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中提到藝術既不是生活的代替也不是逃避,而是處理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特別是對兒童視覺發展這一話題提出疑問,具體分析了兒童在繪畫發展中創造的四個樣式,理清了以形成兒童畫簡化樣式為例的理論依據。文章以阿恩海姆的美術教育思想著手對兒童視覺發展觀進行深度分析,探析阿恩海姆的教育思想帶給兒童藝術教育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阿恩海姆;美術教育;兒童視覺發展
阿恩海姆是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在藝術和視覺感知的研究成果上對整個藝術領域都有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優秀的心理學家和藝術理論家,阿恩海姆對藝術教育自然地關注,其目標是重新確立知覺與思維的統一。
一、阿恩海姆的藝術視覺發展觀
藝術是整個文化的一部分,是每一個受教育的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格式塔心理學認為,我們人腦先天就具有某種組織技能,這種組織技能是按照“完形趨向律”來組織知覺對象的。所謂“完形趨向律”是指我們在知覺對象時,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盡可能使之趨向于整齊、對稱、簡單。而藝術的價值在于發展健康的或美好的趣味。
阿恩海姆同樣也指出,“發展和豐富人的個性”、“調動和開發人的創造力”應該是各門課程所追求的共同目標,而非藝術教育所獨有的目標。阿恩海姆認為:“思維需要意象,意向中又包含思維,因此,包含意象的視覺藝術乃是視覺思維的故土”可以說,只有在視覺藝術中才包含豐富的視覺意象,而只有美術教育才能為學生提供最佳的視覺訓練。在美術創作教學中阿恩海姆認為,視知覺不是對事物外在形狀、顏色等無目的的記錄,而是對事物本質“力”的結構的把握。
傳統的美術教法過于強調技巧方面,要求以中心透視法為依據再現客體,換言之,根據中心視角再現物體是必要的,而以機器的記錄為目的的視覺感知和違反視覺感知的認知規律是錯誤的。藝術教育不只是培養人的感知能力,科學教育也不只是培養人的培養思維,感性和理性是統一的,將他們分開分別培養的觀念從根本上是錯誤的。
二、阿恩海姆的兒童視覺發展——以兒童畫為例
在兒童畫中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運用圓和線來表現兒童自己心中的物象,例如:用圓表現人物的頭部、線表現四肢,有的人認為兒童不能夠準確表現出他們所看到的物象是因為他們不具備繪畫技術,又或者他們認為這樣表現起來更容易掌握。阿恩海姆認為美術教育本質功能在于認知,兒童往往不注重于所面對的物象,這不代表他們拒絕接受新鮮的事物,而是因為這些新鮮的事物對于他們所繪畫的人物來說是多余的,也是沒必要存在的。在探討為什么兒童畫會出現這種簡化現象,阿恩海姆認為這是因為人的視知覺也遵循著簡化的原則來看待和表現周邊的事物。基于兒童視知覺的畫中的簡化樣式分為四個階段:圓式樣、同心圓式樣、陽光放射式樣、垂直水平樣式。
查拉特·羅艾斯曾作實驗證明孩子們總是從一對形狀不同的物體中挑選出圓形的物體,即使事先要求一定要挑一個菱角物體,但他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挑出圓形。這并不是說兒童不懂得區分圓形和其他的形狀,而是兒童通過審視圖形之后,通過回憶而最先命名的就是圓形。兒童看中了圓形并不是因他們對圓形的發現比對方形和直線型的發現更早一些,而是圓形代表了事物的更為普遍的性質——事物性。阿恩海姆認為,由于兒童在作畫時把手勢動作看作是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給畫面的“圓”賦予了另外一種解釋。兒童在掌握了圓式樣之后,便會逐漸從簡單向復雜發展,形成由多個圓結合的簡單樣式。而后慢慢增加了直線或長方形即所說的陽光放射式樣,而垂直樣式表現在兒童對于人的繪畫上。
三、阿恩海姆的兒童視覺發展觀對新時期兒童美術教育的影響和啟示
新形勢下美術教育走向另一個極端,特別是在低年級,教師的任務成了刺激潛藏在每一個幼小心靈中的天生的沖動。創造、探索、處理材料的欲望,與傳統相悖。阿恩海姆認為正確的美術教學法應要求學生必須積極地實用自己的一切組織能力,把客體的表現性質挖掘出來。為了幫助學生明確藝術創作的目標,激發他們對藝術創作的興趣,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比如學生選擇適合他們興趣或個性的材料工具,并在恰當的時候教給學生一些藝術技巧指導。阿恩海姆還認為在美術活動中,任何知識和思想都可以最終由形狀和色彩體現出來。因此,美術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關注的是“藝術語言”。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阿恩海姆提出從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闡釋美術作品的意義和主題十分重要,但這種欣賞所導致的脫離美術作品本身的傾向應該杜絕。真正的美術欣賞就該對作品本身近距離接觸、形式分析與主題分析有機結合。在美術教育中,阿恩海姆還發現另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文化精神的衰落,阿恩海姆認為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對抗這種衰落。他認為成功的藝術從來就不回避有意義的內容,而這種內容常常由宗教和哲學提供。為此,阿恩海姆主張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應該多學習一些人文知識,尤其是神話學的知識,因為它能為學生理解歷史上無數杰出的作品提供幫助。
結語:
阿恩海姆的藝術教育思想史是基于他對世界和藝術的整體認識提出來的,阿恩海姆一生致力于格式塔心理學研究,認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強調對世界的整體的認識,繼而強調對藝術的整體表現。在藝術教育方面,阿恩海姆強調對全面發展的人格的培養,而不是只關注某一方面的培養。阿恩海姆指出藝術乃是增加感知力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如果沒有這種敏銳的感覺能力,基本的構型能力和對事物的表現能力,任何一個研究領域的創造性思維都是不可能實現的。阿恩海姆從知覺分析入手強調了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既有對藝術教育的總體設想,也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建議,對我國的美術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美)羅恩菲德.創造與心智的成長[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3]蔣躍著.繪畫形式語言研究[M].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
[4]論創造性思維對幼兒美術教育的促進發展[D].王晶.曲阜師范大學.2014.
[5]淺談關于阿恩海姆美育思想中知覺促動的理解[J].孟雨瀅.群文天地.2012(13).
[6]阿恩海姆教育思想啟示下的美術教育模式探究[J].馬善程.美術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簡介:武潔(1994.08-),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美術學理論專業,研究方向:當代美術教育。