細化的閱讀教學展開讀寫結合實踐,以此逐步推動學生寫作當中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真正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
參考文獻:
[1]范元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70-71.
[2]武琳英.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運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刊),2016(23):141.
[3]劉政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