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亞林
摘 要:構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是我國城市進行水務管理的重要措施,改變了以往粗放經營的管理方式,有效防止城市水務管理出現條塊分割的現象,為更好地建設“智慧城市”提供動力。構建“智慧水務” 平臺系統要求城市管理信息化具有一定的水平,潛在促進城市管理信息化在更多方面體現。本文研究了城市水務管理的現狀。及時發現了水務管理方面的問題,立足中國具體國情,提出了構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平臺系統的具體構建以及功能,重點探討了關鍵技術,以期更好地構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關鍵詞:智慧水務;平臺系統;構建;關鍵技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9.131
1 構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的必要性研究
1.1 水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水利建設關乎國計民生,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人們越來越關注水利的建設以及發展前景,國家也高度重視水利建設,通過專業研究人員的有效措施旨在促進水利現代化,進而促進我國的產業優化升級。雖然在先進水利現代化思想的指導下,配合當今進技術,我國的水利建設已經取得一定的進步,防止了一些水患災難的發生,為實現我國工業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進行水利建設的過程中仍存在制約水利現代化的因素:首先,大量存在的技術數據壁壘導致智能應用不廣泛;其次,體制問題,體制沒有進行改革導致業務協同形式過于簡單。智慧水務作為目前新的信息化發展模式克服了傳統的水利信息化模式,促進水利建設在當代新形式的條件下依然達到發展要求,促進智能應用程度更高達到水利現代化。
1.2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
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指標,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生態環境是人們的生存條件,是經濟發展的大前提。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態文明需要多個部門協作。水資源使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也是進行工業生產的基礎。建設智慧水務平臺系統通過互聯網等關鍵技術對水資源進行系統分配,最大程度減少資源損耗以及防止水資源被污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打破水功能區限制。通過智能信息化技術加強對水資源的監督監管,規范水資源利用方式,將水污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嚴禁超標,分析水污染的具體原因并進行信息化處理,最大程度實現生態文明。
2 智慧水務的建設目標
2.1 資源利用高效化
智慧水務平臺系統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對城市的水源所在地以及供水管網的分布的密度和方向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切實了解城市各地的供水情況,使水資源調配更加合理。對水質進行監督,保障水質的質量。統計城市的供水、用水情況進行數據分析,這是進行決策的數據前提,促進水資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2.2 業務智慧化
利用技術對水利大數據進行分析,整合相關數據,為智能化決策提供數據依據。通過實時、自動提供的城市水務基礎數據可以更好地進行業務系統關聯,有效實現政務管理與民生服務一體化。
2.3 服務便利化
智慧水務平臺系統改變了以往的服務方式,公眾可以通過平臺自主查詢水務公共信息,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滿足公眾知情權的同時也提高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此外,公眾利用無線終端進行相關服務的預約,改變了以往的服務方式,使服務更加便利化,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2.4 管理協同化
平臺系統在數據基礎上對城市水務進行統一的規劃,將城市供水管理、排水管理、防洪管理以及水環境保護管理進行整合,建立一個一站式的管理平臺,管理協同化能夠提高管理人員的效率,減少了工作程序。
3 智慧水務平臺系統組成
3.1 信息采集傳輸層
數據來源于信息采集,智慧水務平臺系統進行水務基礎數據的采集依賴于信息采集傳輸層。信息采集傳輸層的基礎設備是數據采集設備和無線網絡設備,通過基礎設備能夠了解城市水源的狀態、排水情況、供水情況。系統將自動采集的數據進行保存,通過無線網絡進行傳輸。
3.2 數據層
基礎設施、數據庫、綜合服務數據平臺是智慧水務平臺系統數據層的基本結構,因為建立平臺系統進行智慧化決策建立在水務基礎數據上,所以數據層是系統的基礎。數據層將各類行業的數據進行整合,對整合之后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利用云計算資源管理系統對比數據庫進行數據融合,才能促進水務管理更加科學化。
3.3 應用層
通過對數據的融合和分析處理,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實現集成管理,在應用層上進行統一的應用與調度。
3.4 安全層
病毒、部署入境將會嚴重影響到系統的安全與穩定,不利于系統的健康發展。安全層包括安全審計系統、檢測部署入侵系統和防病毒系統,旨在構建健康的智慧水務平臺系統。
4 關鍵技術分析
搭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依賴傳感器技術和控制系統,但是這些系統的關鍵技術我國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長期進口外國技術,成本高不利于系統的長足發展。因此我國要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自主創建關鍵技術。同時還應該吸收外國先進技術,立足本國的具體國情,促進技術開發與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將成熟的技術轉化為實體設備與系統,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制約我國水務管理的技術問題。
4.1 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技術是推動智慧水務建設的關鍵技術,云計算技術是虛擬化技術,通過連接水利機房中的服務器、網絡設備和存儲數據設備,整合水利機房中的大量數據,是一個資源池。通過云計算技術可以在廣域網和局域網中采集、存儲信息,是一種高效的托管技術。云計算技術為水利部門提供了便利,實時監測水源以及城市供水、排水和河水湖泊水系的水質情況,提高水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解決了信息不足和信息殘缺的問題,是水利信息化的關鍵技術。
4.2 互聯網技術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在構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時將會大量應用到互聯網技術。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水務行業的管理系統,也可以將系統開發成APP或者連接個人電腦客戶端,要求系統操作簡單并且高效實用,極大的方便公眾及時自主了解水務情況,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共享。水務企業的成本管理、基礎數據、過程監督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數字化,防止出現信息孤島和業務隔閡的不良情況,實現各水務企業資源對接,促進更好地對城市進行服務。
4.3 分布式對象技術
分布式對象技術是構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又一個重要技術,涵蓋了四種主流技術。在平臺系統運用分布式對象技術分析大數據,解決數據分析問題,四種主流技術各自運行具有卓越的功能,分別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的JAVA 技術、數據庫系統、保證信息傳輸流通和信息共享的CORBA 技術、NET 組件技術。
5 建議
首先,要完善評價體系,在做好的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完善評價體系。智慧水務評價體系的構建要結合不同地區的不同需求,遵循標準化原則,體現出差異性和合理性。其次,要讓公眾充分參與和多方協同管理,水務管理涉及到多個領域,要求全面整合被涉及的領域,及時通過有關的部門解決問題,公眾充分參與才能充分讓公眾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最后,要培養人才隊伍,人才隊伍項目構建的主力軍,具有重要作用,重點培養關鍵技術的技術人員、智慧水務的管理人員。智慧水務平臺系統構建涉及多領域,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具有高素質和專業能力、技術,才能及時解決問題,保證系統的穩定。
6 結束語
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加重了利用資源的壓力,如果不系統地、節制的使用資源,將會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不利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構建智慧水務平臺系統能夠通過水務基礎數據的分析,實時監控水質的變化情況,預防水污染,最大程度地解決居民用水問題。我國政府要重視智慧水務的構建,對關鍵技術要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研究,實現對水務的高效管理。避免出現因不合理分配水資源的現象,及時解決水務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明祥,蔣云鐘,田雨等.智慧水務建設需求探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133-136+144.
[2]白永亮,石磊.美國水污染治理的模式選擇、政策過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人民珠江,2016,37(04):84-88.
[3]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1年度中國水利信息 化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4]馬士玲.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物聯網技術 ,2012(02).
[5]胡傳廉.基于新技術條件的城市“ 智 慧水網”發展規劃初探[J].中國水利,2011(11).
[6]陳村子,毛子駿.資源約束下城市基本生態控制模式分析與設計[J].中國行政管理,2015(03):120-126.
[7]田為興,何建敏等.智慧城市技術標準體系及其應用的金融支持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4(1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