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信舉 蘇美英 盛光英
摘 要:工程實踐教學貫穿于工科院校學生整個在校時期的教育學習當中。工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是各個學校不斷研究與探討的課題,不斷改革工程訓練的教學方案與教學方法手段,才能找出一套適應應用型人才素質教育的培養體系。
關鍵詞:工程訓練,技能訓練,項目化教學,創新意識。
工程訓練作為培養學生的實踐環節,是各高等院校的一門基礎課和必修課。它對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和對學生進行工程意識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幾十年來,工程訓練的內容體系基本沿襲了金工實習講課的模式,課程的基本內容也是傳統的工藝方法,部分內容已落后于現代工業水平,與之嚴重脫節。工程訓練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和教學目的。隨著現代數控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應用,工程訓練的內容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和規劃,做到與理論課程相適應。實訓教師應以應用項目為核心,教、練、賽等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工程訓練中增強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包括工程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學校作為山東省首批民辦職業教育院校,一直不斷地進行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方面的探索與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效果顯著。
一、工程訓練教學體系的重新定位與方案改革
1、以職業能力為主導,建立相對獨立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我院以前的工程訓練教學主要以金工實習作為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為相關課程服務,沒有上升到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高度上,對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缺乏培養。現在我們充分調研周邊企業需求和就業市場,改革適應社會需求的職業培訓計劃與方案,摒棄過分依附于單純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中心,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理論課程、實踐、社會需求有機統一。
2、規劃設計實驗實訓項目,實施多模塊的工程訓練方案。
原有的實踐教學體系沒有區分學生的專業、層次等不同情況,而采用基本相同的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因此,中心安排有經驗有能力的教師負責,其他教師配合,精心規劃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實驗實訓項目,并重新制定了對應的實訓大綱,分發至各相關系部,由系部根據需要選定,并融入教學計劃。新項目對象明確,任務合理,內容充足,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時、教學內容和要求,使之與各學院、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技能要求相一致,體現了區分專業、注意層次、因材施教的特點。
3、有針對性的培訓,保證訓練效果,實現基本技能訓練向工程綜合能力培養的轉變。
原有的工程訓練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在安排上采取各工種輪流交替學習的形式,學生每個工種都訓練過但時間都不夠長,掌握得不夠好。針對這個問題,中心在新的教學方案中采取短時間輪流認知+長時間專項訓練的教學安排,取得了明顯效果。在工程訓練的教學中,引入大賽機制,在學校層面組織各種職業技能大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意識,選撥出優秀選手參加國家級、省級機電產品設計大賽和各種職業技能大賽,參賽學生工程素質明顯提高,也為學生后續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二、工程訓練教學方法、方式的改革
1、在教學設計上,采用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等教學法。
將工程訓練分成若干個項目,每項布置具體的實訓任務,來完成技能訓練。以學生為主體,以練促學。對完成基本任務后,能力高的學生,布置一個新任務,自己設計加工工藝,在老師督查下進行加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學生培養上采用以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以就業為導向,以提升能力為本位,工學結合為特色的分層次、重項目、練技能的創新型實踐教學思路。
2、企業化管理引入實訓車間。
重視做人做事的教育,把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實訓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扮演了學習者的角色,同時扮演著勞動者的角色,為此,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腳踏實地、嚴謹精細、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愛崗的精神。中心管理機制進行改變,中心既工廠,主任為廠長,教研室主任擔任車間主任,教師即師傅,引入企業化管理機制,健全各種管理崗位和管理機制。學生在實訓車間上課,按時考勤,按行業規范、企業要求進行管理。嚴格的紀律約束和質量管理制度,從心理上對學生產生職業素質的影響。
3、改革實踐教學的考核方法。
依據行業組織制定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以往的職業資格考試題目作為實訓項目,并納入日常實訓教學,按職業資格鑒定標準進行課目通過考試,與職業技能進行有效銜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工程訓練成績由實踐動手能力(占60%)、創新意識(占20%)、理論考核、操作技能競賽、實習報告和實訓表現等(占20%)綜合評定,建立了一套較為科學全面的素質教育考核體系。
三、工程訓練教學過程的長鏈條、模塊化
在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工程訓練的實踐教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突破口。為了解決工程訓練實踐教學周期短、無延續而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足、創新精神欠缺的問題,我們把工程訓練的實踐教學活動在模塊化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形成橫向擴展縱向延伸,多層次綜合交叉,長鏈條具有螺旋型結構特征、模塊化、具有大工程意識的工程訓練教學新體系。在工程訓練項目中設有四個訓練模塊①實訓任務模塊:各實習車間規定實習任務,采用 “項目驅動”現場教學法,完成基本訓練任務; ②提升模塊:實訓任務結束前,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自行開發加工自己設計或老師額外提供的項目。③大賽模塊:結合山東省和國家的各級競賽活動,組織學校層面的選撥競賽活動; ④現場教學模塊:在工程訓練期間,拿出一定的時間,安排學生走進企業,現場體驗實際的生產環節,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為學生講解先進制造技術和專業知識,激發學生對新技術、新工藝渴望,激勵學生創新的欲望。工程訓練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過程。通過四個模塊的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工程創新意識有明顯的提高。
四、結語
總之,工程訓練是工科學生大學期間提升工程意識和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實踐教學手段。需要廣大教師和各個高校認真研究和探索,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培養出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郭銳. 獨立學院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科競賽的意義[J]. 藝術科技,2016,29(01):96.
[2]姚麗華.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工程訓練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輕工教育,2015(06):70-72.
[3]李曉春,曲曉海,楊洋,周亮.工程訓練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01):229-232
[4]鞠晨鳴.改革工程訓練教學內容 提升大學生工程創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13(12):77-79.
[5]以技能大賽為引領搞好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_ywc1965- 《網絡(http://blog.sina.com)》- 2012.
作者簡介
隋信舉(1968-),山東龍口人,煙臺南山學院機械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