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武
【摘 要】康復治療技術作為醫療技術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現階段全社會對于康復治療技術有著較大需求,醫療專業相關院校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學習中應跟隨時代發展,不斷對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實踐,從而提高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對康復治療技術的應用,提高康復治療技術在現代社會服務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體驗;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R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2-03-0-02
康復治療作為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患者對于康復治療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康復治療專業課程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需求,自然也無法在后續康復治療中發揮作用,因而需要對現有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實踐,保證學習的康復治療技術符合社會康復治療需要[1]。本文主要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體驗問題進行分析。
1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可按照工學結合思想要求,以任務驅動教學以及行動導向為基礎,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作為主導,重點強化職業能力培養,設定學習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完成康復治療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同時掌握理論知識的應用,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1.1 行動導向
康復治療專業知識教學中將執業行為作為導向,強化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的主體性,依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自身的職業能力的提升。在專業課程教學模式中行動導向屬于主要的教學模式,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學活動場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內,而是轉為康復實訓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進行示范操作,學生現場觀摩,然后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進行操作,操作過程中,教師進行點評,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著重處理。整個專業課程教學中不再是簡單的進行理論知識學習,而是在理論知識學習同時已經初步進行了理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對于不同康復治療技術操作和應用有基本的認識。實現了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避免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之間出現的脫節。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主體,依靠教師的引導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并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相關能力,比如: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包含了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模擬教學、項目教學以及案例教學等。在具體應用中,不同教師需要根據康復治療理論課程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綜合后,靈活的選擇出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應明確不同教學方法的操作要求以及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等。保證整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比如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模擬教學實現對康復治療的模擬,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創建情境,在這一情境下由學生進行模擬操作,當然模擬中需要配備標準化病人、計算機輔助模型或者是功能性模型等,這些都是保證模擬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
1.2 工學結合
校內實訓教學屬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的一部分,但畢竟是模擬的,因而在常規校內實訓教學基礎上還需要與相關醫院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開展一定的臨床認知實習、臨床見習以及畢業實習等,通過階段性的認知實習、見習以及畢業實習,幫助學生能夠系統化的領會康復治療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學習中還能夠熟悉醫院或者是社區康復治療環境條件,為后期工作奠定基礎。
2 實踐導向課程教學模式分析
2.1 重視課程設計在康復治療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康復治療技術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化學校的作用,同時還應強化醫學院校和醫療企業的合作,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由康復科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以及護理人員根據康復技術應用情況,對康復科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崗位要求、常見問題以及臨床康復治療需求等進行分析,然后與醫學院校進行合作,在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能夠依據上述綜合后的要求進行培養,提高學生康復治療學習與應用的針對性,構建出導向課程體系,依靠課程設計將康復評定技術、運動治療技術、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心理治療技術等滲透到其中,使得學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此外還應圍繞康復專業的核心學習課程、社會需求等進行專業擴展延伸。便于為學生后續就業創造條件[3]。
2.2 科學的選擇教學內容并進行規劃安排
教學內容的選擇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根據康復治療中常見的工作任務以及環境,為學生設計對應的工作環境以及任務。當然在教學中仍然是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在教學過程中將臨床典型任務滲透到其中。
2.2.1 教學內容選擇的綜合性 康復治療技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任務較多,在教學內容選擇過程中需要綜合多項因素,比如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學生后續就業、職業資格考試以及社會對康復治療技術的需求等,也就是在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就業[4]。
2.2.2 設計學習任務,創造康復治療技術學習條件 在康復治療技術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學習并參與到康復治療技術應用活動中的機會,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分組設計學習任務,通過小組探究性學習以及團隊協作去解決教師給出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小結
康復治療技術在現階段有著較大的需求,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應明確社會需求,掌握康復治療技術的培養目標,不斷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化改革,依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滿足康復治療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肖文沖,簡燕進,胡國兵,等.高職院校中國傳統康復技術課程改革思路探析——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04):147-149.
陸建林,黃元生,李澤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體解剖與運動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2,(03):35-36.
肖波,郭慧,鄧婕,王瓊.基于工作過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04):643-644.
黃力平,劉暢格,徐冬青,等.運動康復治療技術模擬臨床實踐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